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P基因逆转录(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的6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检测HBV P RT区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情况;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测定采用Tag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BV P RT准种异质性及预存耐药检测应用克隆测序法。结果 60例患者中32例(53.3%)检测出RT区基因变异,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乙肝肝硬化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BV RT区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共发现31种变异模式。拉米夫定预存耐药8例(1.33%)、恩替卡韦预存耐药5例(0.83%),阿德福韦酯预存耐药7例(1.16%)。乙肝肝硬化组准种复杂性(38.3%)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2.83%)和乙肝病毒携带者(1.33%)。e抗原(HBe Ag)阳性组RT区变异发生率为52.6%,阴性组为54.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预存耐药天然存在,变异模式多种多样。HBV不同感染阶段RT区各耐药位点变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肝硬化组准种复杂性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e Ag阳性和阴性HBV感染者RT区基因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是病毒转录和复制的原始模板,并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被感染的肝细胞核内.目前,抗病毒治疗难以完全将其清除,寻找细胞核内早期出现的耐药变异cccDNA,可为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关键证据,从而降低发生耐药的可能.本研究应用套式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85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HBV cccDNA的YMDD位点,并对YMDD变异株进行克隆分析,了解变异株所占的比例.并用同样方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HBV松弛环状DNA (relaxed circular DNA,rcDNA)的YMDD位点,探讨其与cccDNA变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多对型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对238例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直接序列分析;采用基因芯片检测YMDD及前C/BCP区变异.结果:238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190例(79.8%),C基因型41例(17.2%),BC混合型7例(3.0%);发生YMDD变异44例,变异率为18.5%,其中B基因型33例,变异率为17.4%,C基因型8例,变异率为19.5%,BC混合型3例,变异率为42.4%,C基因型YMDD变异的发生率与B基因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4例YMDD变异者中,30例同时存在L528M变异,7例联合前C区(nt 1 896)变异,13例联合BCP区(nt 1 762/1 764)双重突变.结论:本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优势基因型为B型和C型,经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率在B型和C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同时伴有L528M及前C/BCP区多重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后单用或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应答欠佳患者HBV耐药变异模式. 方法收集15例LAM耐药后采用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患者的血清,对HBV聚合酶逆转录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克隆、测序,分析与耐药相关的变异模式.组间HBV DNA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单用ADV组检测出A181T+N236T、A181V和A181T 等模式的ADV耐药变异,而联合治疗组中主要检测出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另外,在联合治疗组的3份血清中,20%的克隆上同时出现对LAM和恩替卡韦耐药的变异,分别为M204I+L80I+T184I(2/10)、M204V+L180M+T184S(2/10)和M204V+L180M+G173L+S202G(2/10).两组中各有1份未检测出已知耐药变异的血清,在它们的测序结果中发现所有克隆均出现1269L变异,且其中单用组中所有克隆均出现P109S变异.联合治疗组和单用ADV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3.86±0.85)log10拷贝/ml和(5.71±0.94)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P<0.01).结论 LAM耐药后ADV治疗病毒学应答欠佳的患者中,单用ADV治疗容易筛选出A181T+N236T和A181V/T等ADV耐药变异模式,而联合ADV治疗组仍以M204V+L180M、M204V+L180M+L229V、M204I+L80I和M204V+L180M+V207I等LAM耐药变异模式为主.联合治疗时由于LAM的持续使用可选择出恩替卡韦耐药变异模式T184I/S和S202G;对于部分患者,1269L和P109S变异可能影响ADV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的临床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例 ,全国估计有 1 .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 ,其中约有 2 0 0 0万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病患者。新近报道的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HBV复制 ,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大突破。拉米夫定是这类核苷类似物的代表性药物 ,对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拉米夫定长期应用可能发生耐药 ,现就HBV拉米夫定耐药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拉米夫定耐药与HBV聚合酶基因变异1 996年在临床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病例中首次发现HBV耐药毒株的存在[1 ] 。目前认为HBV…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一例两次行肝移植至今存活的病人。用拉米夫定先后联合阿德福韦、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治疗,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时HBsAg亚型的变化。从而探讨HBV病毒亚型变异所致的耐药。在肝移植后抗病毒联合治疗,可能会降低HBV再感染的危险性。 患者首次肝移植后,感染HBV即用拉米夫定每日1次,每次100mg治疗,13个月后HBV DNA再次出现(5.2×10~6拷贝/毫升),ALT值升高至正常6倍。基因分析,发现HBV基因组P区变异,从而导致对拉米夫定耐药。 继续使用拉米夫定并联合阿德福韦,血清HBV DNA浓度降至1.2×10~4拷贝/毫升以后,病人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经再次移植,持续使用阿德福韦15天(后因供药中断而停药)。第15天时,用PER(敏感度10~3拷贝/毫升)可检出HBV DNA,显示仍为对拉米夫定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8.
任万华 《山东医药》2011,51(7):107-108
HBV耐药变异是目前困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严重问题。抗病毒药物发生耐药后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V载量升高,ALT水平复燃,病情进展;对肝移植患者可导致移植肝发生炎症甚至坏死,肝移植失败。耐药变异还可  相似文献   

9.
