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9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谭江南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86-1887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溶栓后给予丹参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检测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两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2.9%),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而对脑梗死患者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纳入对照组,另择取同期同症35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并未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表现出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2.86%,明显看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临床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ESS与ADL评分,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状况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有效的脑神经保护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常规药物(对照组)及常规药物+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2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浦苏颖  赵蕾蕾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0):1871-1872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与未给予依达拉奉(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定期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的比较。结果14d后治疗组ESS增分率及ADL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程在72h内的急性脑梗死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用14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敏 《海峡药学》2010,22(3):114-1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0例,给予川芎嗪160mg+5%GS250mL或0.9%NS250mL静滴,每天1次;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5%GS或0.9%NS250mL静滴,每日2次,两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其他对症处理。两组在治疗前和第十四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为11.25±2.67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注射液组(治疗组)19例和常规治疗(血栓通、阿司匹林)组(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3周。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凝血功能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D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依达拉奉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浆Fid含量、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侯文英 《北方药学》2011,8(4):18-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静脉滴注血塞通,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bid,连续治疗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观察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治疗。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临床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有效性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为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21dESS增分率和第90d 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选择发病48h内的ACI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31例)及安慰剂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同时给予血栓通、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用等量安慰剂替代依达拉奉,余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和常规检查,以治疗第21dESS增分率和第90d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SS增分率分别为(61.3±28.8)%和(35.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增分率分别为(73.1±29.8)%和(43.1±4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CI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改善程度。方法112例符合脑血管疾病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其中男30,女28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28,女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减轻脑细胞水肿,吸氧,改善心脑供血,营养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其他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生理盐水25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2次/d(q 12 h),连用14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ES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ESS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病情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燕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95-496
目的用常规药物对比,评价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30rag静脉滴注,每日2次,14d为一个疗程,两周后判定临床疗效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恢复19例、显著好转15例、好转2例、无变化2例、死亡0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基本恢复10例、显著好转8例、好转4例、无变化10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6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确实有效安全的,也能改善患脑梗死患者的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其他对照药物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较严重,应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溶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周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进行2次评分比较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CI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60.3±11.4)a;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9±12.6)a。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川芎嗪注射液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溶于NS 250 mL,iv gtt,bid,10~14 d为1个疗程。2组抗高血压、抗感染等基础用药相同。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百分率评定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 wk后治疗组显效率为83%(26/3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60%,18/30)。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ACI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治疗后3、7、14d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C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及14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