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引流管口嵌顿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男,80岁,主因:发现右侧腹壁肿物不可还纳1d。查体:右侧腹壁可见长约10cm纵行手术瘢痕,右侧腹壁可见约6×5×5cm3大小包块,质韧,触之微痛,移动度差,表面无破溃、红肿。腹部CT示:腹壁疝合并小肠梗阻。患者既往3年前曾行消化道穿孔修补术,并于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约3d。考虑右侧腹壁缺损处嵌顿疝。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反复出现腹壁包块伴红肿疼痛25年,于2020年1月7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壁包块,约拇指头大小,伴红肿疼痛,无畏寒发热,自行服用抗生素后缓解.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包块逐渐变大,分别于2000年、2005年因腹壁包块疼痛并长至核桃大小,曾两次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3.
<正>例1:女,"发现腹壁包块1年余,发现包块渐进性增大1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下腹壁包块,约3cm×3cm大小,偶有疼痛,皮温不高,局部无红肿,不可推动。近1个月来包块渐进性增大,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壁包块"收入院。患病以来除上述症状外无特殊不适。既往于2004年有剖宫产手术史。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下腹正中腹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35岁。因发现左下腹壁肿物3月余于2011-6-3入院。3月余前无意中发现约"拇指尖"大,平卧时肿物不会消失,行经期或疲倦时感肿物疼痛,卧床休息能缓解。经期后包块稍缩小。3个月来包块无增大,无肿物处皮肤发红,流脓。无发热,腹泻,腹痛。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查体:近腹股沟区(腹股沟中部上缘)可触及4cm×3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轻压痛,平卧后包块不可回纳。2011-4-22B超提示:左下腹触及肿物处扫查肌层内实质肿块声像。入院诊断:左下腹壁肿物性质待查。入院后2011-6-9 B超描述提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55岁.以右下腹包块3个月,增大伴疼痛半个月为主诉入院.该患于入院前4个月,因右下腹痛、发热、右下腹包块1周,于外院住院,当时诊断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痊愈出院.出院1个月后,义发现右下腹包块,伴疼痛,于附近医院以"肠粘连"治疗,症状缓解,未予详诊.入院前半个月,包块增大,疼痛加重,腹部又摸到数个小包块,行抗炎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6.
患儿 男,8岁。第1胎,足月顺产。生后发现背部包块,破溃流水,继截瘫8年入院。生后发现背中央有一黄豆大包块,柔软、不久破溃,流出清水,自行愈合。以后包块处反复破溃,短则20天,长则1个月自愈。生后双下肢活动正常,渐出现双下肢不全瘫,4个月后双下肢全瘫,包块处未再破溃。同期坐起时发现脊柱侧弯,进行性加重,伴大便干燥,小便难控制。  相似文献   

7.
宋建榕  刘兆董 《中国医药》2012,7(7):893-894
目的 探讨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AISEM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50例AISE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有子宫下段剖官产史,根据临床特点及腹壁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均诊断正确.发病年龄25~47岁,平均32岁;发病潜伏期最短1个月,最长192个月,平均25个月.96%(48例)的患者腹壁瘢痕处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86%(43例)的患者超声提示皮下组织低回声肿物,52%(26例)患者体检时包块有触痛,76%(38例)患者包块逐渐增大,80% (40例)的包块不活动,92% (46例)的包块边界不清.45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60个月,4例复发.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10.0% (3/30),手术治疗加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RH-α、达那唑等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其复发率6.7% (1/15),复发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AISEMS做出正确诊断;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本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8岁。主因右乳包块2个月于2002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右乳一包块,可活动,局部无明显红肿、疼痛,无破溃,伴纳差,无发热、乏力,未予诊治。于入院10 d前出现局部破溃,渗出较多,但疼痛不明显,包块无明显增大。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 Hg,心肺正常,B超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肾脏等脏器未发现转移性病灶。右乳房可触及一约5 cm×5cm大小包块,质硬,同皮肤粘连紧密,表面有糜烂破溃,无明显渗出,活动尚可。左侧乳腺未见异常。右侧腋顶可扪及一淋巴结,约1 cm×1 …  相似文献   

9.
1例阑尾黏液囊肿继发腹膜假黏液瘤样病变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亚冰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8):1224-1224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于半年前偶然发现右侧下腹壁包块,包块初期如鸡蛋大小,无明显疼痛,包块渐进行性增大,略有胀感,就诊于当地医院,予以抗炎治疗后,包块有所减小。半月前包块再次增大,来我院就诊,行彩超检查,要求手术治疗。查体:T37℃,P78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腹部平坦,腹式呼吸不受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右下腹可扪及长约10cm椭圆形包块,表面光滑,呈囊性,质中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盆腔手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盆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AWE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者中,58.1%的患者以腹壁切口旁包块为首发症状,41.9%以经期腹壁切口包块疼痛为首发症状;88.2%的患者为单个包块,11.8%为多个包块;64.44%的患者包块位于横切口两侧,35.48%位于纵切口上下端。70例行超声检查的患者中,50.53%包块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无包膜;24.73%包块为边界不清晰的高回声区,伴有小的无回声区。23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19.35%病灶边界模糊,13.98%包块呈实质性团块,T1WI上高信号和T2WI上混杂信号;10.75%包块呈囊实性团块,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门诊随访6~85个月,复发5例。结论 盆腔手术后AWE患者主要以腹壁切口处包块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经期疼痛;超声检查多为无包膜、边界不清的异常回声团块;MRI检查病灶呈多种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经腹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4岁,右小腿中下1/3胫前包块,于1986年7月22日入院。已往曾在某医院拟诊为‘右胫骨中段骨髓炎”,先后3次病灶清除,窦口仍不愈合持续时间7年余。1984年11月住本院又行病灶清除,术后16个月发现右小腿中下1/3切口处逐渐隆起,3个月后包块如鸡蛋大小,表面破溃易出血,体形消瘦。1986年7月20日病检:右小腿胫前炎性肉芽组织伴上皮增生。  相似文献   