随着核苷(酸)类似物广泛、长期应用,HBV在抗病毒药物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基因突变的问题亦日益凸显。本文重点介绍了核苷(酸)类似物在抗HBV治疗过程中病毒耐药的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耐药与HBV YMDD变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YMDD变异之间关系。对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YMDD耐药基因变异检测。 10 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HBVDNA阴性 6 3例 (6 1 8% ) ,39例阳性 ,其中HBVYMDD变异 2 2例 ,变异率为 5 6 4 % ,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9- 17个月和 18- 30个月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 1 7%和 70 % ,HBVYMDD变异组ALT为 (5 9 94± 8 6 0 )U/L ,显著高于无HBVYMDD变异组的 (5 0 6 0± 6 12 )U/L。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YMDD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YMDD变异是HB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晓英  佘会元 《肝脏》2012,17(4):284-286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根本治疗方法.目前全世界公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和以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为代表的核苷(酸)类似物.LAM是首个被批准用于CHB抗病毒治疗的核苷类药物,自1999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有上百万人服用此药,它解决了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需皮下注射、价格较高、不良反应较多(流感样症候群、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等的不足.然而在其长期治疗过程中病毒多聚酶基因的变异,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性的发生,影响了药物疗效.本文就LAM在抗HBV治疗过程中耐药的产生机制、耐药率及耐药检测的方法等方面作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以基因测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区基因突变的方法,并分析拉米夫定耐药者HBV多聚酶区基因主要耐药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174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将YMDD突变阳性与阴性的病例分别进行HBV耐药基因突变的分析和比较。结果本研究154例YMDD突变阳性的患者中有10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M204I突变最多见,为46例(29.9%),其次为rtL180M/M204V(26.6%)、rtL180M/M204I(17.5%)、rtV173/L180M/M204V(13.0%)、rtM204V(2.6%)、rtL180M/M204V/M204I(5.8%)、rtV173L/L180M/M204V/M204I(1.3%)、rtV173L/M204IrtM204I/M204V(1.3%)、rtM204I/M204V(1.3%)。另外,rtM204V联合rtL180M或rtV173L的突变率较rtM204I联合rtL180M或rtV173L显著增高。从rtL180M突变角度来看,rtL180M与rtM204V的联合突变率最高,其次为rtL180M联合rtM204I突变,rtL180M与rtL173M的联合突变率最低。从rtV173L突变角度来看,rtV173L联合rtM204V或rtL180M突变的发生率均高于rtV173L联合rtM204I的突变率,且rtV173L突变多联合rtM204V和rtL180M突变同时发生。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样,需要对拉米夫定耐药多个相关位点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米夫定耐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中出现的耐药性与病毒基因变异有关,最常见于YMDD区域变异;拉米夫定耐药性可能诱发病情恶化并伴随HBeAg血清学转换,病毒变异发生率随疗程延长而增加,可能与治疗前HBV DNA及谷再转氨酶水平有关;合理的联合或序贯抗HBV治疗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可行策略,对于已发生耐药性病人应考虑有效替换治疗,联合治疗或继续拉米夫定治疗,并监测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变异是生物适应环境谋求生存的重要方式。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的原型。在慢性感染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HBV发生基因变异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与HBV YMDD耐药变异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PCR-RFLP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YMDD变异发生的情况,并分析与YMDD变异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的HBV DNA,扩增HBV多聚酶YMDD主型区核苷酸序列,用针对突变位点的特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经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鉴定HBVYMDD变异。结果:在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7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41例接受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39例未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HBV YMDD变异检出率分别是47.2%、19.5%、7.7%;72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36例治疗2周~6个月、20例治疗7~12个月、16例治疗13~27个月,HBV YMDD变异检出率分别是25%、55%、87.5%。结论: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可发生YMDD耐药变异,且随拉米夫定治疗时间的延长,变异发生率增加,但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延迟或阻滞YMDD变异的发生。HBVYMDD变异可能自然存在或发生。HBV基因组其他位点的变异也可能使HBV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YMDD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反弹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的27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HBV基因型和P区(YMDD)的突变位点。结果在27例HBV DNA反弹的患者中,13例(48.15%)检出YMDD变异,而对照人群无YMDD变异(P〈0.05)。YMDD变异的位点为rtM204V/I(C区)±rtL180M(B区);在治疗组YMDD变异的患者中,B、C基因型构成比(46.15%和59.26%)与对照组(53.85%和68.4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YMDD变异是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耐药导致HBV DNA反弹的主要原因;YMDD变异的常见位点依然为rtM204V/I(C区)±rtL180M(B区);YMDD变异在B、C基因型病人中无差别。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YMDD自然变异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国内外有报道HBV基因存在YMDD自然变异,本研究对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热点变异L528M、M552I/V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特征并分析耐药株HBV逆转录酶(RT)区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HBV逆转录酶区并与Genebank中90株不同基因型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确定54例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和HBVRT核苷酸的变异特点。结果在54例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中,HBVB基因型占27.78%,C型占70.37%,B/C混合型占1.85%;51例患者出现RT保守区氨基酸变异(包括550和526位氨基酸变异);18例患者出现除主型区外HBVRT非主型区伴随变异;3例患者未检测到与拉米夫定相关性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RT区的526和550两个位点,其他位点以及RT非保守区也可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反应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酪氨酸-蛋氨酸-天氧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19例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周时血清病毒核酸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其血清中HBV多取和酶(YMDD)变异情况,并观察其血清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在检出YMDD变异株的10 例患者(4例为YV^550DD型,均伴L^526→M突变,6例为YI^550DD型),至52周为止,共5例出现HBV DNA突发(分枝DNA信号扩增法),其中2例伴ALT再高。追踪其治疗前血清均未发生上述变异。而在未检出YMDD变异的9例患者中,1例出现DNA突发后又阴转,而另1例治疗过程中HBV DNA未阴转、ALT始终波动于正常值上下的患者,发现多聚酶其他部位的变异^473→R,D^477→N,D^480→N,L^491→M)治疗前后相同。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 YMDD)变异与药物诱导相关,发生变异者较无变异者疗效降低;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该变异的检测将有助于其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与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