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3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前,应用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进行堵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堵管材料(用棉签外缠绕胶布后消毒)进行直接堵管。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成功拔管的例数和平均气管切开带管天数。结果观察组成功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带管天数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气管切开试堵管装置更适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的堵管。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一次性拔管与试堵管后拔管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一次性拔管与试堵管后拔管的临床效果比较,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一次性拔管的可行性。方法:把气管切开后的患者按住院号末位数为单或双随机分为一次性拔管组和试堵管后拔管组,在拔管适应症下给予一次性拔管或试堵管后拔管,观察病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记录拔管和试堵管过程及天数。结果:一次性拔管全部成功,拔管后无明显的不适和呼吸困难,试堵管组在半堵时对呼吸影响不大,但在全堵时大部分出现明显的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拔管困难,试堵管天数平均4.2天。结论:气管切开的病人有拔管适应症后,一次性拔管符合病人的生理特点,效果好,是可行的,如果试堵管,只能半堵,不宜全堵。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一次性拔管与试堵管后拔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一次性拔管的可行性。方法 把气管切开的患者按投币的方式髓机分为一次性拔管组和试堵管后拔管组,在拔管适应症下给予一次性拔管或试堵管后拔管,观察病人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记录拔管和试堵管过程及天数。结果 一次性拔管全部成功,拔管后无明显的不适和呼吸困难,试堵管组在半堵时对呼吸影响不大,但在全堵时大部分出现明显的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拔管困难,有的在半堵或2/3堵的情况下给以拔管,试堵管天数平均4.8d。结论 气管切开的病人有拔管适应症时,一次性拔管符合病人的生理特点,如果试堵管,只能半堵或2/3堵,不宜全堵。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决定拔管前需先试堵管。医生根据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情况,再决定拔管或延长堵管的时间。采用自制一次性简易气管套管堵管法为34例气管切开的病人试堵管,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决定拔管前要先试堵管,医生根据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的情况,再决定是拔管或是延长堵管时间。自2004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20ml注射器活塞为气管切开的病人试堵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钛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更换金属套管后试堵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头颈肿瘤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前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全堵管,观察组采用钛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器堵管。结果观察组的堵管器堵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护士吸痰的实用性,放置堵管器期间病人的舒适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钛金属气管套管试堵管器,缩短堵管时间,提高护理操作便捷率,患者舒适度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规范化管道管理降低重症监护室(ICU)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77例带管病人实施规范化管道管理,统计ICU中胃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常用管道在滑脱、自行拔除及堵管的非计划拔管率。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未实施规范化管道管理的652例带管病人进行比较。[结果]规范化管道管理后胃管滑脱率为0.08%、自行拔除率0.16%,低于管理前胃管滑脱率0.47%、自行拔除率1.6%;管理后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为0.08%、堵管率0.08%,低于管理前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0.66%、堵管率0.18%;管理后气管插管自行拔除率为0.08%,低于管理前气管插管自行拔除率0.75%;管理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率为0.0%、自行拔管率0.18%,低于管理前胸腔闭式引流管滑脱率0.08%、自行拔管率0.09%。[结论]运用规范化管道管理能降低ICU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henton Park三途径拔管方法 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的影响,探讨不同拔管方法 对神经内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患者按拔管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拔管组50例,直接拔管组58例及Shenton Park三途径拔管规程组(简称规程拔管组)52例.常规提管组按常规先试堵管24~48h后再拔管;直接拔管组在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后直接拔管,规程拔管组按shenton Park三途径拔管规程进行拔管.收管后对3组拔管后的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再次插管率进行比较.结果 规程拔管组拔管成功率高,肺部感染率低,对呼吸的影响小;直接拔管组拔管后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再次插管率等最高.结论 Shenton Park三途径拔管规程拔管能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拔管对患者呼吸的影响,是一种较好的拔除气管插管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后 ,决定拔管前需先试堵管。医生根据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情况 ,再决定拔管或延长堵管的时间。采用自制一次性简易气管套管堵管法为 34例气管切开的病人试堵管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0 0 2年 1月 1日~ 2 0 0 3年 10月 2 9日因气管切开使用自制一次性简易气管套管堵管器 ,为 34例气管切开的病人试堵管。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 16~72岁。试堵管时间 2~ 9d。2 方法2 .1 将一次性引流袋接头的上端1cm处 ,用无菌剪刀剪断 ,用火焰将断端烧软 ,再用无菌血管钳将断端夹成不漏气的盲端。为一…  相似文献   

10.
