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干细胞的研究可能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目前国内外关于干细胞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甚少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Cajal间质细胞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Cajal间质细胞 (ICC)在胃肠平滑肌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胃肠运动的起搏者和肠运动神经与肌肉间的信息传递者。人类多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ICC的减少和缺失有关 ,如贲门失弛缓症就是由于ICC的缺失造成食管下段肌层持续收缩所致 ,此外还包括 :斑点病的先天性巨结肠 ,Cha gasic巨结肠 ,获得性巨结肠 ,慢性便秘 ,…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胃肠动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后期,广泛开展了对疾病状态下的胃肠动力的研究,并开展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目前浙江省已有多个地市能开展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常规诊断工作,杭州市各大医院均能开展24h食管pH监测、压力测定、超声检查胃运动、核素扫描等工作,部分省级医院正在开展食管、胃内胆红素监测等工作.已在各级杂志发表胃肠动力方面论文30余篇.为推动浙江省胃肠动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于1999年成立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现将近10年来胃肠动力研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胃肠动力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90年代中后期 ,广泛开展了对疾病状态下的胃肠动力的研究 ,并开展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目前浙江省已有多个地市能开展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常规诊断工作 ,杭州市各大医院均能开展 2 4h食管pH监测、压力测定、超声检查胃运动、核素扫描等工作 ,部分省级医院正在开展食管、胃内胆红素监测等工作。已在各级杂志发表胃肠动力方面论文 30余篇。为推动浙江省胃肠动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于 1999年成立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现将近 10年来胃肠动力研究简介如下 :1…  相似文献   

4.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为消化道常见病.本文就胃肠动力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实践中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可能具有遗传因素.Hu等人对5个有多名儿童罹患严重GERD的家庭进行研究,分析了这些家庭中患有和不患有GERD的家庭成员的基因图谱,认为儿童重型GER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现患者第13号染色体长臂14区基因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推测GERD基因可能位于第13号染色体长臂14区.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生理参数遥测胶囊的研制及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至今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诊断手段,高精度胃肠生理参数遥测胶囊为解决这一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生理参数遥测胶囊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和封装.临床试验证明,生理参数遥测胶囊能可靠地检测人体胃肠道的生理参数这将会为胃肠动力学研究和消化道动力学疾病的诊察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电生理起搏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82例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频起搏组50例,采用1.1~1.2 GIF(gastricintrinsic frequency)的类正弦基波叠加一系列双极脉冲方波(10Hz)进行起搏;高频起搏组(对照组)32例,采用12.0次/min的类正弦基波叠加一系列双极脉冲方波(30Hz)进行起搏.  相似文献   

7.
普瑞博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疗效观察孙士其,陈正庆(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科)普瑞博思(西沙必利)是一种新型促胃肠动力药,已被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我们应用普瑞博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本文观察男34例,女16例,平均39.9...  相似文献   

8.
胃肠感染可能是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影响胃肠黏膜上皮屏障作用及胃肠黏膜免疫系统,导致胃肠动力改变及内脏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9.
胃动素(motilin)是一种因能刺激胃体运动而得名的胃肠激素,它与胃肠动力学以及胃肠动力失常性疾病有密切关系。我们动态观察了饮水负荷刺激实验前后血清胃动素水平的变化,并同时将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与正常志愿者进行了比较,以探讨胃动素水平与胃排空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对8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胃肠测压和血浆胃动素(MTL)的测定.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间期胃肠动力明显减低,主要表现为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Ⅲ期缺失和收缩波幅减低;而血中MTL水平,Hp阳性组明显高于Hp阴性组,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和胃肠激素的异常改变 .Hp感染对胃肠动力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MTL的分泌或释放.  相似文献   

11.
正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和胃肠动力性疾病(disorders of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可见于儿童或成人,是临床医师(尤其是消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虽然"神经胃肠病学"(Neurogastroenterology)一词能够较好的涵盖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范畴,但《功能性胃肠病及胃肠动力性疾病》一书的编者们并未采用该词来命名本书,而是采用了目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运动功能的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本文介绍了胃肠道动力的生理学基础和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综述了胃肠运动功能研究方法的现况和展望,并认为,今后胃肠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运动生理参数的介入式动态连续监测和后续分析处理、介入体内的微型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为消化道常见病。本文就胃肠动力性疾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做一概述。1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实践中发现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可能具有遗传因素。Hu等人对 5个有多名儿童罹患严重GERD的家庭进行研究 ,分析了这些家庭中患有和不患有GERD的家庭成员的基因图谱 ,认为儿童重型GER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发现患者第13号染色体长臂 14区基因与对照组存在差异 ,推测GERD基因可能位于第 13号染色体长臂 14区。但这一结果只能表明家族性的重型儿童GERD存在异常基因的区域 ,对于反流程度较轻的儿童GERD和散发的GERD病例…  相似文献   

14.
感染与胃肠功能性疾病及动力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肠感染可能是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影响胃肠黏膜上皮屏障作用及胃肠黏膜免疫系统 ,导致胃肠动力改变及内脏感觉异常。1 Hp与FD在FD患者中Hp感染是否高于无症状人群 ,在众多的研究中显示了不同的结果 ,这可能与Hp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不同种族及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有关。许多研究显示 ,急性Hp感染可以引起短时间的消化不良的症状 ,但慢性感染是否还会引起FD的症状仍待观察。目前 ,Hp对胃排空功能的影响尚无定论 ,多数研究认为Hp感染对FD患者的胃排空并无影响 ,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并未导致足以出现胃排空障碍的…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运动功能的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肠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本文介绍了胃肠道动力的生理学基础和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综述了胃肠运动功能研究方法的现况和展望,并认为,今后胃肠动力学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运动生理参数的介入式动态连续监测和后续分析处理,介入 内的微型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体表胃电参数与血浆MLT、GAS、VIP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明晰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进行体表胃电图检查及血浆胃肠激素测定.结论肝功能不良与胃电主频、主功率及正常慢波%减少、胃动过缓与胃动过速%增加有关,可能肝硬化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与肝硬化血浆胃肠激素(MTL 、GAS、VIP)水平异常有关,可能是肝硬化胃动力障碍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反馈治疗最早创立于60年代,是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近10年,随着胃肠病学的发展及行为治疗在胃肠疾病中的应用研究,生物反馈技术在此领域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并较为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21例,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根据胃电图检测结果选择胃起搏治疗频率,治疗每天一次,早晨空腹进行,每次30分钟,14天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9.
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不少中药有促胃肠动力作用,其调节机制主要涉及到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包括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胃动素、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P物质等途径。  相似文献   

20.
Cajal间质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893年被首次描述以来,有关Cajal间质细胞形态及功能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它广泛分布于胃肠神经系统中,呈多形性,是一类特殊的间质细胞,与肠道慢波起搏及NANC神经传导关系密切,对其病理意义的探讨可能是胃肠动力性疾病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