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热射病患者组织因子的影响。方法:以34例热射病导致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48h;以健康成人为对照。在治疗前以及CBP治疗各时间点,以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组织因子(T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膜表面TF活性。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研究血清TF与单核细胞膜表面TF活性、血清sTM以及sE-selectin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射病患者血清TF、sTM和sE-selectin水平以及单核细胞膜表面TF活性明显增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CBP治疗导致血清TF、sTM和sE-selectin水平、单核细胞膜表面TF活性明显下降(P〈0.05)。血清TF与单核细胞膜表面TF活性、血清sTM以及sE-selectin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BP可以通过抑制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TF以及直接清除血清TF,达到降低血清中过度产生的TF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22例,联合CBP组23例.两组患者均按照2008年脓毒症全球治疗指南常规治疗,联合CBP组同时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置换液量为40 ml·kg-1·h-1,治疗72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 h、72 h(治疗终止10 min)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浆活化蛋白C(APC)、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观察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联合CBP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及机械通气时间(d)均明显短于常规对照组(9.12±3.07比11.64±4.82;5.52±3.48比8.02±5.25,均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13.0%(3/23)比40.9%(9/22),P<0.05].治疗72 h后,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CBP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对照组(3.96±4.07比1.68±2.43,P<0.05).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APC、sICAM-1及vWF均无明显变化.联合CBP组APC在治疗72 h出现增高,sICAM-1在治疗24 h后、vWF在治疗72 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72 h时APC(μg/L)和vWF(mg/L)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2±7.57比10.01±5.83;1.58±0.73比2.64±1.34,P<0.05和P<0.01).所有死亡患者(12例)治疗前后APC、sICAM-1及vWF均无明显变化.存活组患者(33例)治疗72 h APC浓度(μg/L)较治疗前升高(13.55±7.11比10.37±7.60,P<0.01);sICAM-1(μg/L)及vWF(mg/L)均低于死亡组患者(61.03±45.58比104.64±71.08;1.88±1.21比2.70±0.95,均P<0.05).结论 CBP治疗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to evaluate the change in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during CBP therapy. Methods According to random principle, 4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22) and CBP group (n=23). All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2008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but the patients in the CBP group also received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 for 72 hours, the ultrafiltrate volume was 40 ml·kg-1·h-1. Blood gas analysis was done before and 24 hours and 72 hours after CVVH therapy. The activated protein C (APC),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were measured. Also the length of sta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death rate of patients in 28 days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length of stay in ICU (days) and length of use of ventilator (days) in CBP group were shorter (9.12±3.07 vs. 11.64±4.82, 5.52±3.48 vs. 8.02±5.25, both P<0.05), and the death rate in 28 days was lower [13.0% (3/23) vs. 40.9% (9/22), P<0.05]. After therapy, patients in CBP group showed more reduction in the APACHEⅡ scor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3.96±4.07 vs. 1.68±2.43, P<0.05).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showed less change in APC, sICAM-1 and vWF. APC in CBP group increased at 72 hours, and sICAM-1 and vWF of CBP group respectively decreased at 24 hours or 72 hours, while the APC (μg/L) and vWF (mg/L) at 72 hours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5.12±7.57 vs. 10.01±5.83, 1.58±0.73 vs. 2.64±1.34, P<0.05 and P<0.01). In patients who died in 28 days (12 patients) there were little changes in APC, sICAM-1 and vWF, while patients who lived for 28 days (33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reduction in sICAM-1 (μg/L) and vWF (mg/L, 61.03±45.58 vs. 104.64±71.08, 1.88±1.21 vs. 2.70±0.95, both P<0.05). The APC value (μg/L) was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ho survived for 28 days (13.55±7.11 vs. 10.37±7.60, P<0.01). Conclusion CBP therapy can protect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 ameliorate dysfunction, and it reduces the severity of the severe sepsis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相似文献
3.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等渗、全面地清除水分和深质的总称。CBP应用于临床,克服了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存在的“非生理性”治疗的缺陷,标志着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近年来CBP系列技术日趋成熟,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创伤、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重症疾病的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疗效。CBP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清除炎症介质,改善组织氧代谢,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优点。CBP安全易行,但由于操作繁杂,不可避免地出现并发症。笔者针对CBP过程中并发症的类型、原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1)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就诊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水平及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3 d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6.
