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人数约占全身骨折患者总数的1%,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内骨折,主要伴有后柱关节面压缩和移位,在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和交通事故的增多,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2]。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危害性极大,易伴发腘动脉和胫后神经等重要组织的损伤,如果治疗不当,还易导致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此可  相似文献   

2.
吴永忠 《江西医药》2014,(3):216-217
目的:探讨评价膝关节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病人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手术治疗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并根据Hohl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价值。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的Hohl评分为:11例优,4例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关节面无塌陷。结论选择膝关节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后侧解剖复杂,累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通过后侧倒L入路,可显露平台后侧骨块,利用支撑钢板可以固定平台后髁的塌陷骨块,虽已获得不错疗效,但仍出现较多早期内固定失效及晚期关节功能障碍病例。近年来对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研究进一步细化,更合理指导了手术入路及内固定选择。本文就累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的解剖特点、分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治疗该类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34例则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依次为91.18%、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76.4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ROM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内置物外露等情况,术后定期行患肢影像学检查,患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再次塌陷。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内侧倒L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1例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患者,采用后内侧倒L联合入路,其中14例合并外侧柱骨折联合前外侧入路,4例单纯后柱骨折后内侧倒L入路,3例合并内侧柱骨折联合前正中有限切口;后侧柱用有限接触加压钢板或"T、L"型加压钢板,外侧支撑钢板固定。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1例,良8例,可2例,术后无一例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后内侧倒L入路与前外侧或前正中联合入路能较好地显露骨折,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可靠,后柱骨折块可达到充分支撑,可早期进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后柱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7.
曹伟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82+184-182,18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22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其中,10例行胫骨平台内侧治疗,9例行胫骨平台外侧治疗,3例患者行内外侧治疗,分析手术的疗效.结果 X线片显示,骨折处复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9%;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固定松动等.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利于平台后侧骨折复位和固定,配合合适手术路径、技巧和恰当功能锻炼,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骨折类型、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5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7~54岁,平均39.2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4例,后外侧劈裂骨折5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6例,2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后侧内固定物类型:3.5系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6例,3.5系统LC-DCP结合重建钢板4例,1/3管形钢板5例。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4~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全部平台骨折均骨性愈合。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4~12周,平均7.2周;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10~22周,平均16.2周。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按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步态、活动范围、稳定程度5个方面得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熟悉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技巧和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3例,采用腓骨截骨入路,对骨折部进行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所有患者,随防时间12~24个月,平均时间18.2个月。术后未出现关节不稳、肢体麻木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愈合时间9~13周,平均时间为10.8周;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面丢失、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随访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获18~30分,平均28.2分;其中优1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3%。结论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操作科学简便,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膝侧后方入路治疗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例累及后髁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 12例病例随诊12~19个月(平均16.5个月),根据膝关节HSS评定,优7例,良3例,可2例.结论 采用侧后方入路切开复位可充分暴露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直视下复位、固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1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16例均获6~2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按HSS评分标准:优13例,良3例.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良好,关节面未见明显塌陷.结论 后侧入路较前侧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提供了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少见,主要累及胫骨平台的后柱,侧位平片可见明显的劈裂塌陷,CT及三维重建可见后内髁以劈裂为主,后外髁以劈裂塌陷为主,可合并腓骨头骨折。回顾张家口市第二医院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联合后内、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3.1岁;左侧3例,右侧2例。外侧半月板撕裂2例,合并腓骨头骨折2例。伤后就诊时间4~18h。4例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15.2依1.3)v s(18.7依2.2)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v s 25.0%),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 vs 65.0%,90.0% vs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逸飞  周业金 《安徽医药》2019,23(3):554-556
目的 探讨经膝关节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单独性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对11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病人进行钢板固定治疗,男4例,女7例;年龄45.8岁,年龄范围18~7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其它伤3例,合并伤:合并腓骨小头骨折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 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获12~31个月的随访,平均17.2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腓总神经损伤、无手术切口感染、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无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移位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16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资料。男11例,女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2岁,根据X线片及3DC7分型,16例患者均为后外侧柱单纯关节面塌陷骨折。A0分型4B2.2.4型。手术经后外侧"L"型切口。复位骨折,必要时值骨,应用"T"或"L"型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骨折处。术后随访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定患肢功能,同时应用术后X线及CT片评估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愈合,无感染,无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2.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个周,平均9.3周。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89~98分(平均分为92.4分)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内固定物意外。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度为112°~145°(平均131°)结论后外侧"L"型切口应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外侧骨移位性骨折安全,有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纳入研究,均行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对其完整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术前健侧与术后当天、术后当天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后倾角(PS)、内翻角(PT)、手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患者术前健侧与术后当天、术后当天与术后1年胫骨平台PS与P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2±1.03)个月,术后钢板固定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优26例(50.00%),良19例(36.54%),可5例(9.61%),差2例(3.85%);术后切口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没有产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者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可获得确切疗效,促进膝关节活动与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实施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2例,通过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分析其膝关节评分优良率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度。结果 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1.26±1.15)周,患者膝关节评分优良率高达88.10%,其中优24例,良13例,差5例。术后6个月平均膝关节屈曲度(124.03±12.21)°。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手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1年9月一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患者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并且采取后路同前内侧、后路同前外侧联合入路,前侧锁定钢板和后路小钢板联合进行固定,并且对患者进行植骨。结果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为:优18例,良11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为78.4%;手术后进行x线检查,可以发现:24例患者实现解剖复位,13例患者实现功能复位;有2例患者的切口皮缘发生坏死,经过后期的创伤清除基本实现愈合;手术结束后进行随访随访,可发现:骨折的愈合时间在5~10个月不等,平均的愈合时间为8.2个月;且治疗结束后未出现断钉、钢板松动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三柱分型可以辅助进行手术人路及固定;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骨骼折前后联合小切口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行之有效,可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胫骨平台骨折是波及关节的骨折,处理不当会造成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性的破坏,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和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1].本文将近年来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等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 本文拟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文献,汇总、归纳,探讨和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损伤机制、辅助检查和诊断、分型与治疗、内固定物进展等方面.结果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中,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损伤机制和诊断治疗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后柱骨折主要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三分之一.传统分型方法不能准确分型,临床易漏诊.手术入路主要采用后侧入路(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临床应用应掌握各入路指征,目前尚缺乏被广泛接受的胫骨平台后柱内固定材料.结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在分型、手术入路、内固定材料选择上仍有争议,尤其是研制出符合胫骨平台后侧解剖学形态的内固定物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急切需求,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上,应正确判断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损伤情况,充分考虑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各病例间不同的损伤机制、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患者全身情况不同,制定的手术方案也不尽相同,以争取最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