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将乙脑病毒在地鼠肾细胞上培养,经用甲醛灭活、提纯而制成的灭活疫苗。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是我国目前控制乙型脑炎发病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已在我国广泛应用。接种该疫苗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诱发癔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精神反应,近年来有接种疫苗诱发癔病的报道[1 ] 。为进一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本文对一起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引起小学生群体性癔病样反应调查分析如下:1 基本情况 2 0 0 0年4月8日上午,平顶山市宝丰县某乡防疫医生按照乡防保组的安排,对该乡中心小学学生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该校共有学生36 0名(年…  相似文献   

2.
郯城县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接种流行性乙脑炎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以下简称乙脑疫苗)后,120人出现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率高达52. 6%,颇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效果免疫增强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八五”、“九五”期间连续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沙鼠肾原代细胞I型灭活疫苗(简称:沙鼠苗)、乳鼠脑纯化I型灭活疫苗(简称:鼠脑苗)和地鼠肾原代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简称:地鼠苗)在HFRS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并提出免疫策略建议。方法 采取现场与实验室结合的方法。现场试验人群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分为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室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微量细胞变中和试验(MCPE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 3种疫苗安全性良好。在接种人群中的中强反应率较低;沙鼠苗为0.56%,地鼠苗1.57%,鼠脑苗3.26%。在接种疫苗的168714人中,6年内临床上未出现免疫(感染)增强反应的案例。接种组17例病人与对照组362便病人比较,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1)。119例疫苗接种苗,以IFAT证实,再次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后,未出现临床症状。3种疫苗血清学效果较好。3种疫苗对人群保护效果均较高。免疫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同型苗用在同型疫区。Ⅱ型苗用在不同类型疫区和Ⅰ型苗用在姬鼠型为主混合型疫区。在观察的5年内无取得了满意的预防效果。结论 我国研制的3种HFRS单价灭活疫苗,经过5年在高发疫区人群中的观察结果证明,安全有效,可以推广应用。并根据研究结果和本病流行特点提出了免疫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八五"、"九五"期间连续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沙鼠肾原代细胞Ⅰ型灭活疫苗(简称沙鼠苗)、乳鼠脑纯化Ⅰ型灭活疫苗(简称鼠脑苗)和地鼠肾原代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简称地鼠苗)在HFRS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并提出免疫策略建议.方法采取现场与实验室结合的方法.现场试验人群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分为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室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MCPE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3种疫苗安全性良好.在接种人群中的中强反应率较低;沙鼠苗为0.56%,地鼠苗1.57%,鼠脑苗3.26%.在接种疫苗的168 714人中,6年内临床上未出现免疫(感染)增强反应的病例.接种组17例病人与对照组362例病人比较,临床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1).119例疫苗接种者,以IFAT证实,再次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后,未出现临床症状.3种疫苗血清学效果较好.3种疫苗对人群保护效果均较高.免疫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同型苗用在同型疫区,Ⅱ型苗用在不同类型疫区和Ⅰ型苗用在姬鼠型为主混合型疫区,在观察的5年内均取得了满意的预防效果.结论我国研制的3种HFRS单价灭活疫苗,经过5年在高发疫区人群中的观察结果证明,安全有效,可以推广应用.并根据研究结果和本病流行特点提出了免疫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国广泛使用比较安全而有效的疫苗是地鼠肾乙脑疫苗。它是将流行性乙型脑炎SA14- 14- 2减毒株病毒接种到地鼠肾单层细胞 ,经培育后收获病毒液 ,加保护剂冻干制成。我院预防保健科接种乙脑疫苗多年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仅于1999年发生 1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 ,男 ,13岁。于 1999年 5月 2 0日下午来医院预防保健科接种乙脑疫苗。于左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作皮下注射 ,注入剂量 0 5ml。约 5分钟后 ,患儿诉心里难受 ,继之出现面色苍白 ,口唇紫绀 ,呼吸困难 ,出冷汗 ,四肢发凉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临床应用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犬致伤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种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对照组接种地鼠肾狂犬病纯化疫苗。两组人群均按照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常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于全程接种后15d检测中和抗体,并观察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抗体阳性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P〈0.05);副反应发生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P〈0.05)。