连续性血液净化并发症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4):380-382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等渗、全面地清除水分和深质的总称[1].CBP应用于临床,克服了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存在的"非生理性"治疗的缺陷,标志着一种新技术的诞生.近年来CBP系列技术日趋成熟,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在创伤、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等重症疾病的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疗效[2].……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病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病病人早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2例危重病病人早期进行CB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G、C4),血白介素2(IL-2)的水平,并对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前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免疫球蛋白、补体、IL-2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CBP治疗后病人血IgG、IgM、IgA、C3、IL-2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较明显上升(P〈0.01)。病人在CBP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APACHEⅡ评分下降明显(P〈0、01)。[结论]危重病病人早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CBP治疗可改善病人的免疫抑制.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9.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rerapy,CRRT)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已愈数十年,鉴于CRRT具有良好的清除效应、液体平衡系统以及营养补充等对多器官的支持功能,我国学者于2000年提出将这一类技术更名为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我院肾内科自2004年开展此项治疗技术以来,不断进行有关管理方面的探索,且在ICU、急诊科等科室的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了独立的物资及设备管理空间,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心规模化的设备物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了各类连续性血液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APHL)患者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APHL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及CT评分、Ranson评分、AP 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得以明显下降,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呈递减趋势;治疗72h后,42例患者BUN、Scr、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得以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可阻断急性胰腺炎与高脂血症形成的恶性循环,有效控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质及代谢废物,阻断全身炎性反应和胰腺持续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组织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组织因子,采用细胞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及ELISA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表达的变化,并用单核细胞黏附率试验检测单核细胞黏附。结果:TF在0~1000pmol/L范围内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强血管内皮细胞VCAM-1和sICAM-1的表达(P<0.01);细胞黏附试验表明TF增加单核细胞黏附率,且黏附率与加入的TF浓度呈正相关,在1000pmol/L时刺激作用最强(P<0.01)。结论:体外情况下TF能上调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sICAM-1表达,促进单核细胞黏附,这可能在TF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立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1.67%,专家权威系数为0.88和0.9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60和0.256。最终确立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7项。结论 构建的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儿童连续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糖胺聚糖对受刺激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凝血酶调节蛋白表达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由玉足海参撮以的糖胺聚糖(GAG)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 分别用1mg/L,5mg/L,10mg/L的GAG和5mg/L3肝素与经1mg/L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孵育,6h后观察内皮细胞的促凝活性,组织因子(TF)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抗原的表达及TF和TM mRNA转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22例,联合治疗CBP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 d3、d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观察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d)及机械通气时间(d)均明显短于常规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治疗3 d后,2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常规对照组。常规对照组治疗前后vWF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CBP治疗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内皮祖细胞(EPC)来源于骨髓,能够定向分化为成熟有功能的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又称血管母细胞。内皮祖细胞在组织缺血和血管损伤时动员入血,促进微血管的生成和血管内皮的修复,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发生过程,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作用。许多试验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EPC数量减少,外周循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研究发现,EPC的生物学特性受到诸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CBP组,常规组给予传统常规治疗,CB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CBP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5 d的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2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常规组治疗2、5 d后的APACHEⅡ评分为:11.61±3.00、10.76±4.30,CRP为:(149.71±60.06)、(101.21±33.98)mg/L;CBP组相应为:8.20±1.87、6.19±1.49,(109.17±23.91)、(70.83±25.45)mg/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为:(13.29±6.23)、(16.00±6.86)d,21.43%(3/14);CBP组相应为(8.00±5.27)、(10.33±4.81)d,8.33%(1/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BP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降低CRP,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改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促凝活性(TF-PCA)增强程度.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TF-PCA的改变及在诊断DIC中的意义.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住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正常对照组(A组)38例,疾病组中相关凝血检查lF常病例(B组)8例,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C组)21例,疑似DIC组(D组,凝血检查3项或以上,但未达到DIC诊断标准者)12例,符合DIC诊断病例(E组)23例.采用用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细胞TF活性(Tssue Factor Clotting Time,TiFaCr),即在抗凝全血中加入或不加IPS于370℃温育一定时间,然后复钙检查全血凝固时间,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s)来判断TF-PCA的强弱.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成LSD-t检验及双变量相关性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受检病例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显示DIC、疑似DIC患者TF-PCA分别是(95.2±68.6)、(85.8±16.9)As与正常组(30.4±25.1)△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F mRNA检测、TF-PCA抑制实验结果 提示TiFaCT.测定TF-PC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DIC和疑似DIC患者在LPS刺激后TF-PCA明显增强,TiFaCT 对于DIC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病人的疗效及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6例EH病人用牛磺酸治疗2个月,观察用药前后血中ET-1、NO、CGRP和TXA2的变化。结果牛磺酸治疗EH总有效率为71.4%。牛磺酸治疗后血中NO、CGRP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中ET、TXA2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牛磺酸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可明显改善EH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手段。该技术可以清除各种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稳定调控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MODS的预后。目前关于MODS患者应用CBP的治疗剂量、时机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