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入院2周、入院4周观察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护理措施对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在行喉切除术患者肠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行喉切除术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的患者为对照组(31例),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患者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术后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7 d和14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结论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行喉切除术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脐静脉导管(UV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UVC集束化管道维护方案及相关流程,构建UVC医护管理团队。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0名患儿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置管维护方案,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采取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比较两组患儿UV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CRBSI发生率为0.176%,低于对照组的0.740%(P0.05);观察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发生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UV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与间歇鼻饲注入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影响。方法:将76例VLBWI患儿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间歇鼻饲注入喂养,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天数、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喂养后身高、体质量、头围、血红蛋白(Hb)、甘油三酯(TG)、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儿24 h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更有助于改善VLBWI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态,患儿肠胃功能恢复效率更高,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魏红梅 《全科护理》2021,19(8):1078-1080
目的:探讨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高危患儿皮肤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HD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比较两组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27%,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为83.11%,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可降低CHD术后患儿压力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低出生体重儿根据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体重恢复、胎粪排尽及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护理2周后体重增长和头围增长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主治医师和护士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医护一体化诊护模式可促进患儿的体重恢复和生长发育,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在医院NICU收治的4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母乳喂养,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NICU收治的3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母乳喂养和患儿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量和患儿体重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患儿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9.
黄琳 《全科护理》2016,(34):3617-3618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在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采用鼻空肠管进行术后肠内营养的食管癌病人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食管癌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营养情况、营养期间体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营养后7 d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第7天时体重下降小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能够提高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和营养效果,减少病人的体重丧失,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静脉高营养护理,观察组尽早胃肠道喂养,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喂养方法,剂量从小到大直至全胃肠喂养。比较两组患儿2周后体重及达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出生2周后体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早期喂养和静脉营养的护理,不仅能提高患儿体重,缩短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且能提高患儿生存率,降低患儿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爱莲  赵云  毕秀兰  陈蕾 《护理研究》2009,(5):1236-123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症处理和静脉营养;实验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同对照组,同时施加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胎粪排尽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血清胆红素值和光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在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生14d体重增长明显,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胆红素值明显降低,光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护理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后均经鼻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7 d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LPD术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35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将2016年1~12月36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入院7 d肠内营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ICU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入住普外科的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泻,恶心、腹痛、腹胀,返流误吸,堵管脱管,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胃癌术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9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107例 ,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增加发育支持护理 ,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和黄疸的变化 ,机械通气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达全量肠内喂养的时间.结果 患儿体质量最大下降比例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恢复后体重增长情况、两组患儿第3天、第7天胆红素水平、发生呼吸暂停例数 ;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留置胃管时间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而机械通气例数、颅内出血 ,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发育支持护理对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标准化流程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延迟关胸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96例,按照性别、年龄、病情、体质量匹配的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和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肠内营养标准化流程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效果、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7 d营养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呼吸机置管时间、经鼻喂养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喂养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消化道出血、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标准化流程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延迟关胸术后患儿运用中具有积极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术后各项营养指标,减少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提高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执行率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因急性脑血管病(脑梗塞和/或脑出血)伴明显意识障碍于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新入院患者分成传统护理组和集束化护理组两组,各130例,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和集束化护理方法执行肠内营养并观察2周。比较两组在使用不同护理方法 2周内因各种并发症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执行的发生率和2周后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并对集束化护理组不同年龄组肠内营养中断执行的发生率和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集束化护理组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同时集束化护理组因胃肠道并发症导致肠内营养中断执行发生率亦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将集束化护理组按不同年龄段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下年龄段组的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明显低于60岁以上年龄段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而不同年龄段组间的肠内营养中断执行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73)。结论对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显著降低低血清白蛋白的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的执行率,同时年轻患者耐受性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袋鼠式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5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其中平均住院时间、达到出生体重的平均时间以及完全达到肠内喂养的平均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出现的喂养不耐受情况采取袋鼠式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何秀英  姚建平 《全科护理》2014,(13):1179-118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喂养联合抚触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72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对照组采用经口胃管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摄奶量达100 mL 时间、体重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喂养期间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2次喂养不耐受、便秘、高胆红素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机体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奶量达100 mL 所需时间及体重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联合抚触能更有效地满足早产低体重儿的营养需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早产低体重的患儿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将护理流程重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率、不良症状发生率、体重增加、全肠道营养、摄奶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残留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摄奶量多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低于对照组,每日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重组能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患儿的胃肠道功能,促进体重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