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心肌对于缺血的功能性反应是极端迅速的。1935年Tennant及Wiggers观察到,冠状动脉血流中断1分钟内缺血心肌局部的收缩功能便丧失,数分钟后即可见该部位的心肌出现收缩期膨出现象。缺血后再灌注心肌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与缺血持续的时间及程度有关,而反复的非致死性的缺血則可引起累积性的损害,这可能与心肌能量物质的耗竭有关。近来一些研究表明,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5-amino-imidazole-4-carb cxamide riboside,简写为AICAR)可加速心肌腺嘌哈核苷酸的合成。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确定,AICAR对于短暫的反复性缺血/再灌注狗心肌局部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AMPK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抑制大鼠心肌肥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对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引起压力负荷增加,造成心肌肥厚的模型。术后24 h起经皮下注射AMPK的特异性激活剂AICAR(0.5 mg·kg-1·d-1)直至术后7周。处死动物前,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学指标的检测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处死动物,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脏重/体重比值,测量心肌细胞的平均直径、心肌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的mRNA表达。结果: (1)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的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细胞平均直径、血清及心肌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明显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2)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肌PPARα及CPT-I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3) 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学指标: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 (PWT, LVDD, LVSD) 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 (FS%) 则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结论: 活化的AMPK可能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从而抑制压力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体犬心肌缺血时输入胰岛素能否对GLUT1和GLU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有相加作用。方法:用自动分析仪测定生理代谢参数,用多普勒测定心肌收缩功能,用免疫法检测GLUT。结果:生理条件下胰岛素使心肌细胞膜GLUT4增加2倍,GLUT1增加1.5倍,同时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加3倍。急性心肌缺血时输入胰岛素,使缺血区冠状动-静脉葡萄糖浓度相差近4倍,缺血区细胞膜GLUT1和GLUT4明显增加。结论:胰岛素引起GLUT1和GLUT4移位,使心肌葡萄糖摄取增加。心肌缺血+胰岛素对心肌GLUT1和GLUT4移位和葡萄糖摄取有相加作用。提示在心肌缺血时,应用胰岛素有助于增加心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AMPK调节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表达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能调节运动/肌肉收缩所引起的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基因的表达,但至今它的调节机制不清.研究显示在非运动刺激引起的细胞信号事件中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以及组蛋白乙酰化酶(HATs)控制的组蛋白乙酰化状态是调节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所以我们假设AMPK信号途径是通过征用HDACs中的HDAC5(在骨骼肌细胞内高表达)来实现对运动/肌肉收缩引起的GLUT4基因表达控制.细胞分为正常浓度葡萄糖对照组(NGLU组)、正常浓度AICAR组(NGLU AICAR组)、高浓度对照组(HGLU组)、高浓度AICAR组(HGLU AICAR组).用5 mmol/L和20 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骨骼肌细胞后,NGLU AICAR组和HGLU AICAR组与肌肉收缩模拟信号刺激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孵育.AICAR能激活NGLU组骨骼肌细胞AMPKα2、减少骨骼肌细胞核HDAC5蛋白、促使HDAC5与骨骼肌细胞加强因子(MEF2)蛋白分离和上调GLUT4基因的表达;相反,高浓度葡萄糖延迟由AICAR引起的AMPKα2磷酸化、AMPKα2向细胞核转入、HDAC5向细胞核转出和GLUT4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说明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骨骼肌细胞GLUT4基因表达变化都对应着上游AMPK蛋白和下游HDAC5蛋白的变化,AMPK可能是征用转录抑制子HDAC5来调节MEF2的活性而达到控制肌肉收缩所引起的GLUT4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核因子 -κB(NF-κB)活性变化的关系 ,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2只采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为 :1、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45min后再开放 ;2、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组 (IR PNS组 ) :在心肌缺血前10min静脉注射PNS(100mg/kg) ;3、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 )。每组又分缺血前 (0) ,再灌注后30、60、90、120、240、360min时相点。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ICAM -1的表达 ,结果用积分灰度值表示。用凝胶电泳迁移率 (EMSA)分析检测心肌组织NF -κB的活性。用髓过氧化酶法 (MPO)定量测定心肌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结果NF -κB活性的变化 :Sham组的NF -κB活性在缺血前后无显著变化 (P>0.05)。在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前比较 ,心肌再灌注30min后NF-κB活性开始增高 ,120min后达到高峰 ,之后活性有所下降 ,但仍明显高于缺血前(P<0.05) ;与Sham组比较 ,心肌NF-κB活性明显高Sham组。在三七总皂苷 (PNS)预处理组NF-κB活性明显低于IR组。心肌ICAM -1的变化 :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 )心肌ICAM-1的表达无显著变化 (P>0.05) ,IR组在心肌再灌注120m  相似文献   

6.
