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的社会和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北京市残疾儿童调查中确定的237例智力残疾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列联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004年的残疾程度( P<0.001)、现是否接受教育( P<0.05)、社区对儿童的态度( P<0.05)是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的影响因素.结论 智力残疾儿童能否康复成功,首先取决于残疾程度,轻度残疾或中度残疾儿童在较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通过正常的教育体系可以较好地康复,社会环境中社区对儿童的态度也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者病情级别和自理能力对护理分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按照"医院-病区-患者"进行三级取样,选取6省市11家医院的120个病区共3171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设的"患者护理分级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①病情级别(r=0.550,P〈0.001)、自理能力(r=0.619,P〈0.001)与护理分级呈正相关;②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病情级别和中、重度功能障碍对护理分级均有影响(P〈0.01),轻度功能障碍对特级护理无影响(P=0.082)。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分级评定需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骨龄发育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1648例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医疗机构进行健康管理及干预的儿童、青少年骨密度、身高、左手骨龄片、体重及BIM.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骨龄发育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所研究对象在各年龄段均出现骨龄发育提前,即骨龄高于生活年龄(P<0.05).青少年儿童在5-、11-、12-、14-四组年龄组中,骨龄年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差在9-10岁到最大值,男性在14岁之后至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使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有关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登记102例连续的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1、3、6个月的生存质量(作MRS,BI评分),对患者的有关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血肿体积、意识障碍、年龄、并发症是脑出血患者1、3、6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2)NIHSS评分是脑出血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血肿体积、继发性脑室出血、康复治疗、年龄和NIHSS评分是脑出血患者6个月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论(1)血肿体积、意识障碍、年龄、并发症可用于预测脑出血后1、3、6个月死亡风险;(2)NIHSS评分可用于预测脑出血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血肿体积、继发脑室出血、康复治疗、年龄和NIHSS评分可用于预测脑出血后6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障碍在国内己引起民心理健康教育界高度关注。目的:探讨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设计:整群抽样,1∶2配比观察,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对象:于2001-06在武汉工业学院通过整群抽样选择1200名2年级学生,年龄19~20岁,经SCL-90测试(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种因子,采用分级评分法,级数越高,症状越严重)分析筛出145名神经症中因子分≥3项的学生(包括精神分裂样症状、抑郁症、焦虑症)为心理障碍病例组。采用病例与健康对照按1∶2配比,分别选与病例同班级,同专业、年龄相近(相差≤2岁),经SCL-90各项指标均正常290名学生作配比组,两组受试对象中,男生173名,女生262名,平均年龄19.2岁。方法:①对两组受试对象进行心理卫生调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进行人格特征调查。运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少儿教研室EPQ统计软件处理,获得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等4个分值及量表剖析图和内、外倾-神经质坐标图的象限位置确定人格倾向。②以心理障碍为应变量,各有关因素(对心理障碍有影响因素为父母理解自己的程度,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对学习的要求,人格特征,精神质分值偏高,内、外倾分值偏高、偏低,神经质分值偏高、偏低)为自变量,应用单因素1∶2配比Logistic回归分析。③在单因素1∶2配比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将P<0.10的因素放入多因素1∶2配比Logistic回归模型中,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变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心理障碍组与正常组学生SCL-90得分比较。②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纳入435名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心理障碍学生组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各因子均分高于正常组(t=13.39,29.64,27.09,26.04,19.52,18.13,14.15,18.61,22.41,P<0.01)。②经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选出9项因子,其中父母理解自己的程度、与家庭成员关系、对学习的要求、人格特征、E>61.5、神经质<38.5等6项因素为保护因素,其他3项(精神质分值>61.5、内、外倾分值<38.5、神经质分值>61.5)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家庭成员关系、对学习的要求、人格特征3项因素为保护因素,神经质分值>61.5为危险因素。结论:大学二年级学生心理障碍与学生同家庭成员关系,父母理解的程度,对学习的要求程度以及人格特征和个性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后诱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资料。[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人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制调查量表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手术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术后脑脊液漏等情况展开统计学分析,总结颅内感染发生因素。[结果]GCS评分、手术治疗部位、损伤类型、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引流、机械通气、切口脑脊液漏是导致颅内感染发生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损伤类型是导致颅内感染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诱发因素多,需要对病人实施综合考虑,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使感染率降低,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P0.05)为VAP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VAP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输注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内蒙古、乌鲁木齐及甘肃4省市的多家省、市、县级医院在2005年1月-2006年6月的红细胞输注病例进行大规模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红细胞输注后影响其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4 622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7 040次,无效输注1 089次,占15.47%。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有4个:输血次数、女性妊娠次数、伴随发热以及恶性肿瘤性疾病。结论输血次数、女性妊娠次数、伴随发热以及恶性肿瘤性疾病可能是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单独影响因素,输血次数及妊娠次数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而发热及恶性肿瘤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治疗措施,以更好的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心 ICU 2011年1月-2013年6月发生的53例 VAP病人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12.7%,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个数(OR=7.22,P〈0.01)、机械通气时间(OR=10.37,P〈0.001)、声门下吸引(OR=0.01,P〈0.001)、误吸(OR=8.36, P〈0.05)为 VAP 相关因素。[结论]对ICU病人中存在 VAP 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加强 VAP监测与控制,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1.
