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诊断中MRI和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MRI和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良性骨折中69例患者中82个椎节中椎体形态主要以楔形为主,椎体后缘多见成角畸形。而39例恶性骨折中,47个椎节中椎体形态以倒楔形最为多见;椎体后缘成角畸形少见、多见为后缘膨隆;椎弓根正常形态改变;椎管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良性骨折69例中,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占67例,CT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椎体及小梁密度增高、附件骨出现骨折线、骨折碎片侵入椎管、椎体前后缘出现双边征或骨皮质断裂、椎体内出现明显的骨折线。恶性压缩性骨折39例CT影像表现主要包括椎体软组织病变侵入椎管、椎体边缘发现软组织肿块影、椎体的高度下移、骨质破坏区可见软组织密度影。CT诊断良性脊柱压缩骨折准确率高于恶性骨折准确率(P<0.05)。结论 MRI和CT对于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病因的诊断都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詹孔才  邹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8-110,113
目的提高对椎体转移瘤骨折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MRI鉴别要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4月本院所发现的25例椎体转移瘤骨折和33例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MRI影像表现。比较此两类病理性质不同的椎体骨折的MRI影像差异。结果椎体转移瘤骨折常为单发,病椎呈多发或跳跃式分布,骨折的椎体以压缩变形多见,常累及椎体的附件,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以连续性多椎体骨折多见,椎体骨折以双凹状和楔状变形为主,较少累及附件,较少出现椎旁肿胀,邻近诸椎体通常伴有骨质疏松的信号异常;两种骨折均较少累及椎间盘。T1WI发现早期肿瘤侵犯是首选序列,T2WI及STIR对于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骨折的椎体信号早期改变均不具有特征性,到慢性期骨质疏松性骨折T1WI信号增高,有一定特征性。结论常规MRI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转移瘤与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影像学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5例确诊恶性肿瘤患者全脊柱MRI及CT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椎体MRI及CT表现,重点观察压缩椎体部位、范围,附件,形态,信号,椎旁软组织,椎间隙。结果转移瘤较特异征象:多发椎体及附件受累;椎体后缘膨隆;膨胀性骨质破坏,椎体及椎旁不规则软组织;椎间盘受累罕见;DWI呈高信号。结论 MRI联合CT检查对压缩性骨折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率,且MRI与CT对比发现MRI更敏感,更能提高病灶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脊柱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及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骨折26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场MRI(0.35T)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扫描,部分行Gd-DTPA增强扫描.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结果:压缩椎体后缘成角、内见残留正常骨髓信号多见于骨质疏松性骨折(P<0.01);压缩椎体后缘膨隆、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附件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转移性骨折(P<0.01).结论:MRI对鉴别骨质疏松性和转移性压缩性骨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脊柱骨质疏松和转移瘤致压缩性骨折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骨质疏松性骨折34例及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骨折26例,所有病例均行低场MRI(0.35T)T1WI、T2WI及脂肪抑制T2WI扫描,部分行Gd—DTPA增强扫描。数据统计采用)c2检验。结果:压缩椎体后缘成角、内见残留正常骨髓信号多见于骨质疏松性骨折(P〈0.01);压缩椎体后缘膨隆、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附件受累及椎旁软组织肿块多见于转移性骨折(P〈0.01)。结论:MRI对鉴别骨质疏松性和转移性压缩性骨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液体征像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液体征像诊断.观察MRI液体征像检测结果,对比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液体征象,分析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骨髓不同水肿状况.结果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有液体征象率为34.78%,高于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有液体征象患者中骨髓带状水肿2例(12.50%)、不完全水肿5例(31.25%)、完全水肿9例(56.25%);良性椎体压缩骨折无液体征象患者中骨髓带状水肿10例(33.33%)、不完全水肿14例(46.67%)、完全水肿6例(20.00%);有液体征象患者和无液体征象患者的骨髓水肿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2,P<0.05).结论MRI液体征像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同时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也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增大,小梁骨的表面密度逐步下降,老年人往往轻微外伤即可造成椎体压缩、塌陷,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影像表现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RI)对判断是否存在椎体骨折,鉴别有无恶性病变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对椎体附件、椎旁软组织的研究较多。本文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患者病变部位、病灶分布特点、信号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低场强MRI鉴别诊断并分析其MRI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脊椎转移瘤在MRI表现。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50例中,共累及146节椎体。单个椎体12例,多个椎体38例。108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22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146节病变椎体中,108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22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结论MRI检查在诊断脊椎转移瘤及与其他脊椎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更敏感、更具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I在脊柱转移肿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肿瘤的MRI表现,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其中32行增强扫描。结果:60例共249个椎体受累,单个椎体受累病例12例,48例多椎体受累,单纯附件受累的2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的9例,椎管受累的13例,合并压缩骨折7例。结论:MRI在评价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低场强MRI鉴别诊断并分析其MRI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5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脊椎转移瘤在MRI表现。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50例中,共累及146节椎体。单个椎体12例,多个椎体38例。108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22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146节病变椎体中,108节椎体前后缘隆突。29节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软组织肿块22例,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结论MRI检查在诊断脊椎转移瘤及与其他脊椎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更敏感、更具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人脊柱结核的MRI资料。