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区域的肿瘤,包括乳头内胆管和胰管的肿瘤,发生率低,以往对于此种肿瘤多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年来国内外作者采用局部切除治疗此类肿瘤,取得了良好疗效。笔者所在医院2001-09~2007-01施行局部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DPT)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1994年4月-2004年11月26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乳头腺瘤10例,非典型增生3例.13例良性病变术后均恢复良好.13例乳头癌中11例获随访2~12年,其5年生存率为72.7%(8/11),1例于术后1年腺癌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及早期中高分化腺癌,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我院所接收的12例接受过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治疗的患者的随访结果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这12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2到5年,其生存率分别为66.67%、16.67%,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4.29%。结论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进行局部切除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对直径大于3cm的肿瘤进行局部切除手术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十二指肠乳头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后生存时间与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肠壁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肠壁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CA19-9水平及术后有无并发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改良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手术组(12例)和常规手术组(11例),观察分析改良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胆瘘、胰瘘、肠瘘、术后胆胰管梗阻发生情况、术后复发、转移、术后消化功能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胆瘘、胰瘘、肠瘘、胆胰管梗阻、术后复发和术后转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手术组(P〈0.05),而改良手术组患者3个月体重增加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改良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能够更为有效地显露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降低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癌的根治手术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但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不适合全身情况差、高龄以及有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及在基层医院开展。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治疗的一种手术方式,可选择性地代替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本院自2009年运用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癌2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出现后的处理。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1年9月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人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就其术后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梗阻、胆漏、胰漏、十二指肠漏、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作了详细分析,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后的并发症为44.4%(8/18),手术后并发症的死亡率为11.1%(2/1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术前选择适应证有关,特别与手术中胰胆管的处理及十二指肠的切开及缝合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  于杰 《河北医药》2006,28(1):57-58
随着十二指肠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被发现.虽然该部位肿瘤预后较好,但彻底治愈仍需早期诊断.内镜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影像诊断方法,它不仅可直视下观察病变,而且可获取病理标本,另外还可对乳头部肿瘤行内镜下切除治疗[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十二指肠乳头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出现后的处理。方法 对2000年7月至2001年9月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病人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就其术后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梗阻,胆漏,胰漏,十二指肠漏,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作了详细分析,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的并发症为44.4%(8/18)。手术后并发症的死亡率为11.1%(2/18)。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癌局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术前选择适应证有关,特别与手术中胰胆管的处理及十二指肠的切开及缝合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0.
1989年以来我科采用局部切除的方法治疗乏特氏壶腹乳头部癌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系男性,年龄51岁~68岁,平均60岁。5例以无痛性阻塞性黄疸入院(2例由传染病院首诊后转入)。病程2个月~3个月,黄疸均为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及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术前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探索一种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12月至2006年5月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的25例患者术前影像学、十二指肠镜检查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结果25例行B型超声检查的患者中,8例发现壶腹部低回声结节,肿物检出率为32.0%(8/25);13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3例显示壶腹部肿物图像,肿物检出率为23.1%(3/13)。20例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患者中,6例镜下见乳头部菜花样肿物,10例见瘤样肿物,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肿瘤;4例镜下仅见乳头增大,术后病理结果亦为肿瘤。十二指肠镜检乳头肿物检出率为80.0%(16/20),与B型超声或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例患者均在十二指肠镜下取活组织检查,结果12例为恶性病变,与术后病理一致;8例活组织检查提示良性病变,其中4例与术后病理一致,另4例术后病理为恶性。十二指肠镜活组织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比较,定性诊断敏感度为80.0%(16/20)。结论十二指肠镜检和镜下活组织检查诊断敏感度较高,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有较高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184-186
目的观察对比广泛切除术与局部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广泛切除组(n=42)与局部切除组(n=40),广泛切除组患者给予广泛切除术治疗,局部切除组给予局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局部切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外展、前屈、内旋、外旋、摸高高度显著优于广泛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后伸、肌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切除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局部切除组(P<0.05);广泛切除组患者无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局部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切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高于局部切除组(P<0.05)。结论与局部切除术相比,广泛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复发率更低,预后效果更好,患者的生命质量较高,应在患者情况时尽量选择广泛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内镜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内镜下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的适应症、术前评估、操作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制定标准化的内镜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113例,肿瘤直径均〈2.3cm,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1~7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暂时性面部不对称占37.17%(42/113),涎漏占4.42%(5/113),Frey's综合征占1.77%(2/113),肿瘤复发率为2.65%(3/113)。结论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腮腺浅叶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区精细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的效果。方法大鼠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精细注射组(6h、24 h)、被膜下组(6h、24 h),每组 15只。精细注射组大鼠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朝向胆管开口的部位精细注射,被膜下组采用胰腺被膜下多点注射,均采用胰岛素笔注射,注射药物均为 5%牛磺胆酸钠(1 mL/100 g)。比较各组死亡率、手术时间、血清淀粉酶含量、胰腺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及成模率。结果(1)被膜下组有两只大鼠死亡,各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被膜下组较精细注射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2.80±1.15)min比(14.87±1.19) min,P<0.05]。(3)与假手术组(233.13±67.75)U/L比较,精细注射组[ 6h:(2 535.07±999.83)U/L,24 h:(4 161.87±2 437.02)U/L]和被膜下组[ 6h:(3 401.54±870.05)U/L,24 h:(3 503.67±1 540.60)U/L]血清淀粉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精细注射组 6h比较,精细注射组 24 h的血清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4)精细注射组 24 h可见广泛凝固性坏死伴出血,坏死区细胞结构不清,实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比较,被膜下组和精细注射组的胰腺炎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精细注射组 24 h的评分升高最显著(P<0.05)。(5)假手术组、被膜下组 6h和精细注射组 6h均无成模大鼠。精细注射组24,h成模率 100%(15/15)最高(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区精细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具有血清淀粉酶含量变化显著、胰腺组织病理典型、成模率高的优点,可为胰腺炎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行微创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纵隔肿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行微创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行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等指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特点,优于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值得在胸外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BPH)同期手术是否引起肿瘤种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方法:对16例膀胱肿瘤合并BPH同期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2.5%,未发现肿瘤细胞种植于前列腺窝。结论:膀胱肿瘤患者合并BPH同期手术并非绝对禁忌,必要的防护措施是同期手术时避免肿瘤细胞种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local hydrocortison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