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知识和正向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宁夏地区大学生新生有关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1000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乙型肝炎一般知识、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宁夏医学院新生高于宁夏大学和宁夏农学院新生,传播途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正向态度得分宁夏大学新生高于其它2校,汉民高于回民;乙肝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及正向态度得分城市学生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大学生对乙肝的防治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不系统,不均衡,开展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21年7月—2021年12月青海省基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乙肝)相关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影响基层医务人员乙肝知识水平的因素,为开展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法在青海省8个市(州)基层医务人员发布问卷调查,了解乙肝防控认知现况,分析影响乙肝防治知识水平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393名,乙肝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15(13,17)分(满分20分)、3(1,4)分(满分4分)、2(2,2)分(满分2分)。各项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和积极态度比例40.97%~96.69%,基层医务人员获取乙肝防治知识的积极态度在地区、人均年收入差异显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显著影响调查对象乙肝防治知识得分,文化程度和人均收入正相关,乙肝防治知识和行为得分正相关(rs=0.17,P<0.01)。结论 青海省基层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水平总体得分较低,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乙肝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乙肝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许思斯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500-1501
目的分析和总结高校新生对无偿献血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天津市某综合性大学大一新生共计32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统计影响无偿献血认知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的325名高校新生中,有143名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良好,占44.0%,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等的认知良好率存在一定差异,在认知良好率方面,女生为62.56%,生源地为城镇的为70.26%,医学专业的为94.12%,学校有鼓励政策的为61.54%,认知献血有益健康的有65.73%,社会宣传影响的有91.61%。结论影响高校新生对无偿献血认知水平的因素众多,大学生的献血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只有结合学生特点,加强高校和社会共同教育,才能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在高校新生中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医学生狂犬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广州某高校24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13份,仅58.7%的医学生知道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传播途径方面知晓率为64.8%~90.1%,了解伤口处理程序的学生占54.0%.医学生狂犬病相关问题平均得分13.77分,总及格率为65.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生及格率高于女生,低年级及格率低于高年级(P=0.012、0.000,OR=2.365、0.087).医学生健康教育需求率为76.3%~90.6%.结论 医学生对狂犬病有一定了解,但在传播途径、伤口处理、预防控制等方面存在误区和盲点,且健康教育需求率高,社会及高校应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高等学校大学生对肺结核防治认知及行为的状况,为高等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肺结核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1 070名青岛市高等学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肺结核知识平均得分为(4.09±1.59)分,全部知识知晓率为23.8%,单一知识知晓率为53.7%~85.5%;态度平均得分为(43.96±4.03)分;行为平均得分为(4.20±0.99)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肺结核知识和态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7.56、8.08,P<0.05),而行为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89,P>0.05)。结论大学生对肺结核的认知还不全面,态度还需要改善,健康行为有待强化。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某医学院校大学生乙型肝炎(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对广西某医学院校1~4年级临床、口腔、预防、护理和其他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1 094名在校医学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医学生对乙肝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对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知晓率较低;超过50%医学生错误地认为乙肝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会传染乙肝.女性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得分高于男性(P<0.01);预防医学专业得分较高;汉族医学生乙肝知识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结论:医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偏低,对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知缺乏全面了解.建议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外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培娟  蒋勇  韩晓兰 《安徽医学》2018,39(4):488-490
目的 调查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完善师专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整群抽取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75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师专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平均得分(6.92 ±1.86)分,女生高于男生(P<0.05);口腔健康态度平均得分(17.78 ±1.92)分,女生高于男生(P<0.05),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P<0.05);口腔健康行为平均得分(16.72 ±2.77)分,男生高于女生(P<0.05),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0.05),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得分优于母亲文化程度低者(P<0.05).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师专新生口腔健康态度较好,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及行为习惯需要改善,不同特征的新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存在差异,需有针对性地制订学校口腔健康教育计划,促进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本科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改进学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安市某民办高校2012年全体本科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和自编适应性影响因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1 442份有效问卷。该校本科新生总体适应性平均得分(3.53±0.47)分和全部7个维度的适应性平均得分在3.103.94之间均较强;适应水平最高的维度是生活自理适应性,最低的维度是环境的总体认同。新生的总体适应性受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和月消费的影响。结论民办高校需要改善学校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学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新生适应性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健康人群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探讨乙肝防治健康教育的工作对策。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进行过乙肝防治知识水平调查的健康体检人群共3000人。结果:57%的健康人群对乙肝防治有基本的认知,其中高等文化程度的有63.72%,而30.15%为文盲群体,基本行为形成率达56.14%,对比存在差异。结论:健康人群乙肝防治的基本认知知晓率和基本行为水平较低,以及文盲群体乙肝防治健康教育知识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武威市实施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两年来居民乙型肝炎(乙肝)综合防治效果,探索西部农村地区乙肝防治新模式.方法 手把手培训乡村医生,通过电视、手机、墙体标语、入户交流、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对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接种乙肝疫苗、开展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 乙肝报告发病率比干预前下降了18.92%,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平均成绩提高了23.09分;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43.48%和83.79%,乙肝疫苗重要意义认知度干预前后分别是69.81%和89.78%,新生儿及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均在96%以上,乙肝感染者亲属全部实施疫苗免费接种.