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及椎旁肿块的信号变化和增强表现。结果(1)21例共53个椎体破坏,9个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破坏表现为T1WI低信号17个,混杂低信号36个;T2WI高信号17个。混杂高信号36个。(2)22例共25个椎间盘受累。6个椎间盘重度破坏消失,余19个受累椎间盘MRI信号不均匀。有不均匀强化。(3)椎旁肿块14例。结论老年性脊柱结核椎间盘均有破坏变窄,椎体破坏范围广泛,椎旁脓肿明显。硬膜囊和脊髓易受压。MRI对老年性脊柱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磷酸钙(CPC)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椎体成形术。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其中15例患者失去活动功能。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型术(PVP),CPC注入量为3~8ml,平均6ml,完成36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31例中28例疼痛改善,有效率90.3%,疼痛缓解时间为术后1~4天,平均2.1天。随访观察止痛效果持久。1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溢入椎旁静脉丛,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间盘,3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旁软组织,无溢入椎监孔和椎管内。结论磷酸钙(CPC)为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市东医院骨科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178例行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单一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1例,女107例;年龄69~89岁,平均79.6岁。术前依据患者意愿选择术式并分组,行椎体成形术81例(椎体成形术组),椎体后凸成形术97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依据术后影像学检查了解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渗漏分布。结果所有患者骨水泥注入量为1.5~7.0 ml。其中椎体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34.57%(28/81),椎体后凸成形术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2.37%(1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体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8例,椎体前缘渗漏13例,椎旁静脉渗漏2例,椎弓根渗漏3例,椎间隙渗漏2例;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发生椎旁软组织渗漏3例,椎体前缘渗漏7例,椎弓根渗漏2例。两组均未发现骨水泥向后方及椎管内渗漏。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较椎体成形术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正>脊柱椎体压缩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较多如骨质疏松、外伤、原发或者继发肿瘤等。对于不同病因骨折临床的治疗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对于鉴别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病因就显得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软组织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后路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16例患者,平均年龄64.3岁。记录术前及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伤椎椎体注入骨水泥2.5~6.5ml,平均4.5ml。术中骨水泥向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6例,但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2年进行随访,平均6.2个月。通过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板有限切除减压与椎体成形术相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合并椎管狭窄、脊髓或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例,在椎体成形术之前,先采用小切口行狭窄节段椎板有限切除,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打压复位或切除椎体后方突出的骨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然后直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操作。结果手术时间80~120 min,操作顺利,无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腰背部疼痛缓解,神经受压及椎管狭窄症状消失。结论该方式结合了椎板切除减压和椎体成形两种手术的优点,在减压后完成椎体成形,既可有效解除压迫症状,又可及时探查椎管,处理可能发生的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该技术是治疗伴有椎管狭窄症状的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7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结果8例表现为椎体内斑片状/条片状长T1长,12信号,其中7例脊柱后凸畸形,其中6例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13例椎体边缘及邻近椎间盘长T1长T2信号,其中9例椎体部分或完全融合,椎间盘破坏显示不清,11例椎旁脓肿形成,5例脓肿内可见点片状钙化灶,9例合并腰大肌受累增强扫描脓肿坏形强化。2例未见明显异常信号,仅表现为背疝,1例表现为韧带下条片状长T1长,1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强化,2例附件型表现为椎弓根骨质破坏,并椎旁脓肿形成增强扫描椎弓根旁软组织病变及脓肿均强化,1例脊膜型MRI可见脊膜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附件骨质破、椎间盘异常信号、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脊膜播散等。结论MRI是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好的补充,显示脊柱早期改变及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其中33行增强扫描。结果 82例共346个椎体受累,16例单椎体受累,66例多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合并塌陷性压缩骨折39例,侵及附件18例,跳跃式分布56例,侵犯椎旁软组织肿块16例,硬膜囊受压24例。33例增强后有32例其转移灶明显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更清楚,且其中有1例比平扫时多发现1个椎体有转移灶存在,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脊椎转移瘤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椎体压缩性骨折非常常见.骨质疏松引起的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转移瘤引起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易发生于老年患者.两者的鉴别非常重要.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治疗计划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10余年国内外逐步开展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PKP通过微创经椎弓根穿刺向椎体内充填增强材料,可即刻稳定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生物力学强度,迅速缓解疼痛,使患者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我院自2009年以来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年应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62~82岁;病程1~21 d,平均8d.均为单椎体骨折,部位T8:1例,T9:2例,T10:3例,T11:5例,T12:9例,L1:13例,L2:8例,L3:2例.临床表现:受伤后出现腰背部疼痛,腰部活动明显受限.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术前X线提示骨折压缩程度为30%~60%,平均为40%.CT提示椎体后壁完整,排除爆裂性骨折.CT显示各椎体均有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或消失、骨小梁的间隙增宽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表现.MRI显示伤椎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提示为新鲜骨折.患者入院后3~10 d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