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骨密度(BMD)的相关因素。方法在对80例受试者进行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月经年限、日常体力活动、睡眠状况、饮食结构、病史及手术史等内容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全身和局部BMD测试,根据腰椎1~4节BMD 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 0)和骨量减少组(-2. 5≤T值-1. 0)。空腹抽取肘静脉血,用比色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血脂四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erotonin水平。结果骨量减少组体重指数(BMI)和血清Serotonin水平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P0. 01),绝经年限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 05),而血清AKP、STRACP、TC、TG、HDL-C和LDL-C的含量无显著变化;骨量减少组血清Serotonin和BMD呈正相关,绝经年限和初潮年龄与BMD呈负相关,而BMI和其他血清指标与BMD均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年限、初潮年龄和血清Serotonin水平是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BMD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及骨转换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150例绝经后T2DM住院患者测定骨密度(BMD)后分为骨量正常(NP)、骨量减低(DP)和骨质疏松(OP)组.登记年龄(Age),绝经年限(LOP),糖尿病病程(YSM),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血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雌激素(E2).结果 ①绝经后T2DM人群OP发病率54%;②绝经后T2DM并发OP患者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比较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和E2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OP组患者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比较CTX-Ⅰ、TRACP5b、BALP等骨转换指标明显升高(P<0.05);④CTX-Ⅰ与腰椎2~4、股骨颈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大转子、粗隆间BMD无明显相关性;TRACP5b、BALP与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LOP、血糖、YSM、FIns和E2水平可影响绝经后T2DM患者骨量;该人群骨重建特点为高转换型,骨吸收标记物TRACP5b可作为早期预测绝经后T2DM骨量减少及O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北京市长辛店地区绝经后女性骨量状态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长辛店地区纳入符合研究方案的绝经后女性,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共计743例绝经后女性纳入本研究,根据骨密度诊断确定骨量正常95例,骨量减少343例,骨质疏松305例,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1....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指单位体积骨量(bone mass)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骨改变,其矿物质和骨基质的比例正常。5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有骨量减少,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全身骨量减少加速、骨脆性增加,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均容易发生骨折,尤其70岁以上的老人骨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护骨素 (OPG)和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RANKL)与年龄、停经、骨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关系 ,了解影响血清OPG和RANKL的因素。方法 在 5 0 4例 2 0~ 75岁的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 ,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腰椎和股骨各处骨密度。按WHO标准 ,将绝经后妇女分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 3组。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 (NTx)、血清OPG和RANKL ,计算RANKL/OPG比值。结果 年龄与血清OPG正相关 (r =0 4 4 2 ,P <0 0 0 1) ,与血清RANKL负相关 (r=- 0 2 6 3,P <0 0 0 1)。绝经后妇女的血清OPG(10 7 6± 3 0 )ng/L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 (72 0± 1 8)ng/L ,而血清RANKL(4 7± 0 4 )ng/L显著低于绝经前妇女 (5 8± 0 3)ng/L。校正年龄、停经年限和体重指数后 ,血清OPG、RANKL与腰椎和股骨各处骨密度无相关性。血清OPG与尿NTx/肌酐正相关 ;血清RANKL与血清BGP负相关。血清OPG和RANKL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正常骨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停经年限和骨转换指标是决定血清OPG RANKL系统的独立因素。结论 随年龄而升高的血清OPG可能是人体对抗绝经后骨吸收加快的一个代偿性反应 ,随年龄而下降的血清RANKL可能有益于恢复绝经后妇女的骨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G1181C多态性与骨密度变化相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寻找护骨素基因(OPG)外显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并分析其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在 205名绝经后妇女中,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确定OPG基因的SNP及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BMD)。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 (BGP)、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以及血清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RANKL)。结果 在OPG基因第一外显子中发现一个G1181C的SNP,该SNP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GG型占 0. 566、GC型 0. 346、CC型0. 088。去除年龄和体重的影响后,CC型的腰椎BMD明显高于GC和GG型 (P<0. 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OPG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颈BMD相关 (P<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G基因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子,GG型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是CC型的 2. 83倍(P<0. 05)。结论 OPG基因的G1181C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BMD存在一定的关联,CC型对绝经后妇女腰椎BM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薛延  董洁英 《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706-707
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上的意义薛延董洁英郭春英张海文贾维维何玉香孙华毅王军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性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本组对2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  相似文献   

8.
为维持骨的生长发育要摄取一定量的钙(600~800mg/d)。每天补充钙1000~2000mg使绝经后骨丢失减少。最新的研究表明,钙可使前列腺癌患病率增加2倍。摄入高Vit D或提高1,25-D水平,可减少几种癌的风险(特别是前列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而  相似文献   