N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NICU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2000~2003年间我院新生儿科NICU内共359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儿。使用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中的相关信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sgitic回归分析。结果:VAP的发病率为21.4%,25.6/1000通气日。单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低体重、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原发肺部疾患、留置胃管、再插管、头部位置是否抬高、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因素与VAP有关。Logistic回归确定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原发肺部疾患、再插管、头部位置是否抬高、有无大剂量使用丙种球蛋白为VAP影响因素。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外部的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的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输血杂志》2021,(2)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科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干预其献血行为,提出相应建议,扩大和稳定大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128人参加过献血,献血率为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的性别、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献血的意愿、同伴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献血行为(P0.05)。此外,中心血站的宣传与服务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大学校园应改进无偿献血宣教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献血意识;采血机构需提升服务质量,缓解献血过程的恐惧感,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推动高校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利于术前对高风险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82例经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鉴别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共有12例发生了肺部并发症,术后死亡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有高龄[优势比(OR)=1.28,95%可信区间(95%CI)为1.05~1.62,P=0.03]、肺功能受损[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OR=1.20,95%CI为1.08~1.39,P=0.02]和较长的手术时间(OR=1.68,95 %CI 为1.37~2.11,P=0.003).结论 高龄和肺功能受损是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前应评估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冠心病患者162例,对照组为同期非冠心病住院患者162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专科检查并作详细记录,使用SAS8.1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牙周病(95%CI为1.651~4.082,OR=1.164)、工作压力(95%CI为1.920—5.069,OR=3.119)、体质量指数(95%CI为2.298—5.133,OR=3.434)、心血管病家族史(95%CI为1.616~5.410,OR=2.957)、高血压(95%CI为2.061~6.455,OR=3.647)、高脂饮食(95%CI为1.074~2.826,OR=1.659)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01)。结论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牙周病,消除其对冠心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小儿VE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小儿VE 21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42例)和不良组(75例),从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选取研究变量,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行为异常、意识状态异常、痫样发作(≥3次)、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肌力异常、脑CT、脑MRI、脑脊液检查、病变部位及病灶是否多发这10个变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状态异常、痫样发作(≥3次)、脑CT异常、脑MRI异常、病灶是否多发5个变量是小儿VE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小儿VE预后较差,对于意识状态异常且持续时间长、反复痫样发作、脑CT和MRI异常且恢复慢、多发病灶患者应重视其预后预警作用,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眼外伤后的病人多伴有视力降低,甚至有失明的危险[1]。然而伤后成功的急救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失明。本文旨在探讨眼外伤发生后影响视力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病人、医护人员在急救中做到有的放矢。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眼外伤病人674例,伤眼718眼,其中右眼341眼,左眼377眼,右眼与左眼之比为1∶1.11,双眼同时受伤者44例,占眼外伤病人的6.53%。其中男513例,女161例,男女之比为3.19∶1;年龄1岁~72岁,平均24.45岁。外伤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中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分类:眼及附属器挫伤193眼,占26.88%;眼球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PICC留置的影响因素,为正常留置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实施PICC患者的相关信息采用PICC临床观察表记录,将我们所关注的30个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475例PICC患者中有62例(13.05%)发生非正常拔管,不能达到预期的留置时间,平均留置时间21.48 d。引入分析的30项指标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项指标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PICC导管的留置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在PICC置管前后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无菌隔离技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强化局部护理等,有助于长期有效、安全地应用PIC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