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是一种具有良好降血脂效果的降脂药。阿托伐他汀可引起剂量依赖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常伴有肝脏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的类型有:细胞毒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阿托伐他汀致细胞毒型肝损伤的机制可能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引起肝细胞染色体DNA断裂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导致肝细胞凋亡所致。阿托伐他汀致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机制可能是使肝细胞窦状隙膜或胆管侧膜上转运体表达减少或功能障碍,或通过抑制胆盐和胆汁酸排泄相关转运蛋白的活性所致。防治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措施包括:应用阿托伐他汀前,应检测患者肝脏功能,了解病史、其他用药及饮酒习惯等;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因服用阿托伐他汀致轻中度转氨酶升高者可减少用药剂量,服用保肝利胆等药物;严重肝损伤者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甲巯咪唑提供参考。方法对甲巯咪唑致药物性肝炎病例进行回顾,并从临床表现、作用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71岁女性患者,药物性肝炎在服用甲巯咪唑后的1个月后发生,甲巯咪唑的剂量为30 mg/d,停药1个月以及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可能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故使用甲巯咪唑时应有用药指征,定期监测肝功能,尤其是在开始药物治疗的4周内,临床应注意监测肝功能,通常停药后6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一旦发生肝损害应及时减量或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联合用药,并注意剂量和疗程等。  相似文献   

3.
24例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生特点与规律,为防治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黄疸)的个案报道,并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获8篇个案报道,共计24例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23例;年龄48~58岁共8例,均为女性,占33.33%;其次为37~47岁共7例,均为女性,占29.17%。合并用药与甲巯咪唑单次给药相比,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生率未见差异(25.00% vs 25.00%,P>0.05);诱导期以21~35 d为主,占比58.33%,其次为7~21 d,占比37.50%。药物与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诺氏(Naranjo''s)评分肯定4例(16.67%),很可能20例(83.33%)。结论 中年女性甲亢患者为甲巯咪唑致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宜对其进行中短期用药监护,权衡利弊,尽量避免和减少药源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西地那非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例报道,探讨DILI的特点,为西地那非导致DILI的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西地那非导致DILI的病例报道,对病例中患者的药物治疗、DILI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分析,比较国内外西地那非导致DILI处理措施的异同并探讨西地那非致DILI的作用机制。结果:本文共检索到国内外相关报道6例;6例均为男性,服用西地那非剂量为25~100 mg; 6例服用西地那非致DILI的时间差异较大;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黄染,肝内成胆汁淤积;3例受损类型为胆汁淤积型;3例DILI极可能由西地那非导致,3例很可能由西地那非导致;4例为重度肝损伤;2例为轻度肝损伤;6例停用西地那非后,肝功能均可逐渐恢复或正常。结论:西地那非导致DILI鲜有报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其改变肝脏组织有关,建议长期或较大剂量服用西地那非的患者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高效获取大样本用药人群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真实世界发生率等风险数据。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自动监测我院2013年7月~2018年6月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住院患者,双人评价系统报警病例,获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的发生率与发生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2 573例次用药患者中发生肝损伤166例,发生率为0.74%。关联性评价结果:很可能34例,可能132例;肝损伤类型:肝细胞损伤型75例,胆汁淤积型80例,混合型11例。高龄、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发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比例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时长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病例组用药≥5 d患者比例(83.73%)与对照组(6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关肝损伤发生率属偶见。高龄、低BMI患者可能更易发生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用药时应重点监测AKP等相关指标、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合理控制用药时长,并重点关注用药≥5 d患者肝功能状况,减少肝损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杨小聪  姚晨 《抗感染药学》2021,18(9):1366-1369
目的:分析仙灵骨葆胶囊致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供临床安全使用仙灵骨葆胶囊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以"仙灵骨葆""肝损伤"等关键词的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的相关文献10篇涉及患者10例,分析其病例报告和文献中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原因.结果:10篇文献所涉及的10例患者中,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临床特征以肝细胞型肝损伤为主,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为1~6月,再次用药、联合用药等是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所致的肝损伤主要与其中所含补骨脂和淫羊藿有关,肝损伤后果极其严重(其中1例死亡病例报告).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其说明书用药,并加强对用药的监测是避免或减少致肝损伤的有效措施,药品管理部门、临床医务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均应高度警惕仙灵骨葆胶囊所致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杨小聪  姚晨 《抗感染药学》2021,18(9):1366-1369
