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髓MRI扫描参数的选择方法。方法:改变颈髓T1W/Sag、T2^*W/Sag序列有关扫描参数,测量所得图像中脊髓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较图像质量。结果:(1)脊髓信噪比,T1W序列为长TR>短TR>常规TR,T2^*W序列为大FA>常规FA>小FA;(2)脊髓脑脊液对比噪声比,T1W序列为常规TR最大,短TR与长TR无明显差异,T2^*W序列为小FA>常规FA>大FA;(3)图像背景噪声,T1W序列为短TR>常规TR>长TR,T2^*W序列为小FA>常规FA>大FA;(4)运动伪影,T1W序列为长TR>常规TR>短TR,T2^*W序列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改善MRI扫描参数,能有效地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诊断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影像学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脊髓4例,胸段脊髓10例.病灶形态呈条状不规则形或梭形或类圆形.T1WI表现,29例为混杂长T1异常信号影,3例呈等T1异常信号影,2例为短T1异常信号影;T2WI表现,9例呈混杂长T2异常信号,5例呈短T2异常信号,病灶中心可见点状长T2信号影.14例病灶周围均可见“碳墨黑样“低信号环.病灶周围可见轻度水肿带.增强检查病灶可轻度强化. 结论 MR检查是诊断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首选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5例脊柱结核的椎体附件、椎间盘、脓肿、脊髓的形态及其MR信号改变。结果:①椎体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②大部分有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呈长T1长T2信号。③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呈长T1长T2混杂信号。④很少有附件破坏。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确定病变范围及鉴别诊断,具有确切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在颈脊髓鞭击综合征损伤程度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用MRI对18例颈脊髓鞭击综合征早期损伤程度进行观察。结果 MRI对早期的缺血、水肿较为敏感,常表现为片状、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的混杂信号,为法医鉴定提供客观指标。结论 MRI在颈脊髓鞭击综合征损伤程度鉴定中,是1种能够反映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中外医疗》2010,29(18):95-95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MRI表现。方法对5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周围血象、血清维生素B12、肌电图、MRI检查,给予维生素B12治疗。结果 5例均有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检测血清维生素B12,其中2例正常,3例降低。MRI检查脊髓异常4例,其中3例为脊髓后索长条状对称性等T1、长T2信号,1例为脊髓后索、侧索长条状等T1、长T2信号。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Tanaka M等发表于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的对128例伴或不伴长脊髓损害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抗水通道4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在45例伴长节段脊髓损害的多发性硬化或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中,有28例长脊髓损害超过了3个脊髓节段(T2加权影像),17例伴有超过3个脊髓节段的脊髓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MRI扫描诊断Ⅰ型小脑扁桃体疝及其并发症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颈椎MRI扫描的小脑扁桃体疝患者8例。结果8例患者均为Ⅰ型小脑扁桃体疝合并脊髓空洞症,MRI平扫均可见小脑扁桃体下端变尖并经枕大孔疝入上部颈椎椎管内,颈椎中下部脊髓中央可见管状长T1、长T2信号。结论小脑扁桃体经枕大孔向下疝入颈椎椎管内超过5 mm并多合并脊髓空洞症,即可诊断本病,而MRI扫描一种有效而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脊髓蛛网膜炎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及扫描方法。收集分析确诊为脊髓蛛网膜炎病人临床及磁共振成像资料、结果:脊髓蛛网膜炎磁共振成像特点主要有:①病变部位脊髓增粗,范围长,表面不光整;②T1加权像病变呈等或低信号,质子及T2加权像呈高信号,以T2加权像显示最为清楚;③增强扫描病变仅轻微强化或不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为脊髓蛛网膜炎的诊断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图像,成为诊断该病的又一重要检查手段,在颈胸髓检查时可用梯度序列T2加权像代管双回波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白塞病在脑干和脊髓的损害部位。方法对经临床证实的神经白塞病3例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0~40岁,病程25~30年。MRI平扫见中脑、大脑脚、桥脑基底部、延髓腹侧或颈部脊髓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神经白塞病在脑干和脊髓的病变沿锥体束损害,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横贯性脊同须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临床及MRI确诊的11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MRIT1WI、T2WI及GD-DTPA增强扫描后的具体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位于颈延髓,7例位于胸髓及颈髓下端,2例累及颈胸腰髓,1例位于脊髓圆锥。T2WI脊髓中央呈长T2高信号,平均长度为5个脊髓节段,占据脊髓2/3以上横断面积。T1WI相脊髓轻度增粗,增强后脊髓呈间断性条状及斑片状强化,且表面强化为主,无占位效应。结论:MRI是检查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20例,结合文献,分析其头颅、脊髓MRI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脑或脊髓平扫均发现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或颈段脊髓。双侧脑室周围病灶表现为多发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病灶长轴多与脑室壁垂直排列。脊髓病灶表现为纵行长条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性病灶呈斑片状、斑点状或边缘强化。经激素治疗病变范围缩小或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资料。磁共振检查采用矢状位横轴位T1、T2加权像和冠状位T1加权像,对每例患者的脊髓圆锥水平、脊髓脊柱改变情况和其他并存的畸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例患者脊髓圆锥水平均低于腰2椎体,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包括终丝增粗紧张5例,脂肪瘤4例,脊膜和或脊髓膨出2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脂肪瘤1例,皮样囊肿1例,合并脊柱发育异常8例,继发脊髓空洞症2例。