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五卷,清代吴悔庵纂辑。吴悔庵,浙江武林(今杭州市)人,约生活于道光至光绪年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光绪二十四年(1898)橘泉氏抄本,书后题“此书自水塘里得来,女科要决也”,据此,该书为复抄本。书中有弦、眩、痃、宁等字缺笔,是避清代圣祖、宣宗讳。据此,本书约成书于道光至光绪年问。  相似文献   

2.
正虚邪实是病证的本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位、病性、病因及邪正交争的态势。正气的虚损,不外阴(精)虚、阳(气)虚、(宗)气盛、血虚、津液虚;邪气的类别,不外寒型、热型、风型、湿型、郁型。在新的病证结合体系中,强调辨病在先,辩证在后。即先用理化方法检测微观指标,确定病名;再审病程,定邪正,以脏腑定病位,审察邪正斗争的态势,确定证型。这种辨病辩证模式有利于揭示证的本质,建立证的微观辩证体系,寻找到治疗疾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从“虚邪”命名、“虚邪”致病特点以及“虚邪”概念的演进3方面入手探讨《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指出“虚邪”派生于“虚风”,有较强致病力,常与异常气候变化有关,这与《难经》的认识不同;后世医家在运用其概念时,含义又有了延伸;中医学概念常随时代变迁,在学习或者运用相关概念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变革,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相似文献   

4.
武晓群 《江苏中医》2001,22(11):50-51
“虚”、“实”是中医鉴别病体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实的症状、体征主要都是属于机能方面的障碍,虚证的共同发病学原因主要为生理功能减退,实证主要为生理机能亢进。因此,在病理解剖学方面,虚证可出现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细胞萎缩或变性、慢性炎症等病理变化,实证可见急性炎症、肿块(瘤)、肠燥便秘以及瘀血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说“虚邪”     
“虚邪”一词,医经中并不鲜见。对其词义,略有两解。一是指内在病因,是由于人体五脏之间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紊乱而产生的。《难经·五十难》曰:“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为胜来者为贼邪,认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这里所说的“前”和“后”是按照水、火、士、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而言的。《太素·人迎脉口诊》说:“假令心痛,中风得之,肝来乘心,从后而来,名为虚邪。饮食劳倦,牌来乘心,从前来者,名为实邪。”据此可知,木在火之后,故肝病犯心,引起“母病及子”的病邪就叫“虚邪”,土在火之前;故脾病犯…  相似文献   

6.
杭州“胡庆余堂”,是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于光绪四年(1878年)所创办的中药房。  相似文献   

7.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惯虚无,真气从之,糯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相似文献   

8.
员与贞     
《灵枢·百病始生》“: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相似文献   

9.
陈昆山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昆山教授笃实勤奋,治学严谨,坚持临床,学验俱丰。陈教授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肝肾筋骨,加之寒湿、痰浊、瘀血、风邪等互为影响,凝聚不散,经络痹阻,血气运行不畅。本病病程缠绵,病情复杂,应分正虚、邪实、痰瘀等辨证论治。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癍疹必读》一卷,清魏士芬、徐荣达撰,王介眉传抄。清咸丰二年(1852)成书,现存光绪乙酉(1885)年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封面题“奚松如藏”。正文中“宁”字缺笔,“玄参”均作“元参”。魏士芬字芝汀,徐荣达字菊畦,云闲人,生平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