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告硬化性腹膜炎病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经验。方法对3例硬化性腹膜炎病人均接受禁食、肠外营养支持及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结果2例病人经过10周和13周治疗后,肠梗阻症状缓解。另1例病人肠梗阻仍未解除,长期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已10月。使用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均维持营养及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肠外营养支持可以维持及改善硬化性腹膜炎病人的营养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家庭肠外营养(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HPN)是指在专业营养支持小组的指导下,让某些病情相对平稳,需要长期或较长期依赖肠外营养的特殊病人在家中实施肠外营养。HPN包括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性肠外营养两类,常用于慢性肠衰竭、恶性肿瘤梗阻或胃肠道不全梗阻等病人[1]。HPN是无法正常进食或肠内营养障碍病人的基本生命支持治疗。合理的HPN能满足病人对能量和营养素的  相似文献   

3.
ET护士在肠造口专科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适应现代医院发展和肠造口病人对护理专业服务的需求,提高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使肠造口护理向专业化发展。方法:培养肠造口专业护理人才,利用专科医院优势,对肠造口病人实施术前--术后--康复全方位整体护理。结果:肠造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内在价值得到体现,ET护士工作成效得到临床医师、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认可。结论:ET护士在肠造口护理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肠造口专科护理符合护理学科趋于专业化以及向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重视肠造口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造口术是肛肠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 ,也是治疗某些疾病的必要措施。据估计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近 2 0万人 ,接受肠造口术的达 1 0余万 [1]。由肠造口引起的排便习惯和排便方式改变以及身体外形的改变 ,对病人的肉体和精神都是一个恶性打击。有些病人因惧怕肠造口而延误或放弃治疗 ,以致丢掉了生命。许多接受了肠造口术的病人因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而自弃于社会 ,远离正常人的生活。因此 ,作好肠造口的康复治疗 ,帮助肠造口者恢复其愉快、幸福的生活和重返社会、重新恢复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视肠造口的康复治疗是…  相似文献   

5.
短肠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营养支持技术和产品的进步,能够长期存活的短肠病人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病人通过自身代偿最终脱离了终生全肠外营养(TPN),不能脱离TPN的病人和胃肠道遗留器质性病变,影响肠功能代偿的病人则希望通过外科手段改善肠道吸收状况,摆脱TPN,因此涌现出许多手术方式.此外,短肠综合征本身也会带来许多并发症,有些需要通过外科手段加以解决,所以,短肠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是个较普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在腹部肿瘤病人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和重组生长激素(rhGH)在腹部肿瘤根治术病人术后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行腹部肿瘤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术后肠外营养中应用Gln及rhGH,与另一组应用常规肠外营养的病人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Gln和rhGH联合应用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Ag NORs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Gln和rhGH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于腹部肿瘤术后的病人,可显著提高肠外营养的疗效,改善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肠管倒置手术失败的教训,强调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短肠综合征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肠管倒置手术,除1例为结肠倒置外,其余均为小肠倒置,倒置肠管长度从10~50cm不等,5例小肠倒置手术均在广泛肠切除的同时进行,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4例出现肠梗阻。结果 1例病人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5年死亡,1例病人放弃治疗,1例行肠瘘及倒置小肠切除治愈,2例行倒置肠管切除治愈,1例行倒置肠管复位治愈。治愈病人依靠普通饮食和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正常营养状况。结论 短肠综合征病人应首选肠康复治疗和小肠移植。只有极少数病人适宜进行肠倒置手术,手术时倒置肠管不应超过10cm,手术时机应在广泛肠切除2年以后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倒置肠管的血液供应,避免肠缺血。  相似文献   

8.
对可能需要手术的高危病人入院后即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这组病人包括炎性肠道疾病,胃肠道瘘和胰腺炎。对器官衰竭的病人,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在器官功能恢复前耐受疾病引起的代谢异常。消化系统疾病【短肠综合征】胃肠外营养的发明极大地提高短肠病人术后救治成功率,使残存肠管的结构与功能有时间发生适应性改变,包括小肠扩张  相似文献   