结论 在西部贫困地区实施乡村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手把手培训,是提高基层传染病报告管理及诊疗水平的关键;对居民开展健康检查,进行面对面宣传、刷写墙体标语、张贴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画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肝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常见传染病的自我防控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常见传染病知识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省高校960名大学新生,使用自制新生传染病自我防控意识评估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大学新生自我防控水平得分为(12.32±2.338)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所在地、母亲受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尝试以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估,探索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模式.方法 以萝岗区企业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200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企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6%,干预后上升到88%,干预前问卷得分(20.69±7.93)分,干预后问卷得分(25.53±9.17)分(P<0.01),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萝岗区近20万流动人口,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企业平台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公众平台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自某高校一年级6个专业、19个班级随机抽取573名学生,在其入学初使用自行设计的规范化调查问卷和网络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艾滋病知识、性行为、艾滋病态度和网络社会支持第一次调查;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实施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另一组未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第二次调查。结果:两组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均有所提高,干预组得分提高[8.3(0,16.7)],明显高于对照组[4.2(-4.2, 12.5)];干预组对艾滋病患者包容度更大;网络社会支持中,平均信息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可增加0.84分。结论:通过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公众平台对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能有效影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某综合院校2011—2016年入学的大学新生10 410人,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近6年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结果 2011—2016年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011—2016年新生UPI总分、SCL-90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生与女生UPI总分及SCL-90总分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男生。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应综合近6年该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变化趋势和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探索更适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荣军住院患者的特点和健康知识水平,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方法按病区整体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和非干预组,以病区内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干预组采取授课、书面、示范、因人施教、强化教育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教育.结果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测试入院时平均得分为62分,出院时为92分(P<0.01).未干预组由于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常规性治疗时的非意识性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测试由入院时的65分提高到出院时的78分,住院期间相关卫生知识也得到提高(P<0.01).出院时干预组得分高于非干预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卫生知识水平提高效果显著.然而,干预措施对住院期间卫生习惯养成的影响较小,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心理常模对识别和处理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作用。方法收集某综合大学、医学院校和高职院校共12 710名学生SCL-90的结果作为常模,以3所学校2017级5 874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分析。结果 (1) 2017级大学新生总体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只有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平均得分与常模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2)心理不健康检出率17.43%,仅1.36%的学生需要心理干预;(3)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大学新生心理测验常模对识别和处理大学新生心理不健康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高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水平等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某高校近3年5 299名新生的乙肝病毒感染5项标志物及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 299名新生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8.3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10%。【结论】该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保护性抗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校应加强学生乙肝预防控制工作,提高乙肝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健康教育实施前后中小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为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实用的健康教育模式与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办公室提供的调查问卷,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张家港市选择6所中小学校的共2 000余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小学生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从教育前的47. 84%提高到教育后的77. 74%;健康教育后学生在15项乙肝知识点中有7项知晓率超过了80%,但在"目前没有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纹身、修脚、穿耳洞"等传播途径和"一起吃饭"等非传播途径方面知晓率还不高;干预后男生乙肝知识知晓率增加幅度较女生略高,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初中生乙肝知识知晓率增加幅度最高,增幅为40. 38%,其次为小学生和高中生,小学生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86. 03%。结论健康教育后张家港市中小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说明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本项目为了研究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所掌握人体科学和健康素养常识的情况,以我校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观察。 【方法】 项目组参照《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和美国中学核心教材《生命科学(人体)》(浙江科技出版社,2011)和人卫版教材《生理学》、《解剖学》等资料,自行编制《人体科学和健康素养常识的认知水平测试试卷》,共65个问题,其中人体科学常识问题40个(是非题30个,选择题10个),健康素养常识问题25个(是非题7个,选择题18个);面向本校529名大一新生进行书面测试,对收回的有效答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回有效答卷494份(93.38%),其中男生154人(31.17%),女生340人(68.83%)。根据答卷的正确率分析发现:(1)大一新生人体科学常识的平均正确率为53.69%(总正确率区间15.18%~87.65%,其中运动系统40.08%-87.65%、生殖系统18.83%~65.59%、心血管系统15.38%~55.26%、神经系统15.18%~25.91%、消化系统39.47%~67.81%、呼吸系统50.17%~80.36%);人体科学知识应用分析题的平均正确率为44.05%(总正确率区间21.86%~54.45%)。(2)大一新生关于健康素养常识的平均正确率为56.56%(总正确率区间31.17%~84.81%,其中健康生活方式部分37.04%~54.86%、健康膳食部分31.17%~58.09%、健康运动部分38.26%~53.44%、健康技能部分50.71%~84.81%)。(3)男女新生在健康素养常识上的平均正确率比人体科学常识高近3个百分点;男生在健康素养、人体科学常识上的平均正确率比女生分别高约3个、2个百分点。 【结论】 大一新生对人体科学和健康素养常识的总体认知水平不够高,特别是对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等系统的人体常识总体认知水平很低,对健康素养的生活方式、膳食和运动等常识的总体认知水平也很低;高校新生在健康素养、人体科学常识认知水平上总体差异不大,男女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