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笔者遇到多次输血造成配血不合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52岁。3例分别为结肠癌术后、白血病及贫血患者;均因重度贫血(Hb≤62g/L)接受过多次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200ml。其中2例再次输血时出现交叉配血困难,另1例输血后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血型血清学检查:对3例上述患者血液样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鉴定。血型正、反定型用试管法,抗体筛选及鉴定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AGT)、聚凝胺法(MPT)检查患者血清在不同介质中与试剂谱红细胞的凝集情况,确定抗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常见的临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所有临床送检的交叉配血不合样本进行常规ABO及RhD血型鉴定,样本红细胞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及抗体鉴定试验,需要时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在盐水、凝聚胺、抗人球蛋白3种不同介质下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共收集交叉配血不合样本276例,其中恶性肿瘤156例,血液病31例,多发性骨髓瘤25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64例,其中男167例,女109例。患者血清中检出抗体以冷凝集和IgG性质抗体为主。IgG抗体分类则以Rh系统为主。结论:即使ABO及RhD同型输注,也可能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应根据不同的病因来分析影响配血不合的因素,寻找相应的试验策略,确保血液安全输注。  相似文献   

3.
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3例低频率抗-Mur抗体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秋红  刘金莲  周先果  唐秋民 《内科》2009,4(4):572-573
目的研究抗.Mur抗体血清学特征,探索其在输血医学中临床意义。方法对3例患者的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木瓜酶、凝聚胺、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该3例患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凝聚胺、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含有抗-Mur抗体。结论该3例同种抗体抗-Mur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为避免抗体筛查中漏检抗-Mur。确保输血安全,建议在抗体筛选细胞中增加Mur抗原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各种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的检测阈值,以避免不规则抗体漏检而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样本3例和配血不合疑难样本9例,采用盐水法、酶介质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平行检测,比较5种方法的检测阈值。结果:盐水法只能检出IgM类的不规则抗体;木瓜酶法在检测IgG抗体效价时敏感性略低,而且有漏检的可能;凝聚胺法检测结果不易判断;抗人球蛋白法操作较繁琐;微柱凝胶法对IgG类抗体检测效价较高,高于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结论:微柱凝胶法操作简单,检出率较高,是值得推广的不规则抗体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日常工作中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探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3种特殊配血方法在检测Rh抗体方面的差别. 方法:运用上述3种实验方法对不同效价的Rh抗体进行测定. 结果: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这3种方法均能检出血清中大部分不规则Rh抗体,但是3种方法存在差异.其中,凝聚胺法最为经济方便,微柱凝胶法最为敏感,而抗人球蛋白法最为可靠.结论:在配血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检测有疑问的标本,尤其是对有妊娠史、近期输血史、短期内反复输血或以往输血有反应的患者,应采用多种方法检测,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仍是检出较弱抗体,排除非特异性凝集干扰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方法1997-01~2004-08对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7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年龄、血钙、Hb、肾功能、骨质破坏、骨髓浆细胞比例、球蛋白、M蛋白等与白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高球蛋白(>35g/L)和非高球蛋白组的白蛋白、胆固醇、血钙、Hb、浆细胞比例及D-S分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M患者白蛋白水平与球蛋白及M蛋白有相关性(P<0.05);高球蛋白组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非高球蛋白组(P<0.05);但两组间的D-S分期及Hb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均无差异(P>0.05)。结论MM患者白蛋白水平下降主要是由于球蛋白升高所致,其机制可能与肝脏白蛋白减少有关;而肿瘤负荷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结果不符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准确发布实验结果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收集了8例临床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病例,ABO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结果:ABO以外抗体筛查阳性,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8例病例均出现盐水法和聚凝胺法的主侧无凝集,而抗人球蛋白法的主侧凝集.结论:凝聚胺法在筛查IgG类抗体的灵敏度不如抗人球蛋白法,采用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遇到异常的实验结果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Wra抗体的鉴定过程及该抗体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盐水法、凝聚胺法以及抗人球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及抗-Wra抗体,E抗原阴性的血液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种交叉配血法均相合。结论:输血后患者无任何不良输血反应。对anti-Wra抗体及其他低频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了解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Wra抗体的鉴定过程及该抗体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盐水法、凝聚胺法以及抗人球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及抗-Wra抗体,E抗原阴性的血液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3种交叉配血法均相合。结论:输血后患者无任何不良输血反应。对anti-Wra抗体及其他低频抗体进行检测有利于了解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1例Rh(D)阴性患者输注DEL型血后产生高效价抗-D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Rh(D)阴性患者安全输血提供策略建议。采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性质鉴定,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将配血不合红细胞与患者血清在37℃温吸收后在56℃热放散,对所得放散液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同时采用吸收放散法对献血员红细胞进行DEL型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抗体性质为IgG型,抗体特异性为抗-D,效价为2 048,配血不合红细胞吸收放散液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D,经吸收放散检测该献血员为DEL型(回顾调查该患者在17 d前输注的一袋红细胞也为DEL型)。Rh(D)阴性患者接受DEL型血输注,具有产生抗-D的潜在风险,所产生的抗-D可再次结合DEL型红细胞致配血不合。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以及输血依赖等群体输注应持谨慎态度。对已经产生抗-D患者,在非紧急情况不应输注,避免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交叉配血中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抗体引起患者配血不合及输血反应原因。