9.
急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洪慧丽  张铮  戴国强  刘汉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07-808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病人中的合理应用 ,以提高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 16 9例收住ICU的急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82例 )和观察组 (87例 ) ,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观察组实施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达到营养支持效果 ,但对照组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肠麻痹、肝功能异常以及腹胀、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对急危重症病人实施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路径化健康教育提高肠造口病人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12月于我院外科肠造口术病人8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路径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分别在病人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时,采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调查并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效能。2015年电话随访调查两组病人术后自我效能。结果:干预组肠造口病人术后1周自我效能评分(74.35±27.90)高于对照组病人自我效能评分(51.30±22.58),P0.05)。术后随访病人62例,失访18例,失访率为22.5%。术后随访干预组病人自我效能评分(108.27±12.29)高于对照组病人自我效能评分(93.93±13.23),P<0.05。结论:应用路径化健康教育能改善肠造口病人术后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1.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 ( 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 ( 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支持。近年来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发生了很多明显的变化 ,认识到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细胞代谢与功能 ,促进病人的康复。在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中 ,肠外营养以操作简便、见效快和不受消化功能限制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肠内营养又以副作用小、维持肠道功能完整、提高营养功能等优点而得到重视。肠外加肠内的营养支持方式 ,弥补了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单一应用的不足 ,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1 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  危重病人多指…  相似文献   

12.
胰腺质地与胰肠吻合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胰肠吻合在胰腺外科手术中具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外伤、胰腺移植等手术方式,胰肠吻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胰肠吻合之所以特殊,在于对合组织的不同质地。影响胰肠吻合成功的因素中包括术者经验、病人全身情况和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中组织血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肠吻合术后并发胆管结石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ERCP治疗17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病人中,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病人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管空肠吻合病人4例。成功进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14例(82.4%)。4例行诊断性ERCP,10例为治疗性操作,均成功行取石+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无消化道穿孔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结石的病人,使用ERCP进行诊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提高肠外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肠外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吴肇汉现代肠外营养治疗虽仅20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其临床价值已被人们充分重视,在治疗重症病人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肠外营养使病人的营养状态得以维持及纠正,增强了抗病能力,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许多外科重症病人,例如消化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例肠白塞病伴反复肠瘘病人诊治经过分析,总结诊治经验,以期减少误诊。方法对2002~2014年期间1例中年男性病人多次发生腹壁肠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人前两次肠瘘均通过手术治疗后再发肠瘘,第三次发生肠瘘并确诊为肠白塞病后,行激素冲击结合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肠型白塞病误诊率高,多以腹痛为临床表现,诊断时应注意询问口腔、外阴溃疡及眼炎症状。对于反复自发性肠瘘病人需考虑是否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基础病因,以免盲目手术;同时,以激素和免疫调节药物为主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肠白塞病病人肠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肠缺血性外科急腹症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缺血性急腹症,如绞窄性肠梗阻、出血坏死性肠炎、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凶险性疾病,往往由于手术不及时,病人出现大段肠管缺血甚至坏死,贸然切除较长段肠管将导致短肠综合征,甚至影响病人的存活。因此,对于肠缺血性急腹症,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极其重要。本文对这些疾病的手术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7.
肠造口者恢复期的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造口病人的恢复期是指术后患者第一次看见腹壁上的肠造口到病人能够自己护理肠造口的一段时期 [1] ,是以护士和患者家属为主的护理阶段 ,护士应具有肠造口护理的专业知识及技术 ,同时让患者家属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以便及时观察到肠造口早期并发症 ,早日获得治疗 ,减少患者的痛苦。本文就我科近 5年来的肠造口病人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处理措施、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 1 997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间 ,共行肠造口手术 388例 ,其中 ,男 2 5 7例 ,女1 31例。年龄 2 0~ 92岁 ,平均 5 8岁。大肠癌择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 19例肠外营养相关性肝损害病人 ,给予减少非蛋白质热量 [10 4 5kJ/ (kg·d) ]、保肝以及尽可能改用肠内营养等治疗。 结果  19例病人的肝损害指标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皆降至正常。治疗后胆囊胆泥淤积逐渐消退。结论 出现肝损害时 ,肠外营养的目的是帮助病人渡过肝损害期 ,以基本满足病人的营养需要为宜。该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使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管直径8 mm、胰管直径正常的166例病人资料,其中81例病人采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改良组),85例病人采用直接胆肠吻合(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胆瘘、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病人在术后胰瘘、胆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操作简便,在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方面有优势,同时存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1988年10月,国家消化系疾病咨询委员会组织了一次讨论会,与会的病人及健康护理工作者们建议加强肠造口病人的教育,这些建议也许同样可作为增进其它消化系疾病病人教育的模式。会后,由肠造口护理师,消化道造口学家以及一名病人组成的工作组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并且确定了实施会议所提出各项建议的领导机构。一项建议是制定肠造口病人教育的国家标准,并以此作为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质量的工具。工作组规定美国造口协会(UOA)作为最合适的领导机构共同制定这些标准。UOA同时邀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