李冬梅  冷亮  张艳荣 《护理研究》2011,25(8):711-712
[目的]探讨经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将吸氧导管插入硅胶气管套管内直接氧气吸入,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套管外口。观察组将吸氧导管与人工鼻侧孔连接,再将人工鼻另一端与气管套管口连接,两组其他相关护理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病人吸氧导管脱出率、痰痂堵管率、痰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气管切开病人使用人工鼻吸氧,降低了痰培养阳性率、氧气导管脱出率及痰痂堵管率。  相似文献   

11.
陈琼梅  霍建珊 《全科护理》2012,10(22):2059-2060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病人拔管的规范性护理。[方法]对26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规范性护理,包括拔管前非语言交流、呼吸模式的转换训练、阶段性堵管、拔管时操作配合及拔管后护理等。[结果]并发肺部感染1例,肉芽过度生长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结论]对气管切开病人实施规范性护理,能使病人成功拔管,恢复经口鼻呼吸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为了让患者减轻不适,平稳度过堵管期,临床上一般采取对气管套管外口进行逐渐封闭的方法,待患者咳痰有力、无呼吸困难后拔管。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我科采用了自制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为23例患者试堵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以气管套管型号8.0mm为例,各制作一个1/2堵管装置和一个全堵管装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后不完全堵管拔管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患者以往在拔管前常规需完全堵管48h后再行拔管,近几年也有文献报道了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1,2]。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对所有气管切开可实施拔管的患者施行不完全堵管24h或48h再行拔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一病房1999年6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神经内科留置气管套管患者拔除套管的方法,缩短留置套管时间,减少试堵管后引发的并发症.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58例,对照组50例,改进组在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后直接拔管,对照组按常规先试堵管24~48 h后再拔管.结果改进组明显缩短留置套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拔管方法的改进,缩短了留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并相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说话瓣膜在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说话瓣膜,分为常规组和说话瓣膜组,每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气切带管天数、气切至尝试堵管天数、出院时堵管及拔管情况。记录说话瓣膜组患者首次使用说话瓣膜的耐受时间、首次佩戴的发声情况、使用天数。对说话瓣膜组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前、后的半定量咳嗽强度评分(SCSS)进行比较。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说话瓣膜组患者的气切带管时间[(14.25±3.18)d]短,出院时未成功堵管的人数(3人)少(P<0.05)。说话瓣膜组19例(79.17%)患者首次使用说话瓣膜即可正常发声交流,佩戴说话瓣膜后SCSS[(4.14±0.35)分]增加(P<0.05)。 结论 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说话瓣膜可缩短气切带管时间,提高出院堵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留置“T”管改良固定及堵管方式在带管出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行胆道手术后且带“T”管出院的病人98例,随机分为“T”管改良固定及堵管组(观察组)以及传统“T”管固定及堵管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舒适度,及记录意外拔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中舒适者47例,不舒适者2例,舒适率95.92%;对照组病人中舒适者27例,不舒适者22例,舒适率55.1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中未出现意外拔管现象,对照组病人出现4例(8.1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T”管改良固定及堵管方式有助于提高带管出院病人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最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改进神经内科留置气管套管患者拔除套管的方法,缩短留置套管时间,减少试堵管后经发的并发症。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58例,对照组50例,改进组在患者具备拔管指征后直接拔管,对照组按常规先试诸管24-48h后再拔管。结果 改进组明显缩短留置套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 拔管方法的改进,缩短了留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提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并相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气管堵管器进行试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共30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试堵管,观察堵管效果。【结果】采用自制的已获得国家专利申请的气管套管堵管器进行堵管的患者无一例堵管失败,平均堵管(2.2±0.9)d ,拔管顺利、安全,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新型气管堵管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试堵管,简单易行、型号合适、患者痛苦少,是较理想的气管拔管前试堵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瞻性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盆底肌锻炼禁忌证且有剖宫产指证的孕妇150例为观察组,从妊娠36周起行盆底肌锻炼,直至术后拔除尿管为止;选择同期未参加盆底肌宣教与锻炼的剖宫产指证孕妇150例为对照组。在拔除尿管后评价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成功率及锻炼依从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为(2.85±0.65)h、首次排尿成功率为97.33%、尿潴留发生率2.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完全依从的病人术后自主排尿率96.94%,明显优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病人。[结论]前瞻性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