结论冻干Vero细胞纯化疫苗抗体阳转率高、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优于地鼠肾纯化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2年的一起乙脑爆发流行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乙脑疫苗应急接种等方法。结果自2002年5月13目至6月25目止云浮市共发生乙脑病例54例。死亡3倒。病例主要分布在罗定市(占74.07%)。男女比例为1.7:1,最小发病年龄为11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2—7岁为多见,占70.37%。免疫史不祥及空白的为48例。占88.89%。结论云浮市乙脑流行季节为5—6月份。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可达到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3年湛江市发生乙型脑炎流行的因素,评价疫情防制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法,对58例乙脑病例流行病学三间分布进行分析,找出疫情发生原因。结果:流行33d全市共报告发病58例,发病率为0.8/10万,死亡8例,病死率13.79%,病例分布在6个县(市、区)的29个乡镇(街道办)。5月19日起对有疫情的6个县(市、区)进行6月龄至10周岁儿童乙脑疫苗(灭活疫苗)应急接种,接种率达96、2%。经过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以及采取防蚊、灭蚊、大搞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防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应急接种乙脑疫苗,免疫效果显。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在整个虫媒病毒感染中流行最广,由最北的苏联远东地区到最南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现就疫苗免疫、病毒生态学的研究,以及乙脑的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一)疲苗的研究情况【灭活疫苗】目前为人群大规模免疫仍使用灭活疫苗,活疫苗免疫还在研究阶段。过去用的是鼠脑灭活疫苗,但因能引起过敏性脱鞘性脑脊髓炎的反应,现在国内外都在研究地鼠肾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美国疫苗经初次免疫及加强免疫,免疫效果能维持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2003~2005年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湛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纳入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方法2003年乙脑流行时对6月~10岁儿童采取突击应急接种方案,2004年起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按程序8月龄,18,24月龄和6岁各接种1剂。并对2003~2005年乙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中2003年乙脑流行时的应急接种和2004年起的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控制乙脑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湛汪市2003~2005年共发生乙脑118例,发病率逐年下降。每年5—7月流行,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年龄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以4—6岁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6.61%;地区分布为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结论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后。乙脑发病率逐年下降,显示应急接种和常规免疫对乙脑疫情的控制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两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红桥区10家接种单位2~3岁共计220名健康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将受试者分组每组各110人分别接种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开展观察,评价不良反应和免疫效果.结果 两种疫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56%,8.12%.接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发热(1.82%、2.72%),接种部位红肿(0.91%、0.91%),均为一过性反应.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1.84%,抗体滴度(GMT)为1∶32.1,免疫成功率为88.4%.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65.26%,GMT为1∶21.3.结论 两种乙脑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抗体阳性率和中和抗体滴度方面Vero细胞乙脑灭活疫苗较乙脑减毒活疫苗更具有保护性优势.  相似文献   

12.
梅州市65例乙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梅州市2003年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乙脑疫苗应急接种等方法。结果:发现梅州市五华等5县区在2003年5月27日至7月1日共发生乙脑暴发流行病例65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占87.69%(57例)。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为多见,占67.69%(44例)。发病地区以五华县45例(69.23%)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易诊断为“病毒脑”,但具有末稍血白细胞升高的特点。乙脑特异性抗体IgM一周内检出率为35.14%,一周后检出率为69.57%,一周后IgM检出率明显高于一周内。结论:梅州市乙脑流行高峰为6月份,流行季节、流行地区发生“病毒脑”时应作乙脑IgM抗体检测鉴别,采血最佳时间为发病后一周。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10~15d后可达到控制乙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予防接种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予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重要措施之一,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简称乙脑)灭活疫苗在防治乙脑的斗爭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已有文献报导。因我省过去很少发生乙脑病例,从未进行过乙脑疫苗予防接种。安达县1974年发现首例乙脑病人,定为乙脑自然疫区。为控制乙脑流行,决定在該县南部各公社进行乙脑疫苗預防按种,在大面积接种前,我们选少量人群进行试种,对其反应及免疫学效果进行較細  相似文献   

14.