9.
<正>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后者将使相关骨折的发生率大幅度增加〔1〕。本文拟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减少的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围绝经患者,确诊为骨量减少的女性312例,其中汉族191例,平均年龄44.6岁;维族121例,平均年龄45.7岁。(1)纳入标准:顺利完成上述各项检查项目,腰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疾病 ,以骨量减少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 ,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雌激素与受体结合后 ,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作用 ,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则被认为与骨矿物质密度 (BMD)呈密切相关 ,尤其对绝经前妇女和男性的BMD起到了预测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年后骨密度和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了解骨密度变化与骨吸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了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w,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125 IU/d,治疗12m.在基线和治疗12m后进行DXA骨密度测定,在基线、治疗3 m和12 m后测定骨吸收指标β-CTX.结果 治疗1年后腰椎2~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有上升,而所有受试者治疗3m后β-CTX均较基线下降(74.21±43.66)%.治疗3m后β-CTX的变化率和治疗12m后腰椎2~4和股骨颈骨密度绝对值呈相关(Betastd=-0.418,P=0.017; Betastd =-0.321,P=0.032).结论 治疗3m骨吸收指标β-CTX的变化率有望成为预示患者对阿仑膦酸钠反应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全身骨量显著减少以至发生自发性骨折或轻微损伤时即发生骨折的情况。如仅有骨量减少而无骨折发生则称为骨质减少或贫骨(osteopenia)。随着骨密度测量和骨活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国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和研究现状作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骨量异常的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因素对骨量的影响,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随诊的结缔组织病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的女性患者38例,采用舣能X线法测定腰椎、右髋部骨密度,通过病史采集并结合病例记录,将骨密度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绝经时间以及激素应用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38例患者中骨密度正常23例(61%);骨量减少10例(26%);骨质疏松者3例(8%);严重骨质疏松者2例(5%).②骨量异常组患者平均年龄、绝经时间、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均高于骨量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绝经组骨密度均低于未绝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腰椎以及右髋部骨密度均与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呈负相关.⑤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了患者年龄的影响后,患者腰椎L2~4以及右髋部骨密度与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P=0.009)、-0.3(P=0.010).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时间(P=0.0000)、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P=0.008)分别是引起骨量异常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骨量改变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中是常见的并发症,绝经和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是引起骨量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应尽早采取预防骨量减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壮族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广西地区518例壮族绝经后女性左侧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并根据中国人骨质疏松建议诊断标准分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MT1-MMP基因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03349、rs3751488、rs2236303和rs743257)的分型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结果 4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BUA变异无相关性(P>0.05)。rs743257位点TT基因型在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比骨量正常组低,CT基因型则相反;在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壮族绝经后女性个体携带rs2236303 CT基因型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比TT基因型的低(OR=0.532,95%CI:0.308~0.917,P=0.023),携带rs743257 CT基因型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比TT基因型的高(OR=1.873,95%CI:1.159~3.027,P=0.010)。...  相似文献   

15.
老年骨质疏松又称原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以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和变薄为特征,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痛和病理性骨折,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治疗对绝经后肝肾阴虚型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雌激素(E_2)治疗对照组(31例)、空白组(31例),前2组分别采用耳穴联合艾灸治疗和口服激素治疗,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特殊干预,研究期限为3月,比较3组间镇痛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评分变化、以及治疗前后骨密度(BMD)、E_2、血清骨钙素(sOC)、降钙素(CT)、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镇痛有效率均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强度较治疗前均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研究前后疼痛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MD、E_2,、sOC、CT、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空白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贴压和艾灸穴位治疗能明显改善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疼痛症状及骨代谢指标,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7.
据Meltpn统计,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40%,男性为13%。本文报告骨奎宁(Osteo—quine)对绝经后和早老型骨质疏松症疗效的研究结果。年龄59~74岁绝经后(10例)和早老型(1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根据病人临床症状(20例)、脊椎x线表现(20例)和髂骨翼的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15例)确定。全部病人均采用骨奎宁进行治疗:每次200mg,每日3次,饭后口服,疗程12个月。骨奎宁治疗开始前2.5~3个月均停用钙剂治疗。骨奎宁的疗效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脊椎x线表现的改善程度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全部病人在骨奎宁治疗前腰骶椎和胸椎均有明显疼痛,以至必须用安乃近和布洛芬等止痛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不同年龄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为武汉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骨密度检测仪,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武汉市江汉区初次行骨密度检测的11559名体检者(年龄20~99岁,男6434名,女5125名)进行右侧足跟部骨密度检查,受试者按年龄、性别和骨量情况分组,计算各组受试者的BMD值以及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结果骨量正常者的比例从20~岁组的80.5%降至80~岁组的31%。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骨量正常者的比例较同年龄组的男性明显减少,60~、70~和80~岁组女性骨量正常的比例为36.5%、26.7%和15%,相应年龄组男性骨量正常的比例为55.6%、46.2%和38.2%。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从20~岁组的18.7%和0.8%升至80~岁组的40.3%和28.7%,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从50~岁起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从60~岁起明显增高。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的比例较同年龄组男性明显增加。在60~、70~和80~岁组女性骨量减少的比例是男性的1.26、1.16和1.39倍,骨质疏松者的比例为男性的2.48、1.92倍和1.36倍。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中,男性与女性受试者BM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BMD值均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骨量正常者比例在20~岁组最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比例在20~岁组最低,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骨密度均较同年龄组女性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社区人群中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法(QUS)骨强度(STI)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对比,探讨QUS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上海长风社区对6 105例45岁以上常住户籍居民,采用DXA测定腰椎1~4、双侧髋部BMD值,同时采用QUS测定右侧跟骨STI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DXA为金标准评价QUS测定STI在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一致率.结果 DXA和QUS诊断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分别为38.82%、10.29%和64.50%、4.49%.STI与腰椎、左侧和右侧髋部BMD相关系数分别为0.536、0.574和0.570(P值均<0.001).与DXA相比,QUS筛查骨量异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86.16%、特异度为47.57%,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23.57%、特异度为97.70%.结论 QUS测定STI与DXA测定BMD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QUS筛查骨量异常的高灵敏度和诊断骨质疏松的高特异度使之成为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的骨质疏松筛查和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妇女骨转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老年妇女骨转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随绝经的变化.方法 408名符合条件40 ~80岁的女性志愿者,同一时间段留取血清和晨尿,统一用酶免方法 测定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和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用舣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后位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 (1)BAP、骨钙素和uNTX与年龄、孕次、生育次数和绝经年限呈正相关(均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