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研究成囊条件对微胶囊指标的影响,并考察该产品对德国小蠊的防制效果.方法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剂,并通过强制接触、模拟室内及室内现场等实验评价该产品效果.结果 明胶是较为理想的成囊助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5%时农药有效成分的成囊包封率可达97%以上,囊形均匀、圆滑,囊径和囊壁厚度适中;毒死蜱·氟虫腈微胶囊悬浮剂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在用量为20 mg· ai/m2时,对德国小蠊的KT50为9.8 min,24 h死亡率为100%;产品具有突出的持效性,用药后90 d再接触试虫,14d杀灭率仍可达100%,明显高于对照乳油产品(80.5%);现场实验效果表明,用量为20 mg· ai/m2时,对德国小蠊30 d杀灭率超过99%,有效时间可达1年.结论 毒死蜱和氟虫腈经微胶囊化后对德国小蠊具有良好的击倒性和突出的持效性,可有效减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  相似文献   

2.
作者使用虫菌畏对29艘船舶进行了蒸熏,并随机抽样9艘船舶做了杀灭蟑螂效果观察;对4艘外国籍船舶在蒸熏前及蒸熏后30天蟑螂密度调查,从6~30只/分钟降至0;对5搜船舶蒸熏后蟑螂卵孵化观察,30天后均无孵化。虫菌畏杀灭蟑螂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探讨影响灭蟑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的灭蟑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药物,采用滞留喷洒法和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评价灭蟑效果。结果灭前6种不同类型场所蟑螂的侵害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Х^2=71.0543,P〈0.01)。其中:农贸市场最为严重,侵害率达85.45%;其次是五小店(41.33%);机关单位相对最低(11.76%)。灭后6种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Х^2=92.5739,P〈0.01)。其中:学校的灭蟑效果最好,灭蟑率为92.67%;其次是农贸市场和宾馆酒店,分别为77.88%和76.26%;五小店相对最差,灭蟑率只有54.17%。结论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场所受不同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较好的场所,灭蟑相对较易。其次,与不同类型场所灭蟑时的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工作力度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灭蟑效果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控制列车上蟑螂危害,延缓其抗药性的产生,笔者选取两种灭蟑毒饵在旅客列车上进行灭蟑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物飞鹰灭蟑胶饵(锦州市德泉消杀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成分为1.5%残杀威。高效灭蟑灵(沈阳迪克消杀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有效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应用长效微胶囊杀灭船舶蟑螂的试验结果。抽选泉州港籍国际航线同型铁、木轮各2艘作为实验组,并设对照组,试验组经长效微胶囊处理1个月后,蟑螂密度下降87.79%,对照组密度上升13.86%,连续观察6个月,试验组保持下降密度为96.07%,对照组密度上升31.86%。另外选择同型两艘铁轮做持效对照观察,结果为二氯苯醚菊酯乳剂不如长效微胶囊。通过应用观察,作者认为长效微胶囊是一种较适合于杀灭船舶蟑螂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虫腈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钠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以6个剂量的氟虫腈灌胃染毒,观察急性中毒后小鼠行为改变、重要脏器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死亡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显微图像技术检测中毒小鼠大脑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γ-GABA)阳性神经细胞的分布和含量。小鼠经氟虫腈(90mg/kg)灌胃0.5h后腹腔注射地西泮和苯巴比妥钠,观察并比较各治疗组小鼠的死亡时间和生存率。结果各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电镜下可见大脑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核膜间隙轻度扩张,神经胶质细胞空泡化,神经纤维呈脱髓鞘样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氟虫腈急性中毒小鼠大脑皮质的谷氨酸平均阳性细胞数目(N)和阳性细胞面积比(Aa%)明显增加,但皮质和海马CA,区GABA阳性细胞的N和Aa%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地西泮、苯巴比妥钠治疗后小鼠生存率均为58%。结论氟虫腈急性中毒小鼠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造成中枢神经细胞的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该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递质过度表达有关;早期应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对氟虫腈急性中毒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康星杀蟑胶饵对旅客列车蟑螂的杀灭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康星杀蟑胶饵对旅客列车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对南京至广州的1311/1312次旅客列车进行现场灭蟑试验;结果:施药前蟑螂密度各车厢平均为200只/15min,施药后1d,10节车厢共发现死蟑13416只,密度下降率平均为93%,5d后密度下降率在99%以上,15d后各车厢未见活蟑;结论:康星杀蟑胶饵对旅客列车灭蟑效果好,达到了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方法采用滤纸法了解接触毒性,采用滤纸法和木块法了解驱避性,采用木块法了解选择取食和强迫取食毒性。结果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同时,在较高浓度下,氟虫睛对黑胸散白蚁具有一定的驱避性。结论可使用50mg/L及以下浓度的氟虫腈防治黑胸散白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的氟虫腈饵剂对德国小蠊的药效和连锁药效,确定氟虫腈在饵剂中的合理浓度。方法通过健康成虫与取食毒饵后的个体接触测定对成虫的毒性传递,通过健康若虫与取食毒饵后的个体的排泄物接触测定对若虫的毒性传递性。