目的:分析仙灵骨葆胶囊致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供临床安全使用仙灵骨葆胶囊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以"仙灵骨葆""肝损伤"等关键词的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的相关文献10篇涉及患者10例,分析其病例报告和文献中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原因.结果:10篇文献所涉及的10例患者中,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临床特征以肝细胞型肝损伤为主,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为1~6月,再次用药、联合用药等是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所致的肝损伤主要与其中所含补骨脂和淫羊藿有关,肝损伤后果极其严重(其中1例死亡病例报告).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其说明书用药,并加强对用药的监测是避免或减少致肝损伤的有效措施,药品管理部门、临床医务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均应高度警惕仙灵骨葆胶囊所致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杨小聪  姚晨 《抗感染药学》2021,18(9):1366-1369
目的:分析仙灵骨葆胶囊致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原因,供临床安全使用仙灵骨葆胶囊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以"仙灵骨葆""肝损伤"等关键词的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的相关文献10篇涉及患者10例,分析其病例报告和文献中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原因.结果:10篇文献所涉及的10例患者中,仙灵骨葆胶囊致肝损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临床特征以肝细胞型肝损伤为主,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为1~6月,再次用药、联合用药等是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所致的肝损伤主要与其中所含补骨脂和淫羊藿有关,肝损伤后果极其严重(其中1例死亡病例报告).结论:临床应严格按照其说明书用药,并加强对用药的监测是避免或减少致肝损伤的有效措施,药品管理部门、临床医务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均应高度警惕仙灵骨葆胶囊所致肝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DILI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的376篇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分析,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用药时间、用药品种,临床表现、临床分型、治疗及转归等。结果:共收集到DILI个例报道99例,可疑药物以中药类最多(44例,44.4%)。58.6%的DILI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79.8%的患者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52.5%)、尿黄(45.5%)、乏力(45.5%)、纳差(42.4%)等。对病例进行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占73.7%,胆汁淤积型占15.2%,混合型占11.1%,各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男女比例为1∶1.92,胆汁淤积型男女比例为1.14∶1,混合型男女比例为1.75∶1。结论:临床应重视DILI;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及人群如女性、高龄、饮酒者、合并基础疾病者等应加强用药监护,出现症状时及时处理;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及Springer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肝炎的病例报告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共28例,以男性(57.1%)患者居多,年龄以51~70岁(60.7%)为主,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d内(57.2%)。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多见,损伤程度多为3~4级。大多数患者(78.6%)经停药和治疗后肝损伤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避免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相关肝损伤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2年8月31日), 收集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来那度胺、泊马度胺相关肝损伤的病例报告类文献,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用药情况、肝损伤发生情况(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状况、肝损伤分型等)以及处置和转归情况,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8例, 男性11例, 女性7例;年龄36~93岁, 平均60岁;原发病为多发性骨髓瘤者16例, 浆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1例;应用沙利度胺者9例, 来那度胺6例, 泊马度胺3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232 d, ≤60 d者15例;肝细胞损伤型9例, 胆汁淤积型7例, 因缺少数据未判定分型2例。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 主要为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总胆红素升高(14例)、碱性磷酸酶升高(12例);15例有临床表现记录, 主要为黄疸(13例)、乏力(7例)和恶心(4例)。诊断肝损伤后18例患者均停用沙利度胺或其类似物, 其中4例予对症支持治疗;13例停药后7~28 d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 5例死亡(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左甲状腺素钠引起患者肝损伤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关于左甲状腺素致患者肝损伤的报道,从患者的基本状况、原发疾病、服用剂量、肝损出现时间、肝损类型和伴随症状、对策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文献11篇,其中国内报道2篇、国外报道9篇;共涉及患者1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9例,50~70岁患者占比较高(占54.55%);除1例因先天垂体发育不全外,其余原发疾病为不同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起始剂量多为25、50 μg/d(占72.73%),近半数患者(占45.46%)用药过程中增加剂量;多数患者(占54.55%)肝损伤发生在用药7~60 d;肝损伤类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混合型、胆汁淤积型分别占36.37%、27.28%、18.19%,患者多伴有发热、疲劳、厌食等症状;多数患者(占90.91%)在肝损伤发生后更换药品,换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使用左甲状腺素钠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减少肝损伤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38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8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肝细胞型149例(62.61%),胆汁淤积型48例(20.17%),混合型41例(17.23%)。