通过试管法鉴定ABO血型,毛细管离心法抗原分型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盐水、聚凝胺、抗人球蛋白三种介质联用多套谱细胞进行抗体筛选试验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对照谱细胞格局表采用剂量效应,该患者血清中检出抗-E、抗-Lea合并抗-Jkb、抗-Cw,酸放散液中检出抗-E和抗-Jkb抗体。患者血清中多种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该患者连续多次输注E抗原阳性及Jkb阳性红细胞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多抗体联合存在时应运用剂量效应以减少易漏检抗体概率,保证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4种常用的检测IgG型血型抗体方法,确定不同方法的差异。方法:分别用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球蛋白法(IAT)、LISS-凝胶卡法和LISS-试管间接抗球蛋白法(LISS-IAT)检测倍比稀释的抗-D,从临床配血不相合样本中检出的IgG抗-E、抗-Lea、抗-Jka和87例有输血史的患者样本。结果:对倍比稀释的抗-D,LISS-IAT法的检测灵敏度最高,凝聚胺法最低;对于弱的IgG抗体,凝聚胺法会漏检,IAT也存在漏检的可能,而LISS-凝胶卡法和LISS-IAT法均能检出弱的抗体;87例有输血史患者的抗筛结果显示,LISS-凝胶卡法和LISS-IAT法的检出不规则抗体例数都达到10例,高于其他2种方法。结论:免疫血清学实验室应采用更为敏感的实验技术检测血型抗体,如LISS-凝胶卡法或LISS-IAT法,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重膜过滤Ⅱ血浆置换( DFP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高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采用DFPP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M蛋白、血沉(ESR)、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β2-微球蛋白(β2-M)变化,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置换前比较,置换后患者血清球蛋白、M蛋白、ESR明显下降(P均<0.05);而Fib、β2-M及D-D下降及白蛋白升高不明显(P均>0.05),Hb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严重过敏、血小板减少、低钙血症、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DFPP治疗短期内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多种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可为MM的有效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cE合并抗-Mur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的特征。方法对2例受检者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其血清与已知血型的试剂红细胞,在盐水、木瓜酶、凝聚胺、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鉴定抗体的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病例1血清中存在IgM与IgG混合型抗-cE、IgM型抗-Mur,导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病例2血清中存在IgG型抗-cE、IgM型抗-Mur,导致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结论抗-cE合并抗-Mur可致血型鉴定及配血困难,对该类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和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介质,并确认供血者对应抗原为阴性,防止假阴性漏检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用血、备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及最适开展方法。方法:采用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以血清倍比稀释度来检测3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因盐水法会造成IgG型抗体漏检,故不在本次实验推荐范围。结果:3种方法均能全部检测出IgG型抗体,阳性符合率达100%,但从血清稀释度体现出灵敏度稍有差异。结论:3种方法自身特点、推广范围与适用情况均有不同点。基层医院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开展微柱凝胶法;若条件受限,则推荐凝聚胺法;而作为经典方法的抗人球蛋白法因相对费时且操作繁琐,不适做为日常筛选方法,宜作为不确定病例的确诊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及与临床安全输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06-01-2014-9-20的1 615例配血者血浆和临床资料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研究不同就诊人群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做盐水法,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调查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及产生规律。结果:1 615例被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15例阳性率0.93%(15/1 615),其中男性检出率为0.67%(4/595),女性检出率为1.08%(11/1 020),女性有妊娠史的患者检出率为1.28%(11/857),无妊娠史患者检出率为0(0/163),有输血史患者290例检出率3.45%(10/290),高于无输血史的患者检出率0.38%(5/1 3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体特异性以抗RH系统最多见检出6例检出率为40%(6/15),其中,抗-E 4例、抗-D 1例、抗-c 1例;其次是Kell和MNSs系统各4例检出率26.67%(4/15)分别为抗-K 4例和抗-M 1例、抗-s 2例、和抗-Mur 1例;最后还在Duffy系统中发现抗-Fya 1例检出率为6.67%(1/15)。结论:本研究为献血者抗体筛选提供了决策依据,并深入研究在不同就诊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与安全输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输血相容性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项目使用的抗人球蛋白对输血相关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5—2018-12待输血患者标本10 014例,应用多特异性(抗-IgG、抗-C_3d)及单特异性(抗-IgG)抗人球蛋白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及鉴定,并对阳性样本应用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单特异性抗-IgG、单特异性抗-C_3d等不同递质的试管法比较验证。结果: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检测抗体阳性共35例(阳性率0.35%),主要为Rh系统抗体和自身抗体,对35例阳性样本使用单特异性(抗-IgG)复查,其中27例复查结果与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一致,6例与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比较仅反应强度存在差异(强度高低者持平,差异均未超1+),2例单特异性(抗-IgG)复查为阴性,鉴定为样本在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检测时血清中补体C_3d成分被激活所致。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选择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可防止补体依赖型抗体漏检,选择单特异性抗-IgG则可避免临床不相关冷抗体引起的假阳性反应。单特异性抗-IgG检测不规则抗体,在提供了可靠性的同时避免了一些常见的干扰和检出无关紧要的结合补体类IgM抗体,从而节省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不同效价抗-E与Rh表型为CcDEe及ccDEE红细胞,采用手工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出现假阴性发生率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5月意外抗体鉴定为单纯抗-E的23例患者血样。使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抗-E效价测定并分成≤8组和≥16组;用手工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卡式法与CcDEe和ccDEE的红细胞制剂同步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1)抗-E效价≥16组的患者血浆样本与CcDEe和ccDEE的红细胞分别采用2种配血方法均未出现假阴性结果;(2)抗-E效价≤8组的的患者血浆与CcDEe红细胞配血时:凝聚胺法出现10例假阴性,漏检率90.91%(10/11),而微柱凝胶卡式法出现5例假阴性,漏检率45.45%(5/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与ccDEE红细胞配血时:凝聚胺法出现3例假阴性,漏检率27.27%(3/11),微柱凝胶卡式法未出现假阴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患者检出低效价的具有剂量效应意外抗体时,最佳输血选择应为表型抗原阴性而非仅配血相合的红细胞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