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培训方法在医护人员应对烈性传染病时个人防护技术教学的效果。方法招募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8名医护人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与WHO关于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进行培训,A组采用"图示解说法+实操训练"进行培训,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关键易失误环节强化培训,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数字标注法进行培训,观察并比较3组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脱卸后污染点数量与脱卸时间。结果按照中国CDC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进行PPE脱卸后,3组身体表面污染点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HO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进行PPE脱卸后,B、C两组的污染点数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时间明显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培训方法各有优势,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考虑医院培训资源、人力、物力等条件,有组织地提升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知、信、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穿脱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以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中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通过模拟训练和临床实践,总结PPE穿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培训脱卸流程中洗手、脱手套、互相喷洒、脱隔离衣、脱靴套、脱面屏、脱护目镜、脱连体防护服、脱医用防护口罩各操作步骤的关键点。结果该PPE穿脱流程关键细节描述清楚,受训队员容易掌握,医护人员在PPE穿脱过程中规范、科学、省力。结论PPE穿脱流程的关键环节剖析对从事烈性传染病救治的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防护、降低因防护不当导致的患病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一种指导医务人员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智能语音提示交互系统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智能语音交互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指导医务人员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交互系统,推广应用于重庆市5所医院,149名医务人员进行应用实践。收集和调查医务人员使用装置前后脱卸防护装备的程序正确率、个人紧张情绪缓解程度、使用系统的满意率、对智能交互系统操作掌握及接受度。结果 149名医务人员使用智能交互语音提示系统时操作流程正确率为100%,系统使用前、后脱卸防护装备时的紧张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无接受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对掌握智能交互系统操作的难易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专业对智能交互系统清晰指导脱卸操作流程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务人员使用系统的满意率为100%。结论 智能语音提示交互系统能够明显降低人员心理紧张情绪,提高个人防护装备脱卸正确率,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使用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负压条件下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流程并解析要点,确保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个人安全。 方法 通过结合新型病毒特点、雷神山医院环境设施、临床实践,形成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包括一更、二更、一脱、二脱、三脱内的穿脱顺序。 结果 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容易掌握。结论 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流程及要点解析有助于医护人员快速有效掌握穿脱要领,降低医护人员交叉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荧光示踪法在护士个人防护装备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荧光示踪法联合传统培训方法对疫情期间抽组的200名应急支援队护士进行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并进行理论与操作的考核。结果应用荧光示踪法培训后应急支援队护士的理论考核全部合格,操作考核成绩优于应用前,穿脱个人防护装备时间均缩短(P<0.01)。结论荧光示踪法应用于护士个人防护装备培训,有助于护士快速正确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操作技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表、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量表对2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量表总分为(3.13±0.54)分,医院等级、急诊科工作年限及传染病专科继续教育是影响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的因素(均P0.01)。结论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为传染科护士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加强传染病知识教育,采取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对传染病患者照护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疾病个人防护用品(PPE)的穿脱方法,明确烈性传染病最佳防护措施。[方法]比较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PPE的穿脱方法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RS)隔离病房的异同。[结果]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PPE的穿脱方法优于MARS隔离病区的穿脱方法。[结论]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PPE的穿脱方法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经验。方法2019年1月28日,某院收治了1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予紧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治疗9 d,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予试脱机试验。结论人工气道建立前的评估准备、个人防护要点,建立时的注意事项及建立后的气道管理工作的经验,可为以后收治烈性传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评价课程在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烈性传染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埃博拉病毒病的护理为教学案例,经文献查阅、专家讨论,制定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出以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练习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为特点的"五位一体"多元化烈性传染病对培训方式加以论证。比较受训者受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对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受训护士经理论和操作考核,培训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后课程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达98.97%;结论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的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提高受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且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值得在烈性传染病护理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院内防护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新冠病毒流行现况,以及笔者在高风险武汉一线抗疫防护到低分险区院内防护装备现况及预防、应对措施。本文细致梳理了临床各风险区域内常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实际情况,并提供了改善方案,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护安全意识及为长期防控抗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助产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培训,了解职业防护行为改变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综合医院助产医务人员32名职业暴露培训前后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通过职业暴露培训,助产人员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按操作常规进行操作、了解产妇有否传染病、损伤后能正确处理、按消毒隔离制度正确处置医疗用物等行为有显著差异。结论培训使助产人员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并改变自身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装备的防护意愿及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医务人员合理选择个人防护装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2年5月1日—31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进入污染区工作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不同出舱人员进行防护意愿调查。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结果 共纳入医务人员70人。其中,护士61人,重症监护病房38人。在防护意愿调查中,选择一次性隔离衣47人、防护面屏44人、二层鞋套/靴套69人。共采集标本640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检出6件,阳性率为0.94%;阳性标本均采样自防护服鞋底。6名阳性样本检出对象均意愿选择二层鞋套/靴套。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医务人员在日常医疗活动中防护意愿较高,但个人防护装备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应合理选择,避免过度防护。  相似文献   

13.
