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术后小肠运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病人的小肠运动生理与排空功能。方法应用小肠多点持续式灌注侧压研究10例全胃切除病人的Roux肠运动;核素显像测量小肠排空时间,并与12例B-Ⅱ式远端胃大部切除病人和7例正常人相比较。结果正常对照、胃大部及全胃切除组的口-结肠时间(MCTT)分别为:197±7.59.202.58±8.66及237.22±9.46(分钟),差异有显著性(F=5.52,P<0.05),提示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可能延缓小肠食物传递;空肠Roux肠袢试餐半排空时间为:8.3±3.43(分钟)。Roux肠袢运动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消化间期MMC活动缺乏,逆向传播等;消化期运动削弱,个别异常小肠收缩波引起餐后腹痛。结论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可诱发Roux肠运动紊乱,但不妨碍食物通过该肠袢,而严重者与餐后不适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9,26(4):187-187
“全国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由中华内科杂志主办,拟定于2009年8月8-10日在北京举办。主要内容涉及: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缺血性肠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食管源性胸痛及胃食管反流病与内脏高敏感、肝脏疾病的肠屏障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短暂和过度的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黏膜屏障损伤等因素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造成食管和食管外不适的一种疾病,目前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症状。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焦虑抑郁药物是现在治疗此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菌轴与胃食管反流病、抑郁症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导致情志的改变,加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主要与肝、脾密切相关,从肝、脾之气机入手,中医药治疗可以良性调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症状,且还可维护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和菌群的种类及丰度,改变胃肠道相关激素的水平。本文旨在从中医病因病机、脑-肠-菌轴作用机制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收集整理近年来肠道菌群以及中医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式及效果,为未来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激能改变正常人的胃、小肠以及结肠的运动功能,同时亦能改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小肠、结肠运动功能.至于对食管运动功能有何影响,作者通过8例健康人及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使用二个压力传感器,放置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处,距贲门约5cm。应激装置为视频拱形运动的声反馈延迟装置.研究时将手浸入冷水中,每一应激期间吞水5次,观察食管收缩的频率、振  相似文献   

5.
Barrett食管粘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arrett食管中粘蛋白的表达,探讨粘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rrett食管上皮中MUC1、MUC2、MUC3、MUC5AC及MUC6粘蛋白的表达,分析粘蛋白表达与Barrett食管组织病理学分型及放大内镜下小凹分型间的关系。结果Barrett食管胃型化生上皮以及肠化上皮均可见MUC1的弱阳性表达;肠化上皮中见MUC2的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杯状细胞胞浆中;MUC3不仅在Barrett食管肠化上皮表层的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浆表达,而且在肠化上皮的无肠化区的柱状细胞内也可见阳性表达;MUC5AC不仅在Barrett食管胃、肠上皮化生的表层柱状上皮胞浆内强阳性表达,而且在杯状细胞亦见阳性表达;在Barrett食管胃、肠两型上皮化生的深层腺体均可见MUC6的阳性表达,抗原定位于细胞浆内,杯状和柱状细胞均有阳性反应物质;在不同分型小凹中,绒毛状及不规则型小凹上皮MUC2、MUC3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点状和棒状(P〈0.01);MUC2、MUC3仅在肠化上皮中表达,在胃底及交界型上皮中无表达;MUC1、MUCSAC及MUC6在胃型及肠型化生上皮中均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各组织病理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肠化生上皮中特异表达MUC2与MUC3;MUC3的表达可能是肠化形成的早期事件;绒毛状及不规则型小凹中MUC2与MUC3高表达提示两型小凹的肠型分化特点,检测其表达有助于Barrett食管特殊肠上皮化生的识别。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几种特殊类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几种特殊类型王孟薇消化道出血按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前者系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肝、胆的出血,后者指空肠以下的出血。常见的出血原因如溃疡病、食管及(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炎、癌症、炎性肠病、肠息肉等,老年人由于器官...  相似文献   

