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通常应用间接方法评价血压水平,包括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OBPM)、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1]。3种方法在高血压的研究和应用中各有其测量标准,本文旨在评价无创血压监测方法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1OBPM1.1OBPM的临床意义目前,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治疗仍以诊室血压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高血压诊断和评估是降压治疗的基础,规范的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管理的前提.曾经对血压测量的认识只是量个数值,不仅只观察诊室血压的数值,而且还很不规范.随着对血压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血压测量方式等日趋丰富,从单纯诊室血压测量发展到诊室外血压测量,即家庭血压测量(空间纬度)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时间维度).进行血压立体化监测,才能明确诊断、评估高血压的危害性及进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40例轻中度老年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培哚普利(Perindopril)治疗共8周,观察随诊血压(Casual blood pressure CBP)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rnitorABPM),结果显示,治疗4周、8周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0%及62.5%,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8周时呈明显下降,除咳嗽外未发现其它严重副反应,认为培哚普利是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为临床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患者1074例分为两组,高血压组748例,非高血压组326例。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监测血压,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高血压组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水平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是特殊类型的高血压,随着家庭自测血压(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HBPM)、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rnitoring,ABPM)的广泛应用,不同血压监测方法的结果产生一定差异.MH是指诊室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HBPM血压或日间平均动态血压≥135/85 mm Hg的现象[1].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只有50%、40%和10%.血压测量是诊断、处理、评估高血压预后的最主要依据,是人类与高血压斗争的重要工具.血压测量有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OBPM),家庭血压监测(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H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ABPM)三种形式.尽管OBPM仍是血压测定的“金标准”,但正如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所指出的:诊室外血压测量可做到多次测量,远离医疗环境,是一个更可靠的血压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7.
逆白大衣高血压(reverse white coat hypertension,rWCH)的现象从1993年开始就陆续有相关报道,有的学者称“假性正常血压”、有的称“反白大衣高血压”、“白大衣性正常血压”,也有的称“孤立性动态高血压”。了解rWCH,首先需了解白大衣高血压(WCH)、诊室血压(office Blood Pressure,OBP)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u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测定血压的两种重要方式,两种方法测定血压结果有以下四种情况:①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者为血压正常者(sustained norm blood pressure,SNBP);②均高出正常范围者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动态血压监测的相关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应用,成为临床高血压诊断、指导和评价降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ABPM能够提供24h期间多达数十次到上百次的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老年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动态血压的节律变化与老年各个系统器官病变密切相关,在治疗上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矛盾,本文将对老年人ABPM变化特点及与靶器官的相关性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评估降压治疗时,除了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否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入选高血压患者252例,平均年龄68岁,男性占41%,用坎地沙坦(±噻嗪类利尿剂)治疗6月,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re monitoring,ABPM)能够提供24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欧洲高血压学会发布的关于动态血压临床应用价值的述评,结合我国情况,对动态血压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降低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从而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评价降压治疗的效果,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一项较为客观的重要指标。动态血压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诊断新技术,可以客观反映高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昼夜节律及用药效果。笔者对2004年8月~2006年10月门诊治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识别和诊断高血压、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降压疗效、指导个体化降压治疗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本指南对2015年发表的《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详细介绍了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方法、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判定与临床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证、特殊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社区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以及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展望,旨在指导临床实践中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动态血压周节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人体血压一周动态节律(周节律)的存在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对33例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一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另外对7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统计。结果 健康人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一周波动多呈现双峰双谷型,模式为周一为第一个高峰,周四或周五血压为第二个高峰,周日为最低值,高血压病患者周节律更为明显,血压一周节律性波动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基本一致。结论 人体动态血压存在周节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一周发病时间规律与血压周节律密切相关,血压高峰日的发现对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BPV同血压水平一样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大量研究证实BPV增加导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近年较多研究也表明BPV增加心血管风险及影响总体预后。临床降压治疗除了关注血压水平外,降低血压变异程度亦不容忽视。迄今为止BPV的检测方法、指标及正常值尚无统一标准。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近况,有助于将BPV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更有效减少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控制状况,为降压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1~11月在我所就诊的正在进行降压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49例进行了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控制率均〉50%,但是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比例控制率较低。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加强对夜间血压的控制,临床需重视动态血压监测对降压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8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监测及康复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及康复治疗意义。方法:使用英国产MEDILOG ABP MONIFORING SYSTEM(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固定时间段记录(日间每15分钟1次,晚间每30分钟1次)。38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接受了8周的综合康复干预疗法。结果:老年高血压患的24小时平均SBP及DBP,日间及夜间SBP及DBP,血压负荷值,24小时mBP及mPP等参数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参照值(P<0.05)。康复组在接受8周康复治疗后血压各参数水平显下降(P<0.05-P<0.05)。:ABPM的常用参数是诊断高血压,指导临床用药,观察评估康复疗效,预测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钢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35-33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单纯EH及33例合并T2DM的EH患者,行24hABP监测,对2组患者的ABP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合并T2DM的EH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P〈0,05)、日间脉压(dmPP)(P〈0.01)、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P〈0.01)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变异系数(dSBPCV)(P〈0.05)显著增大。结论 T2DM加重EH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引起ABP及BPV增大;改善其体内糖代谢状况,将有助于改善其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揭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有诸多优点,有助于筛选临界高血压及轻度高血压,鉴别“白大衣高血压”,预示靶器官损害程度,还能更好地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合理降压治疗[1],但是动态血压不能取代诊所血压测量。1动态血压仪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包括直接(动脉内)和间接(无创性)动态血压记录两种。1966年Bevan等设计了动脉内直接测压的方法:经…  相似文献   

19.
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影响,以分析其对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36例单纯高血压及33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及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HRV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HRV减少(P〈0.05~〈0.01);而BPV增大(dSBPSD、dSBPCV、24SBPSD.P〈0.05~〈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病变,进而造成心血管的结构与功能异常,改善其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用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4例,并以24小时动态血压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4小时血压水平显著下降,昼夜降压幅度相似;不良反应轻,能坚持治疗。说明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具有长效,平稳,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