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是战斗在临床一线人数最多,与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的群体[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随时都可能会暴露于生物、化学、物理、环境或者心理、社会等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1-2],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对于预防职业性损伤非常重要.在国内外,很多领域都有关于PPE的研究,如化学、物理、消防、生物学和医学等.在护理领域,大多数报道关注于如何控制或避免呼吸道传染病对护士身心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仅在控制或避免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中提及PPE对护士的防护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护士使用PPE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冷环境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冷环境野外作业人员的影响,并提出防护措施。冷环境对集体的影响主要包括:低体温、冻伤、非冻结性冷损伤,并会引起静止状态下机体平均动脉压(MAP)和CO升高。防护措施主要包括:(1)通过知识普及,提高防护意识;(2)使用有效防护装备,提高单兵个人防护能力;(3)通过耐寒锻炼,加速冷适应;(4)增加营养,提高机体耐寒能力;(5)加强寒冷环境下负伤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15.
总结利比里亚中国ETU医务人员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综合防护措施。建立感染防控组,设立区域标识目视化,限制医务人员活动路线,制定详细的个人防护装备穿脱流程,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物体表面消毒等防护措施落实,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154名医务人员共进入隔离病房6 000余人次,无一人感染,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船传染病患者救护特点及护理组织与管理。方法分析医院船传染病患者救护特点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立培训小组,从临床实际出发制订并完善工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为传染病患者提供及时合理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所有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技能及流程考核合格率为100.00%。接诊患者2 208例、住院患者113例,医疗救援中筛查出传染病患者38例,转运到医院船的肺结核患者18例,均未发生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在执行救护任务中医护人员实现了"零感染"。结论对医院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救护工作中规范传染病工作流程,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的临床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传染病产生气溶胶高风险护理操作防护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订呼吸道传染病产生气溶胶高风险护理操作防护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护理专家工作经验,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和专家会议,对《共识》内容进行调整。结果 《共识》包含防护基本要求和护理操作防护要点2个方面。防护基本要求从环境控制、个人防护、行政管控3个维度展开;涉及氧气吸入疗法、机械通气的护理、吸痰、雾化吸入、咽拭子采集、心肺复苏等6个产生气溶胶高风险护理操作防护要点。结论 《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为呼吸道传染病产生气溶胶高风险护理操作的防护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检索并提取埃博拉病毒病个人防护装备最新、最佳使用证据,并形成证据总结。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Joanna Briggs(JBI)循证图书馆、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指南网(NG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内所有埃博拉病毒病个人防护装备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组织经验、专家意见、RCT以及经验总结等,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证据提取。结果:共检索到原始研究24篇、指南类文献23篇,其中最佳实践指南5篇,以专家共识为基础的指南(暂时或快速指南)3篇,专家推荐实践2篇,专家意见1篇,组织经验4篇,最佳实践信息册4篇。提取证据共159条,再次采用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证据的质量等级和推荐级别分别进行描述。结论:国外指南并不适宜直接翻译过来使用,需要进行修订或者证据提取,使之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更适于国人习惯。提取埃博拉病毒病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的最新最佳证据或推荐,形成证据总结手册,经过专家评价后可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现状及防护知识了解情况,为实施职业防护护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职业护理防护知识调查表对广东省6家医院78名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基本情况、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程度、防护知识获得途径、常用防护方式、防护知识需求、培训后感受以及防护应对方式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对传染病法律法规了解较少;护理人员传染病防护知识主要来自临床实践;传染病防护知识需求主要是职业防护系统理论培训;护理人员应对方式与工作角色有关,护士的积极应对明显好于助理护士(P<0.05)。结论针对护理人员的传染病职业防护知识现状及需求,护理管理者应提供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术及心理支持等职业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士个人防护出现的问题找出对策,为制订更加完善的感染控制管理和提高护士应对个人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个人防护相关问题主要有:初入专病病区时,个人专业知识不足,病区布局欠专业导致个人感染风险高,个人防护规范和流程有待改进等;防护用具使用中,护目镜与面屏起雾、手套容易松落、防护用具引起压力性损伤,影响细致操作,给救治任务增加了难度,影响了工作效率。针对此,逐一制定了对策,包括:双人互相监督防护用品穿脱质量,明确工作区域划分,改良穿脱防护服流程;用洁肤柔涂护目镜与面屏,改变手套的材质、型号选择和佩戴方法,使用敷料进行面部预防性保护,等等。结果执行防护难题的对策措施后,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初步做到了本病区的护士零感染。结论分级防护必须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碰到实际问题需要进行应对方法的探索与改进。防护重点在于防护意识要更新,从工作习惯、动作习惯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