7.
针灸对胃肠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针灸对食管运动的影啊针刺某些穴位,能使食管运动增强有人根据(针灸大成)中针灸治疗噎嗝的记载,对35例确诊食管癌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针刺对吞咽困难的缓解作用,有效率达82.9%,且多为“一次见效”.提示针刺影响食管运动功能,另据报道,艾负也可改善食管运动功能2针灸对胃功能的影响2.回针灸对胃分泌功能的影响胃液由胃酸、胃酶和粘膜蛋白等组成,系胃内各种分泌腺的产物,其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胃病患者常有胃液分泌的失调,而针灸对胃液的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慢性胃炎患者,胃液酸度下降时,针刺可使胃酸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8.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5):393-393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包钢医院)消化科是内蒙古医学院硕士培养点及院内重点学科,共有医务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0人。硕士生导师2人,共有床位32张。科室拥有先进的奥林巴斯GTF-H260胃肠镜和十二指肠镜,并在内蒙地区首家引入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日本)。消化科长期从事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临床研究,应用内窥镜技术进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肌切开术取石、支架置放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硬化和组织胶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贲门癌的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近30年来,贲门癌的发生率呈稳定的上升趋势,而胃远端肿瘤有明显下降趋势。贲门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Barrett食管、贲门部肠化生、幽门螺杆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等因素相关。本着重讨论贲门癌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Barrett食管(BE)是指内镜下发现并被病理组织学证实在胃食管连接处(GEJ)以上出现的鳞状上皮被伴肠化生(即含杯状细胞)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现象。B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欧美报告反流性食管炎中BE检出率为10%~15%,国内报道BE的检出率为2.21%。BE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和逆转BE的肠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Barrett's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异常的柱状上皮所取代,是长期胃食管反流所造成的结果.胃酸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对Barrett's食管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Barrett's食管、胃食管连接处肠化和贲门肠化的定义和组织学诊断标准仍未统一,胃食管反流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Barrett's食管不是食管本身对损伤的修复,而是起源于骨髓干细胞.miRNAS与Barrett's食管癌变机制及其预后密切相关,为临床上有价值的预后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标毛是一种潜在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和胃运动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损害,即患者不仅有胃食管反流(GER),食管还存在炎性损害.原发性食管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主要原因[1].食管运动功能与GERP密切相关,其中LES和食管的清除功能最为重要,其他如His角,胃斜行肌、隔肌食管韧带等也具有防反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黎明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05,10(4):236-237
国外有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可合并存在,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中,符合IBS罗马Ⅱ诊断标准者高达70%,本研究旨在观察国人GERD与下消化道功能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改善中国汉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运动障碍的作用尚缺乏系统观察。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中国汉族人群中GER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23例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估、食管测压以及24h食管D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对比研究莫沙必利和安慰剂各1周交叉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胃食管反流事件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总症状积分,加快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增加湿咽成功率,减少食管下端pH〈4总反流次数和长时间(≥5min)反流次数,降低pH〈4总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计分,降低食管下端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1周可有效改善本组中国汉族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以及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中存在着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发展与食管、胃、肠微生态密切相关,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诱导食管黏膜炎症反应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增加胃内压力、延迟胃排空,最终引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系统与GER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全胃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可用Roux-en-Y吻合术来重建消化道,以有效地防止胆汁和胰液返流进入残胃或食管,但30%的患者出现通过紊乱。此研究比较了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后Roux-en-Y肠袢的运动形式,并认定有症状与无症状患者之间运动形式的差别。 病人和方法:共1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5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入研究。其中全胃切除(TG)组10例,平均年龄为(56±8)岁,  相似文献   

17.
Barrett食管、贲门炎和胃食管连接处肠化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04,9(4):195-196
随着贲门和远端食管腺癌发病率的上升,胃食管连接处(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附近炎症和肠化生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过去几年中,尽管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但仍存在不少争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上对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检测方法已获认可,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食管、胃、肠等腔内压力曲线,各功能括约肌压力测定及肌电节律测定多数已获成功,食物、酸度、胄肠激素、药物对运动的影响等亦正在深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食管、胃肠疾病,特别是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提供诊断方法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Barrett食管放大内镜下分型与组织病理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发病特点、常规及色素放大内镜下表现、病理分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2506例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和106例Barrett食管患者行电子放大内镜观察和黏膜染色,对Barrett食管病例进行放大内镜下分型,并分析内镜表现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106例Barrett食管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胸骨后痛、反酸及吞咽梗阻感,其中27例(25.5%)患者无反流症状。Barrett黏膜放大内镜下分为点状、短棒状、绒毛状和不规则型;组织病理学上可分为胃底型、交界型和肠化型,以胃底型多见;美蓝染色阳性者多为短棒状、绒毛状和不规则型,其病理类型均为肠化上皮。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有助于Barrett食管中肠化上皮的检出,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临床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GERD)是临床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尽管大多数GERD仅限于烧心症状,但也可以发生并发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食管腺癌。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从正常食管上皮到腺癌的多步骤过程须经过被称为Barrett食管的肠化阶段,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重要性和适当的临床处理是胃肠病学领域最有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