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6例I-Ⅲ。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常规保留ICBN,若患者出现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黏连、固定或ICBN受肿瘤黏连、侵犯则不保留ICBN。126例中,成功保留ICBN93例(保留ICBN组),未能保留者33例(未保留ICBN组)。术后随访1~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的发生情况(卡方检验)和淋巴结切除情况(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率100%。保留ICBN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12)min,未保留ICBN组为(115±11)min。保留ICBN组淋巴结切除数目是(19±3)枚,未保留ICBN组是(17±2)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比较术后1、3、12个月两组患者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情况显示,保留ICBN组的ICBN支配区感觉异常情况明显低于未保留ICBN组(P〈0.050)。随访期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局部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ICBN明显降低了术后患侧胸壁和上臂内侧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的发生,合理的解剖途径不会延长太多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胸壁和腋窝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现已上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治疗原则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Ⅰ、Ⅱ和ⅢA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而腋窝淋巴结清除是乳腺癌手术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其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3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时注意保护肋间臂神经,对照组则一并清理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和腋部的皮肤感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上肢感觉客观异常的分别有1、5和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上肢感觉客观异常的分别有34、31和27例,同为感觉异常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异常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过程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上肢感觉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29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组112例(ICBN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组317例(ICBN切除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并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感觉障碍发生率的差异,以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相近[ICBN保留组∶ICBN切除组:(96.7±25.8)min比(99.4±23.9)min,t=-1.00,P=0.320;(121.3±29.0)ml比(126.8±30.9)ml,t=-1.65,P=0.099;(19.6±7.5)枚比(18.9±7.1)枚,t=0.95,P=0.342]。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ICBN保留组患者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ICBN切除组[42.9%(48/112)比83.9%(266/317),χ2=71.09,P<0.001;18.8%(21/112)比63.4%(201/317),χ2=66.10,P<0.001]。中位随访36个月(6~3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均相似[ICBN保留组∶ICBN切除组:16.1%(18/112)比19.2%(61/317),χ2=0.55,P=0.457;11.6%(13/112)比15.1%(48/317),χ2=0.85,P=0.357]。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28例(试验组),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对照组)。术后对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46例患者在随访第6、24个月时局部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试验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22例(80 %),感觉异常6例(20 %);而对照组18例患者全部感觉异常;术后疼痛:试验组1周4例(17.25 %)、3个月0例,对照组1周5例(27.78 %)、3个月2例(11.25 %)。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异常及疼痛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3例,34例在术中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29例未保留肋间臂神经(未保留组)。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上臂感觉功能。[结果]保留组患者术后出现上臂的感觉障碍率为14.7%(5/34).未保留组术后出现上臂的感觉障碍率为65.5%(19/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13,P=-0.0003)。两组患者腋窝清扫淋巴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X^2=0.923,P=-0.337)。[结论]乳腺癌患者在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基础上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43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腋下脂肪组织中的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功能,观察其效果。结果 41例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上臂内后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4.9%(2/41),3周后症状消失,经1~4年随访,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后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186例Ⅰ、Ⅱ、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7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时保留ICBN,对照组(89例)手术切除ICBN,两组术后均行康复运动。结果全部病例经随访6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5.5%及77.5%,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1.6%及86.4%,实验组上肢麻木和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切除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米玮  朱艳  刘力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21-1222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试验组)49例,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保留肋间臂神经;B组(对照组)33例,经胸大肌入路清扫腋淋巴结,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随访两组术后情况。结果:A组49例中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45例(91.8%),感觉障碍4例(8.2%);B组感觉障碍31例(93.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9.30,P<0.01)。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患侧腋窝及上肢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保留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乳腺癌的手术范围趋于缩小,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我国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术式,而且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也越来越多。无论是标准根治术还是保乳术,在腋淋巴结清扫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可引起患侧臂腋皮肤的感觉异常,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自2007年1月~10月对36例Ⅰ~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部分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横切口下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保留ICBN),对照组(切断ICBN)。 随访观察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随访第1、6、12个月期间未见癌肿复发、转移。实验组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9例(87.88%),感觉异常4 例(12.12%);而对照组30例患者均有感觉异常。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 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姜军 《中国肿瘤》2007,16(10):780-782
腔镜技术引入乳腺外科后开展了腔镜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文叙述此手术的意义、适应证、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RM)与改良根治术(MRM)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RM组140例,MRM组60例,手术后1个月测量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计算其相应的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结果RM组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49.8%,外展67.8%,内旋6.9%;MRM组后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20.6%,外展42.5%,内旋3.4%。结论MRM组后患侧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功能损坏程度明显轻于RM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复习了我院72例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与同时期Halsted根治术73例作比较。MRM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04%和50.59%,RM组分别为75.57%和55.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对腋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局部复发率分别进行比较,两组也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对可手术的乳腺癌,除非肿瘤累及胸大肌或腋淋巴结转移较大而影响手术操作外,MRM为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存活的保护作用。方法1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皮瓣(A组)和12例采用真皮全层皮瓣(B组)比较术后皮瓣情况。结果皮下积液A组5例,B组8例;切口皮缘起水泡A组5例,B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B组5例;术后住院天数A组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坏死的发生与皮下积液及皮缘水泡相关。结论保留真皮下毛细血管网可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侠  张沛 《实用癌症杂志》2016,(9):1456-1458
目的 观察自制乳腺癌专用胸带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7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88例.2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照组使用普通多头胸带加压包扎,观察组使用我科设计制作乳腺癌专用胸带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在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专用胸带使乳腺癌术后总引流量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减少,降低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17.
在 116例乳腺癌患者中 3 1例保留肋间臂神经 ,发现保留该神经对术后减轻上肢不适感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植皮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临床乳腺癌治疗提供一些思路。方法随机将4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在改良根治术的同时行自体腹部皮肤移植,对所有皮瓣坏死的患者行二次植皮,观察植皮在乳腺癌术后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有8例,占对照组40%,而治疗组患者发生皮瓣坏死的仅有2例,占治疗组10%,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在手术时间长短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皮瓣坏死后二次植皮对患者的影响,发现对照组明显二次植皮例数多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5~8年的随访观察,评价植皮对患者的影响,两组在肿瘤复发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同时行自体植皮手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以及远期临床效果都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的肿瘤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腋淋巴结清扫术,清除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臂的不适症状。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12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腋下脂肪组织中的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患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功能。结果:12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后侧感觉功能正常,上臂轻松。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全了患者病侧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功能,消除不适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