秦玉达  姜祥坤 《中国医药导报》2007,4(6S):132-132,162
目的:观察小年龄组儿童接种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后的副反应情况,评价国产甲肝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在我市选择3处预防接种点.对儿童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后30min、24h、48h、72h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次共观察儿童2989人,接种针次5089次,局部副反应主要以接种处的轻微疼痛为主,发生率为0.14%: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第1针和第2针接种后的弱反应和中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3%、0.29%、0.37%和0.24%。结论:国产灭活甲肝疫苗(孩尔来福)接种小年龄组儿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西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广西全区1960-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结果 1960-2010年全区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16%;发病流行以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为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西开始持续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包括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980-200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34/10万,0.44/10万;全区所有县和市辖区都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桂西北、桂南和桂东地区,这些地区为乙脑的高发区;发病主要集中于5-9月份;患者以0~14岁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流行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经过持续多年的乙脑疫苗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广西乙脑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宁县8~10月龄应初免的儿童285名,分组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观察人体接种反应,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减毒活疫苗组(JE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0.14%和1∶30.68;灭活疫苗组[Japanese Encephalitis(JE)Inactivate Vaccine(Vero Cell),JEV-1(Vero)]为60.84%和1∶12.08,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阳性抗体(GMT)均高于灭活组。经观察,减毒活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人体反应均为发热和接种部位轻度红肿,发热率分别为34.75%和39.86%,中、强反应率为8.45%和7.69%,红肿率为1.42%和0.81%,所有发热及轻度红肿者均于72小时恢复正常。结论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针次少,安全性好,是现阶段预防乙脑比较理想的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摸清乙型脑炎具体流行特点,为2007年的乙脑防控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对惠水县2006年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惠水县共发生乙脑病例34例,发病率8.27/10万。结论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最有效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卫生意识,有效防治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宁县8~10月龄应初免的儿童285名,分组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观察人体接种反应,采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减毒活疫苗组(JE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0.14%和1∶30.68;灭活疫苗组[Japanese Encephalitis(JE)Inactivate Vaccine(Vero Cell),JEV-1(Vero)]为60.84%和1∶12.08,减毒活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和阳性抗体(GMT)均高于灭活组.经观察,减毒活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人体反应均为发热和接种部位轻度红肿,发热率分别为34.75%和39.86%,中、强反应率为8.45%和7.69%,红肿率为1.42%和0.81%,所有发热及轻度红肿者均于72小时恢复正常.结论 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针次少,安全性好,是现阶段预防乙脑比较理想的疫苗,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是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引发、由野鼠或家鼠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约为5%。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有该病流行,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每年约5万~8万例,死亡数千例。由于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且控制和消灭鼠类的工作难度很大,因此研究一种特异性疫苗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单位在承担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研制》课题研究中首次发现,沙鼠肾细胞和地鼠肾细胞对出血热病毒敏感,并将筛选的三株抗原性好、免疫原性高的病毒株,分别适用于沙鼠肾细胞、地鼠肾细胞和鼠脑组织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430例,死亡18例,报告发病率为0.11—0.28/10万,死亡率为0.00~0.01/10万,病死率为0.00%~5.88%。每年仍以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0.23%。近5年来广西乙脑主要防控措施:一是2008年乙脑疫苗实施扩大免疫后,广大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每年对预测甄别出的重点地区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为主的防治措施;三是加强乙脑相关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尤其以加强乙脑实验室监测工作为重点。与前5年(2003~2007年)相比发病总数下降了67.77%。结论在加强乙脑常规免疫接种和监测基础上,每年继续对重点地区预测甄别并落实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