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泡服联合中药熏洗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糖控制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某院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4例,均予以常规糖尿病治疗及口服甲钴胺,接受黄芪泡服治疗的38例为黄芪组,接受中药熏洗的37例为熏洗组,接受黄芪泡服联合中药熏洗的39例为联合组,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TCSS评分、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3个月后黄芪组、联合组FPG、2 hPG低于熏洗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TCSS评分(6.33±1.56)分,腓总神经SNCV(43.87±2.89)cm/s,黄芪组TCSS评分(7.35±1.91)分,腓总神经SNCV(41.27±3.11)cm/s,熏洗组TCSS评分(7.21±2.01)分,腓总神经SNCV(41.49±3.74)cm/s,联合组优于黄芪组、熏洗组(P0.05)。结论黄芪泡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减轻神经病变程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同时给予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指标、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肌电图检测、血清炎症因子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TC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传导速度为(39.81±2.96)m/s,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0.96±3.22)m/s,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4.53±0.71)mg/L,白细胞介素-6为(79.31±9.48)ng/L,肿瘤坏死因子-α为(2.15±0.42)n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为(3.94±0.71)mPa·s,血浆比黏度为(1.37±0.35)mPa·s,纤维蛋白原为(4.21±0.81)g/L,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循经拍打配合坐式八段锦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病人末梢循环及炎症损伤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结合因时循经按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0例DPN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低频脉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因时循经按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NCV及M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结合因时循经按压在DP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感觉震动阈值(VPT)、踝臂指数(ABI)以及肌电图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NSI评分为(6.06±0.48)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VPT为(10.05±3.07)V,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ABI为(1.12±0.45),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为(43.92±5.07)m/s,胫神经传导速度为(43.59±4.81)m/s,腓浅神经传导速度为(44.93±4.46)m/s,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为(43.71±3.42)m/s,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血管神经治疗仪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外治法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2 hPBG、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TCSS评分,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治疗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经皮穴位刺激对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刺激双足三里和三阴交,记录干预前及4周后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多伦多评分(TCSS)及总有效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有效例数67例,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干预4周后观察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SS总分、感觉功能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能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型病人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桂蜡热敷双足涌泉穴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条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病人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给予改良桂蜡热敷双足涌泉穴法进行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增加,对照组和观察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1,P=0.030)。[结论]改良桂蜡热敷穴位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D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组41例,观察1组41例,观察2组42例。甲钴胺组口服甲钴胺胶囊;观察1组口服甲钴胺胶嚢+碳酸钙D_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观察2组在观察1组治疗基础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生理盐水2 mL,1次/d。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行肌电图检査记录肢体正中神经、排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甲钴胺组、观察1组、观察2组TCSS评分[(7.85±1.01)、(5.86±0.83)、(3.56±0.72)分]均较治疗前[(9.92±1.33)、(9.35±1.26)、(9.57±1.24)分]降低(P0.05);观察2组治疗后TCSS评分低于甲钴胺组和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甲钴胺组(P0.05);治疗4周后甲钴胺组、观察1组、观察2组正中神经MNCV[(42.34±6.88)、(43.62±5.75)、(48.19±4.73)m/s]、腓总神经MNCV[(38.67±6.09)、(39.66±5.89)、(43.95±5.95)m/s]、正中神经SNCV[(39.52±8.62)、(40.25±9.18)、(46.17±6.97)m/s]、腓总神经SNCV[(36.49±6.35)、(37.71±6.12)、(42.47±6.75)m/s]均较治疗前[正中神经MNCV:(40.82±5.64)、(41.27±5.12)、(42.13±4.36)m/s;腓总神经MNCV:(37.11±4.35)、(38.03±4.88)、(37.21±4.31)m/s;正中神经SNCV:(37.57±6.16)、(38.15±6.49)、(38.02±4.05)m/s;腓总神经SNCV:(35.06±5.16)、(36.05±4.65)、(37.08±5.18)m/s]增快(P0.05),观察2组改善较甲钴胺组和观察1组明显(P0.05),甲钴胺组与观察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观察1组(75.61%)和甲钴胺组(53.66%)(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维生素D及甲钴胺治疗可有效降低TCSS评分,提高神经传播速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病变TCS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CV及SCV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病变症状,促进神经修复,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医院社区一体化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血糖、临床疗效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有效率及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足底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整体症状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疮疡外科门诊及住院的病人100例。