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钰  夏静 《天津护理》2021,29(4):483-484
总结1例帕金森病患者行ROSA 机器人辅助下脑电极植入术的手术配合。巡回护士通过术前访视、手术间环境布局、特殊体位安置等护理操作以及洗手护士术中的精细配合,顺利辅助ROSA 机器人手术的开展,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儿科系统常见疾病,致残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我科2008年6月~2011年3月对379例脑瘫患儿行双额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术,收到了良好效果,现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颅内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7~8月,我院对2例脑损伤后遗症患者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立体定向颅内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10例立体定向脑深部电极植入的手术配合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随访等,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肿瘤活检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脑立体定向肿瘤活检术以其定位准确 ,对脑功能损伤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 ,特别是对脑深部重要结构区的病变更具有优越性 ,不仅可达到定性诊断的目的 ,还可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依据。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质量 ,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手术配合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 16 3例 ,其中男 98例 ,女 6 5例 ;年龄 11~ 72岁 ,平均年龄 4 2岁。病变位于额叶和颞叶的 88例 ,松果体区肿瘤 2 3例 ,鞍区肿瘤 17例 ,枕叶肿瘤 35例。2 术中配合2 1 巡回护士配合。 (1)根据手术部位摆好体位 ,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 ,腋下垫…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脑肿瘤活检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肿瘤活检手术的配合要点。方法:总结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30例脑肿瘤患者在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3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无感染的发生,立体定向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合理地使月立体定向仪器,熟练的手术配合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立体定向肿瘤活检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红外定位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和三维图像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系统对病人脑部扫描的断层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经网格简化和切割等处理后将其显示出来.为了达到手术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精确定位,采用红外导航技术,利用在病人头部的定位标志点,进行图像坐标系和手术室坐标系的校准.  相似文献   

9.
脑立体定向手术是借助CT扫描影像技术,确定靶点进行活检和治疗脑深部疾病的新技术手段。自1986年以来,我院神经外科应用瑞典Leksell脑立体定向仪,在开展脑深部疾患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T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神经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侵袭神经外科理念和技术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将微侵袭观念引入立体定向活检手术中并探讨其在确定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作用。因为病灶位置的特殊性,常规开颅手术切除时常伴随较大的风险和后遗症。对于不宜手术切除的深部或多发病灶(如淋巴瘤,脱髓鞘病变),除非需要手术缓解急性期占位症状,否则切除病灶往往效果不甚理想。立体定向活检技术的发展为脑内病灶的活检与诊断提供了便利。通过微侵袭技术以最小的损伤明确诊断,从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目前相对成熟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摆脱了以往定向仪框架的安装、调节等繁琐步骤,配合功能磁共振导航对病灶进行实时、精确定位。利用细针穿刺活检病变组织,根据术中标本冰冻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案,相对传统开颅手术更加快捷,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
基底节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急,病程进展快,常表现为头痛,进行性意识障碍,偏瘫,严重者危及生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负担.我院自2002年引进安科ASA-602S定向仪及手术系统软件,在CT、MRI引导下对20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旋行了血肿部分排空,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效果显著.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3 4例病变直径在 0 4~ 3 5cm的患者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 ,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 :3 4例患者的颅内病变全部行显微手术切除 ,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2 6例继发性癫痫中 ,2 1例术后停止发作 ,另 5例发作显著减少。结论 :CT脑立体定向开放手术切除颅内病灶 ,定位准确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总结1例女性患者长期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术的手术护理配合体会。通过对该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并发症预防及术后随访进行经验总结,就术中配合要点、泵植入前测试和组装、植入中预防感染的措施和人工血管的保护进行重点介绍,为医护同行提供借鉴或参考。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对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氏病262例手术前后护理及手术中配合进行总结,强调术前术后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环境器械物品准备,术中做好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因素。结果表明:经过手术治疗后病人疗效显著,护理配合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第五代机器人手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提出视觉机器人手术中,配合手术顺利实施,保证患者安全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应用第五代机器人行脑立体定向手术的手术配合过程,针对第五代机器人的特征及患者不同病症,提出有效护理办法。结果本组手术术中护士配合方法得当,安全有效,保证了新型机器人手术的顺利实施,无因护理原因影响机器人定位精度,因手术室管理造成第五代机器人视觉误差,因患者心理问题发生头部移位等影响手术效果的情况。结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CAS—BH5)机器人系统,除具备普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外,增加了视觉注册、遥操作等特性,要求手术室护士了解关于机器人外科手术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新型机器人的性能,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告53例立体定向激光内窥镜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术中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添加冲洗液,调整液体流量;并根据术者要求调整激光器参数和热凝器功率。洗手护士则要密切注意头部术区和监视器显示的手术进展情况,及时辅助操作。脑肿瘤或脑脓肿的摘除以及脑内异物的取出均需要不同的配合技巧。结果 全部53例病人皆手术成功,医生对术中配合很满意。结论 作者认为术中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成功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漏斗胸是小儿最常见的胸壁畸形,发病率可达0.1%~0.3%[1].病情严重时,凹陷的胸骨压迫右心房、右心室,降低肺活量,影响心肺功能,需行手术治疗[2].1998年Nuss等[3]首先报道了一种微创漏斗胸纠治手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而被广为推崇.经过近年来不断完善,并发症逐渐减少,使得该手术成为治疗漏斗胸的标准术式[4~7].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院对18例漏斗胸患儿进行胸腔镜手术下Nuss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近期矫形效果,笔者将其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漏斗胸是小儿最常见的胸壁畸形,发病率可达0.1%。0.3%。病情严重时,凹陷的胸骨压迫右心房、右心室,降低肺活量,影响心肺功能,需行手术治疗。1998年Nuss等,首先报道了一种微创漏斗胸纠治手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而被广为推崇。经过近年来不断完善,并发症逐渐减少,使得该手术成为治疗漏斗胸的标准术式。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院对18例漏斗胸患儿进行胸腔镜手术下Nuss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近期矫形效果,笔者将其手术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辅以脑室镜手术的配合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体定向手术应用脑室镜的密切配合,需要熟练掌握所需物品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配合.这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立体定向术,是借助于立体导向仪与X线,在精确定位下进行脑深部手术,用以治疗震颠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的一种技术。手术步骤包括:头皮切开、颅骨钻孔、安装定向仪、脑室穿刺并行脑室碘水造影、目标点测量、调节定向仪、插入脑深部操作器、施行双极电凝行病变部位破坏。因而,在手术的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护理配合中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术前准备 1.器械准备:除一般开颅器械外,另备脑立体定向仪一套,双极电凝一套,钢尺及手术头架。消毒方法:因导线遇高温易溶化,双极电凝镊上有一层绝缘膜,此膜如损坏,手术操作时易触电,故导线与双极电凝镊等特殊器械用福尔马林熏蒸,其余器械均可高压蒸气灭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