缺血修饰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血流供应不足会导致心肌缺血,如果心肌缺血时间延长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损伤。因此应在心肌坏死之前鉴别出心肌缺血,以便于进行急性受损的心肌灌注治疗。当前心脏缺血的诊断多依赖于心电图(ECG)的ST段和T波改变,这是心肌缺血最简便、最迅速、最廉价的检查方法,但ECG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敏感性只有3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也仅为5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AICAR)干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殖变化,探讨PDGF对平滑肌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及激活AMPK抑制增殖机制。 方法: 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经PDGF及AICAR干预24 h、48 h、72 h后,分为A组(AICAR)、P组(PDGF)、A+P组(AICAR+PDGF)和对照组,4个组用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不同AICAR作用时间下(30 min、1 h、3 h、6 h、12 h)AMPK的活化情况和mTOR 的蛋白活性,以及上述各组中AMPK活化和mTOR 蛋白活性。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DGF干预组的MTT值显著增加(P<0.05),AMPK激活组能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MTT值的增加效应(P<0.05);(2) AICAR可诱导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AICAR的诱导效应有随药物干预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 AICAR干预后p-mTOR表达活性显著减弱(P<0.05),随着药物干预时间延长,p-mTOR表达也呈逐渐减弱的趋势;(4)各组干预12 h后分别检测p-AMPK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减弱(P<0.01),A+P组显著增强(P<0.01),而A+P组与P组比较,A+P组强于P组(P<0.01),A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检测p-mTOR表达强度,与对照组比较,P组显著增强(P<0.05),A+P组较低(P<0.05),A+P组低于P组(P<0.05),A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GF刺激能促进VSMCs增殖,该促增殖效应可被AMPK激活剂AICAR所抑制;细胞mTOR活性下调可能参与AMPK活化诱导的抑制VSMCs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肌灌注显像目前已作为冠心病(CHD)的常规诊断方法,对估测CHD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 ] ,根据心肌缺血程度和范围,心肌灌注影像分为四类:Ⅰ类为心肌灌注正常;Ⅱ类为可逆性心肌缺血;Ⅲ类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Ⅳ类为混合性心肌缺血。而血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T)、  相似文献   

9.