利用Excel软件随机编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足底操,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整体症状得分及左右双下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TCSS总分均数差值0,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深部疼痛、烧灼痛、针刺痛、麻木感、剧痛、敏感症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针刺痛、麻木感、敏感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疼痛、剧痛、烧灼痛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做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后第9周、第12周深部疼痛及剧痛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第6周、第9周、第12周烧灼痛症状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左、右下肢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操对0级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有缓解功效,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琰  吴海莉  韩云 《全科护理》2016,(31):3281-328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人采用计算机编号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变化、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下降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增快,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果糖二磷酸钠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其中3例因不能耐受退出该研究),对照组32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果糖二磷酸钠10 g、α-硫辛酸0.45 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0.45 g,静脉滴注.2组均为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8/31),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2/32),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正中神经为(47.7±3.8)m/s与(42.5±2.5)m/s,腓总神经为(41.6±3.3)m/s与(36.0±2.8)m/s]与对照组[正中神经为(43.4±2.0)m/s与(41.9±16.0)m/s、腓总神经为(39.6±3.3)m/s与(36.2±1.9)m/s]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为(40.3±1.8)m/s与(35.2±2.3)m/s、腓总神经为(34.1±2.3)m/s与(28.8±2.5)m/s]、对照组[正中神经为(37.7±1.7)m/s与(34.8±3.1)m/s、腓总神经为(30.8±2.6)m/s与(27.8±2.4)m/s]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果糖二磷酸钠与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韦爱群  潘冰雪  韦香葵 《全科护理》2011,9(31):2855-2856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配合穴位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6例DP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自制中药泡足配合穴位艾灸。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69.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泡足配合穴位艾灸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联合组。联合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温热清水足浴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肠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腓肠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腓肠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足部护理能改善DNP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6例。两组均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神经功能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系统(TCS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氧化应激[硝基酪氨酸(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0.05。治疗后,两组FBG、2hPBG及HbA_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SNCV、MNCV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T、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弱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7.
张颖 《中国综合临床》2013,29(3):240-242
目的 评价α-硫辛酸联合中药汤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600 mg/d静脉滴注,中药汤剂150 ml早、晚两次口服,治疗2周.对照组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病变症状TSS评分及感觉定量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4.36±4.05)、(51.53±4.76) m/s(t=9.6,P<0.01),腓神经的传导速度分别为(43.87 ±3.81)、(48.46±3.91) m/s(t=8.7,P<0.01),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2.31±5.05)、(47.76±5.06) m/s(f=7.9,P<0.0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78±5.51)、(46.18±5.76)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1);腓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48±5.21)、(44.02±5.71)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P>0.05);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76 ±5.86)、(43.71 ±5.91) 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4.8、5.4,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24/31),对照组为60%(1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α-硫辛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足浴按摩治疗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足浴按摩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运动、降糖处理及甲钴铵100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干预组除了对照组处理外,另外予以中药足浴,每天1次,1个月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及腓浅神经的SNCV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干预组以及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MNCV及腓浅神经的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按摩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72例确诊为DPN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两疗程。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腓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腓神经传导速度、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局部中药热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是较为理想的护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12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3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Hcy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 0%(51/60),高于对照组为71. 7%(43/6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SNCV分别为(49. 9±1. 6) m/s和(40. 8±2. 6) m/s,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分别为(45. 5±3. 4) m/s和(40. 3±2. 4) m/s,高于治疗前水平和对照组相关指标水平(P 0. 05);观察组TCSS评分(7. 8±0. 7)分,低于对照组(11. 4±0. 5)分(P 0. 05);两组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降低,观察组Hcy(13. 9±1. 8)μmol/L,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SOD和T-AOC水平升高,观察组分别为(86. 8±2. 8) nu/m L和(14. 5±2. 4) u/m L,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常规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改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TCSS评分,可能与降低患者Hcy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