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87.39%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6,(5):1086-1088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就诊的处方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药物性肝功能损害患者60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所用中草药及其制剂致肝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以及症状转归等特点。结果:临床分型中,最多见的是肝细胞型31例占51.67%;其次是胆汁淤积型17例占28.33%;再则是混合型12例占20.00%;肝损害发生时间在4 d~4周的用药期间,许多中草药及其制剂都能够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特别是用于皮肤病和风湿性关节病等治疗的中草药及其制剂,不同的给药途径均可发生。结论:用药4周内最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中草药及其制剂所致药物性肝损害常为肝细胞型,在临床上采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时治疗过程中应检测患者肝功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伤风停胶囊致肝损伤的成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例伤风停胶囊致肝损伤的病例进行报道,分析肝损伤与其主要成分间的相关性;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建库至2021年7月19日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分析。结果 未检索到伤风停胶囊致肝损伤的相关报道,但其组方中的麻黄成分可引起肝细胞型肝损伤,目前机制不明确。结论 含麻黄类成分可能导致肝损伤,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密切关注,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导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例男性患者应用西地那非致肝内胆汁淤积的案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西地那非引起的肝损害少见,但仍需警惕。肝损伤的类型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或重度胆汁淤积。使用西地那非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基于我院发现甲巯咪唑致间质性肺炎罕见病例,检索CNKI、万方、VIP、PubMed数据库有关甲巯咪唑不良反应病例文献报道,重点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等,并评价不良反应与甲巯咪唑的关联性。结果:收集文献68篇共91例不良反应纳入分析。甲巯咪唑不良反应发生女性比例远大于男性,约3∶1,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率一致。用药剂量多为30 mg·d-1,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短至1 d,最长为3年,多在1个月之内。不良反应表现涉及7大系统,包括血液系统、骨与关节、消化、呼吸及内分泌系统等,严重不良反应为重度粒细胞缺乏致死亡。Naranjo''s量表关联性评价结果提示,除7例不良反应可疑外,其他均与甲巯咪唑相关。结论:甲巯咪唑导致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在临床使用中要及时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病因,为临床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药物性肝损伤患儿服药史、临床表现、服药基础疾病、治疗及转归等。结果:29例患儿中,男21例,女8例,以纳差、恶心呕吐、尿黄、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48.27%患儿仅以肝功能异常就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20例,混合型5例,胆汁淤积型4例;肝细胞损伤组ALT值最高,胆汁淤积组AST和TB值最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类别主要有抗感染药(38.77%)、抗肿瘤药(28.57%)、中药(10.2%)、激素(8.16%)等;服药基础疾病为肿瘤11例、感染性疾病10例、发热3例、腹泻2例、感冒2例、抽动症1例。经治疗19例治愈,8例好转,1例进行肝移植,1例自动出院。结论: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仅肝功能指标异常者比例较大,需警惕误诊漏诊;引起儿童肝损伤药物以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为主,其中布洛芬引起后果较严重,需关注其安全性;患者多数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肝损伤的发病特点和引起损伤的用药,为规范儿科用药、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药物性肝损伤病例45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年龄≤6岁与>6岁患儿在性别、平均病程、损伤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性肝损伤患儿首诊主要表现为纳差和呕吐,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精神萎靡、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肝细胞损伤型患儿ALT和AST指标较胆汁淤积型高,ALP、PTA和TB指标较胆汁淤积型低,混合型数据居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奇霉素和中药致小儿肝损伤的比例分别为33.3%、15.6%、13.3%、13.3%。结论小儿药物性肝损伤尚无典型特征,诊断时应综合各种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症状体征等,应注意对高危用药的监测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肝毒性的研究情况及其临床特征,为安全使用抗真菌药提供参考。方法以“antifungal drugs”和“hepatotoxicity”“、抗真菌药”和“肝毒性”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抗真菌药肝毒性文献,用Excel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建立评价数据库,录入文献的发表年代、发文量排序前5位的国家及研究机构、文献类型、载文量前5位的期刊、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等。分析有关文献的研究内容和热点,总结抗真菌药肝毒性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结果共纳入文献221篇,其中英文文献193篇,中文文献28篇;论著116篇,综述49篇,病例报告56篇。首次发表抗真菌药肝毒性文献的时间是1976年,载文量最高的期刊是Mycoses,单篇文章的最高被引频次为531次。抗真菌药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腹泻、黄疸、胆汁淤积和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肝衰竭。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升高。唑类抗真菌药致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两性霉素B致肝损伤发生率较低。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抗真菌药。长期应用抗真菌药者应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后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与保肝治疗,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可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抗真菌药肝毒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细胞质膜结构完整性受损或抑制细胞色素P4502D6酶代谢有关。结论国内对抗真菌药肝毒性的研究逊于国外;部分抗真菌药所致肝毒性呈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