大鼠心脏缺血对间隙连接蛋白Cx43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缺血区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分布特征。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心肌缺血区、边缘带及非缺血区Cx43的分布。结果: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Cx43表达明显紊乱。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端-端相接处的Cx43严重消失.重接排列到细胞侧-侧相接处。边缘区Cx43阳性颗粒开始从细胞端-端处向四周扩散,非缺血区Cx43的表达与止常心肌相同。结论:急性短时间心肌缺血时Cx43已开始大量扩散和重新分布,可能是导致心功能异常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 观察在急性心肌缺血时, 分别表达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的L-选择素及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大鼠L-选择素及P-选择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并伴随心肌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的明显增多(P<0.01)。结论: L-选择素及P-选择素在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继发的心肌代谢紊乱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直接原因[1].研究表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富含于心肌细胞的胞浆内,参与了心肌脂肪酸的代谢过程.对心肌细胞具有不同方面的保护作用[2];有关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组织H-FABP的表达情况报道尚不多.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组织H-FABP mRNA及蛋白的动态表达,以揭示H-FABP在急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急性心肌缺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猝死在法医学实践中较为多见,法医病理学对于猝死患者诊断需确认急性心肌缺血是否存在。由于患者死亡发生迅速,由早期心肌缺血所致的病理形态学病变,经常规HE染色难以发现特异性形态学改变。因此,常需借助组织学特殊染色来确定心肌是否缺血。本科室经过摸索现推荐一种能显示早期心肌缺血的特殊染色法,即铁矾-苏木精-伊红(Heidenhain)染色,该法具有实用、稳定、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mRNA表达增加可促进心肌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可促进心肌的血管重建,改善心肌供血,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40分钟,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再灌注20分钟,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绞股蓝总皂甙(G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GP明显提高心肌组织GSH-Px活性,降低心肌MDA含量,使降低的线粒体膜流动性恢复,减轻再灌注导致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提示,G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理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机制.方法及结果结扎家兔冠状动脉的不同分支制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发现ST段抬高的形态随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弧形-上斜形-上弧形"的规律性变化.结论ST段抬高的不同形态反映心肌损伤的不同时相,下弧形(concave type)抬高揭示心肌缺血的早期,上弧形(convex type)抬高提示心肌损伤的晚期,上斜形(straight type)抬高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心肌缺血损伤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的变化,探讨灵芝孢子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灵芝孢子粉高、中、低剂量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周。皮下注射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ELISA分析检测血浆和心肌apelin的含量,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心肌apelin mRNA表达,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ISO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含量均下降,心肌组织中apelin mRNA水平表达下调(P<0.01)。与ISO组比较,灵芝孢子粉治疗组大鼠血浆和心肌组织apelin含量以及心肌apel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同时,血中NO含量显著增加;心肌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灵芝孢子粉抗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心肌组织apelin mRNA的表达,提高apeli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及NF-κB激活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60 μg/kg,再灌注前30 min股静脉注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方法,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复流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梗死及无复流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心肌细胞及微动脉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阳性表达;测定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及微动脉NF-κB p65的阳性表达、心肌MPO活性、MD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替罗非班治疗组大鼠缺血区心肌细胞及微动脉NF-κB p65的阳性表达、心肌MPO活性、MDA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肌无复流范围及梗死范围小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34.36%±6.04% vs 52.09%±6.89%, P<0.01; 80.41%±8.48% vs 90.13%±5.72%, P<0.05)。结论: 大鼠心肌缺血9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可发生无复流现象;替罗非班可缩小心肌无复流及梗死范围,抑制NF-κB激活,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氧自由基释放。  相似文献   

18.
海星甾烯AST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从海星提取并经结构修饰而获得的新化合物丁二酸二-3β-羟基雄5烯-17酮酯(AST)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口服0.5%CMC,AST组分低、中、高3剂量组和硝苯地平组。首次给药后大鼠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缺血模型,计算各时间段∑ST的mv数均值作为心肌损伤程度的指标;测量首次注射异丙肾上腺素72 h血清和心肌匀浆中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AST能降低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ST段的异常升高,降低丙二醛的含量,防止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从心肌细胞向血液中的漏出。结论 AST能有效保护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关系。方法 实验分4组:对照组(糖浓度5.6 mmol/L),高糖组(22.0mmol/L),低浓度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组(0.5mmol/L AICAR+高糖),高浓度AICAR组(1.0mmol/L AICAR+高糖)。孵育24h后,用RT-PCR法测定AMPKα1 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总AMPKα蛋白(AMPK)、磷酸化AMPKα蛋白(p-AMPK)和Ⅳ型胶原蛋白α5(COL4α5)亚单位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组AMPKα1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高糖组总AMPKα蛋白和磷酸化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高糖组COL4α5亚单位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MPK激活剂AICAR可在不同程度上纠正上述变化。结论 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与AMPK表达下调及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