12.
向生霞  潘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720-272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6岁,因"发现左足跟包块并破溃1年,双下肢肿胀10天"入院.1年前患者因左足挖鸡眼处长包块,呈蚕豆大小,色偏黑,质偏硬,压痛不明显,推之不动,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未重视,左足包块渐长大,因行走压迫及摩擦敏包块破溃,渗血渗液伴腥臭,并向周嗣蔓延,于2008年11月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左足黑色素瘤伴肺转移,未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直肠癌术后3年,现发现腹部包块3个月。现病史:3年前外院诊断"直肠癌",行直肠术,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2个月行系统化疗,10次化疗后,于2006年10月入院初洗澡时无意发现肠壁切口下方大小不等的4枚包块,其中最长径3cm,质软硬韧,再次于外院住院予化疗两周期,但包块未见缩小,遂于我院就诊。行 CT 检查,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病变最大径4cm,相互融合,分界不清,表面未见明显红肿。病灶触之未见明显压痛,局部皮温不高,无波动感,腹腔内无移动性浊音,肝胆脾未见异常改变。临床诊断"直肠癌腹壁转移"。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64×10~(12)/L,白细胞0.97×10~9/L,杆状2%,分叶67%,淋巴细胞31%。患者近来无发热、无腹泻,无明显病灶不适症状,食欲好,二便正常,未见体重下降。入院诊断直肠癌术后复发。CT 检查示:"腹壁多发软组织肿块,转移瘤可能性大"。经手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藏族。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3年于2006年8月入院。患者自诉3年前发现右侧颈部无痛性包块,约鸡蛋大小,未行任何特殊处理。以后包块逐渐长大,不伴吞咽梗阻、气紧、呼吸困难、咽痛。检查见:右侧颈部包块大小约6cm×8cm×6cm,按压无疼痛,质硬,推之活动性差,包块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患儿 :男 ,3月。生后发出右侧胸腹部突出包块 ,约患儿手掌大小 ,哭闹时突出明显 ,随呼气可缩回腹腔。包块呈进行性增大 ,脊柱向左侧弯曲。体检 :右侧 8~ 10肋骨缺如 ,右侧肋弓下突出约 6× 6× 3cm包块 ,质软触及肝脏。内容物还纳回腹腔后触及约 6× 6 cm疝环。脊椎以 T9为中心向左侧弯曲 ,无旋转。辅助检查 :X片示 T7- 1 0 椎体中部未融合 ,椎体呈两个尖端相对的三角形—“蝴蝶椎”畸形 ,胸椎轻度侧弯 ,肝脏及肠管从肋骨缺损处突出。 B超示腹壁疝 ,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肝功 :AL T4 6 IU/ L ,AL P35 1IU / L …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3岁。患者于入院前15个月无意中发现右侧颞部一约黄豆大小包块,后包块进行性增大至3cm×4cm时当地医院予以手术治疗,术后未行病检。术后1月右侧颞部包块复发,无疼痛等不适,无红肿疼痛,于2011年1月5日在我院五官科以"右侧颞部包块"收住院,于2011年1月13日全麻下  相似文献   

17.
病例 男性,21岁,河南农村籍战士。三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部有两个黄豆大的无痛性包块,半个月中先后发现双侧颞部、额部、左侧面颊部、上唇粘膜下,腹部等多处20个小包块。 体检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全身包块计右侧腹壁4个,双侧颞部头皮下6  相似文献   

18.
腹白线疝1例     
1 病例报告 患男,19岁。因发现脐上腹壁正中一可回纳性包块1个月于2006—05—18入院。1个月前患体能训练时无意间发现脐上腹壁正中一约核桃大小的包块,平卧时包块消失。后渐大,腹内压增高时包块明显,现约鸡蛋大小,时有疼痛不适感。查体:脐上腹壁正中部膨隆,可扪及包块,质地软,轻触痛,可回纳。X线腹部摄片未见异常。B超示:腹壁白线疝。全麻下手术,取脐上约12cm处腹壁正中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34岁。剖宫产术后4年,因切口右侧包块与切口上方包块疼痛入院。患者2年前曾因腹部包块疼痛手术切除一1.5 cm×2.0 cm包块,出院时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院外因腹部包块月经前后15 d疼痛就诊,经检查怀疑子宫内膜异位腹壁包块复发入院治疗。查体:T 36.3℃,BP 110/70 mmHg(1 mmHg=0.133 kPa)。腹部软,脐耻间正中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7岁,因"左手腕部包块术后伤口不愈合,反复溃烂出血半年"于2005年04月15日入住我院整形外科(住院号102770).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其左手腕部有一个大小约1.0 cm×1.0 cm大小无痛性包块,椭圆形,局部无明显隆起,活动度差,就诊于我省某医院,予以手术切除.局部组织活检提示为"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自述,但未见该院病理报告及病理切片),术后半年内伤口一直不愈合,反复破溃出血,伴疼痛,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自行在小诊所换药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好,左手腕部尺侧见大小约3.5 cm×4.5 cm破溃区,局部有新鲜出血与陈旧性血块,新鲜肉芽及衰老肉芽相间,触痛明显且触之易出血,腕关节于尺偏约15°固定活动障碍,破溃区域周围组织红肿,无明显压痛.余无特殊.既往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