结论:磁共振能清楚地显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因,以及并存的脊柱脊髓异常和继发脊髓改变情况,是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I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男7例,女4例,年龄27-74岁.本组病例均无明确外伤史.常规行SE T1WI,T2WI矢状位及T2WI轴位,部分病人行脂肪抑制扫描.6例注射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9例位于椎管内背侧脊髓后方,2例位于椎管内背外侧.病变范围覆盖4-5个锥体节段,颈段8例,胸段3例.血肿呈长条状及长梭形.5例血肿呈T1WI,T2WI高信号,4例血肿呈T1WI,T2WI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T1WI及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2例血肿壁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 MRI是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区分急慢性血肿,判定脊髓受压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因双下肢进行性乏力伴麻木4 a入院。既往4 a前曾患“食管癌”,经手术治疗。查体:T8椎体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2级,膝腱反射减弱。外院胸椎CT检查示椎管内占位,临床拟诊:胸段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本院MRI检查示T4~8水平段脊髓轻度增粗,内见散在斑片状及絮状长T1 长T2 异常信号,局部蛛网膜腔变窄,T4~9椎体信号异常,呈均匀性短T1 稍长T2 信号。影像科医师追问病史,患者4 a前因食管癌曾行手术并放射治疗,故病史结合影像表现诊断:放射性脊髓病。2 讨论放射性脊髓病为放射治疗引起的罕见而且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颈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变性的MRI表现,结果:本组病例脊髓内出现异常信号104处,异常信号可分四型,Ⅰ型,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共76处;Ⅱ型: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信号不均,共20处,Ⅲ型: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共5处;Ⅳ型;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共3处。结论:MRI是颈椎间盘突出并脊髓变性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CA)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和分析2例以急性脊髓压迫症发症的椎管内CA临床资料与MRI征象。结果:MRI可见椎管内或椎管内外梭形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与脊髓明显移位,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术中可见大片海绵状血管及出血,病理为CA,结论:椎管内CA破裂致急性脊髓压迫,MRI多能发现异常,此类患术前应充分估计CA的范围及术中出血情况,能否采用介入治疗或作为辅助措施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2例脊髓多发性硬化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所有病例均为临床(E)06er分类)及实验室检查所证实。对脊髓MS病灶按部位、信号强度及形态特点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颈段脊髓为脊髓MS的好发部位,其部位特点与该病临床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脊髓MS病灶分为斑块灶和弥散信号异常区两类,前者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见于慢性期及少部分急性期病例。后者以T1WI等信号为主,少数呈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边界模糊不清,均见于急性期。急性活动期脊髓肿胀,而慢性期脊髓萎缩。平扫矢状位T2WI对病灶的显示最敏感。脊髓MS与脊髓感染性炎症和脊髓缺血梗死的MRI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结论 MRI对脊髓MS的定位、定性及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和显微手术方法.方法 对28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其中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畸形.全组患者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2例行全脊髓血管造影,均无染色.结果 28例均为单发,8例位于颈段,12例位于颈胸段,4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腰段,2例位于圆锥马尾部位.MRI检查显示团块状短T1长,12信号,中间由点条状长T1短T2信号分隔而形成桑葚状混杂信号团,周边绕以低信号团,尤以T2WI显著.随访3个月~6年,全组均未见复发,16例术后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MRI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术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是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优选治疗方法,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全脊髓血管造影可以排除其他脊髓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的肠道病毒7l型(EV71)相关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伴有AFP的EV71型相关HFMD患儿临床及MRI资料,并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结果 14例患儿中,单上肢瘫痪1例、单下肢瘫痪1例、双上肢瘫痪2例、双下肢瘫痪1例、单侧偏瘫3例、四肢瘫痪6例,临床表现为相应受累肢体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典型MRI表现为矢状位脊髓长条形、横断位相应节段脊髓前角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本组中同时合并脑干脑炎6例,MRI表现为延髓和桥脑背侧长T1长T2信号灶。结论 MRI是评价伴有AFP的EV71型相关HFMD脊髓及脑部病变范围、程度及观察预后的最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伴有AFP的EV71型相关HFMD的MRI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损害部位常位于脊髓前角、延髓及脑桥背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肠源性囊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例病理证实的椎管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观察囊肿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密度或信号表现、强化特点及有无邻近脊柱的改变。结果 5例肠原性囊肿均位于脊髓腹外侧的硬膜下间隙,MR平扫病灶与脊髓长轴平行,呈长椭圆或者类圆形,T1WI序列类似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T2WI呈长T2信号,边缘光滑,邻近脊髓受压移位,病变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 MRI更能能准确显示椎管内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及信号特征,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手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