结果氟虫腈饵剂的浓度为0.04%、0.03%、0.02%、0.01%、0.005%、0.002 5%时,60 h内试虫平均死亡率均可达100%,LT50分别为6.74、6.99、7.25、7.84、13.48、16.61 h,饵剂浓度越低,杀灭速度越慢。氟虫腈饵剂浓度高于0.005%时,德国小蠊成虫二次中毒死亡率10 d内可达100%,氟虫腈饵剂浓度高于0.01%时,德国小蠊若虫二次中毒死亡率5 d内可达100%。结论对德国小蠊敏感品系,氟虫腈饵剂浓度高于0.01%时,即有理想的灭治效果和二次传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西泮对氟虫睛急性中毒大鼠毒性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氟虫腈染毒组、地西泮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大鼠急性中毒症状及脑电图变化。结果氟虫腈染毒组大鼠在染毒后(0.20±0.01)h开始出现兴奋症状,表现为姿势失衡、肢体痉挛,后呈阵发性抽搐发作,程度逐渐加重,5只大鼠均死亡,死亡时间为(30.80±19.25)h。地西泮干预组大鼠在染毒后(3.34±0.32)h出现兴奋症状,表现为小抽搐、肢体痉挛,抽搐程度未见加重,5只大鼠均死亡,死亡时间为(61.40±10.45)h,地西泮干预组的抽搐发生和死亡时间较染毒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虫腈染毒组染毒前脑电图各导联为α和β波为主的基础波;染毒10 min左右出现癫痫样波发放,呈阵发性棘波,后出现棘波、棘-慢波、慢波等波形,以棘波为主。地西泮干预组3~8 h出现癫痫样波,放电波形较单一,呈棘波。所有大鼠死亡前均出现尖波。结论地西泮能明显延长氟虫腈急性中毒大鼠抽搐发作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抽搐等症状;地西泮对氟虫腈急性毒性及脑电图的改变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5%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对卫生害虫的室内杀灭效果。方法 强迫接触法。结果 10mg a.i./m^2剂量在玻璃板面对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的持效期达90d;20mg a.i./m^2剂量在木板、水泥扳对淡色库蚊、家蝇、德国小蠊的持效期分别达70d,45d。结论 该药剂对3种卫生害虫具有良好的速杀和持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芳芳  洪雅青  张幸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11-2213
氟虫腈是以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为靶标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果业和家庭卫生。该文从动物实验、人类健康及环境危害3个方面就氟虫腈的毒性研究作一综述,探讨氟虫腈的毒作用机制,并提出目前评价氟虫腈对人类危害存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的杀灭效果,以便对该产品的灭蟑毒效作出评价。方法 按照国标GB/T17322.8-1998和GB/T17322.11—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模拟现场》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现场及现场的毒效观察。结果 室内有选择和无选择的100%死亡时间均为72h,LT50分别为13.7h和11.7h;模拟现场100%的死亡时间为102h,LT50为20.4h;现场实验投药量按0.8g/m^2和0.4g/m^2,3d蜚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2.3%和63.6%,30d蜚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9.2%和89.0%,投药量0.8d矗60d的密度下降率为98、3%。结论通过室内、模拟现场和现场的效果观察结果证明,拜灭士蟑螂胶饵对德国小蠊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该产品对蜚蠊具有用量小,作用强,持效长的特点,对人畜使用安全且对环境影响极小,适用于幼儿活动场所、高档宾馆及高档电器设备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氟虫腈原药的毒性。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氟虫腈高(25mg/kg)、中(10mg/kg)、低剂量组(4mg/kg)和对照组(2%吐温80水溶液),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10ml/kg,每日1次,连续染毒90d。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被毛蓬松等症状;中、低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各组大鼠体重、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尿蛋白、尿糖、酮体、红细胞、白细胞、胆红素、比重、pH值、亚硝酸盐、尿胆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雄性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高、中剂量组肝细胞点、灶状坏死;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体积增大明显,浊肿,胞浆疏松或变空,少数肝细胞明显变大近气球样变。低剂量组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论氟虫腈原药具有肝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为4mg/(kg·d)。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采用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12.5%拜虫杀悬浮剂,在医院内不同场所进行的现场灭蟑螂试验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医院蟑螂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为90.5%,RPI值为0.12,医院灭蟑螂工作通过考核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白蚁诱杀盒(含氟虫腈)防治香榧树白蚁后,检测氟虫腈在香榧中的残留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对香榧样品中的氟虫腈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在香榧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66.5%~115.8%之间,相对标准差介于2.2%~15.6%之间,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而香榧样品中氟虫腈残留量检出浓度低于0.001 mg/kg。结论使用诱杀盒防治白蚁后,香榧果实无毒、无氟虫腈残留,符合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研究氟虫腈粉剂对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方法采用NY/T 11532-2006测定强制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测定选择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结果强制性接触时,0.02%、0.06%、0.10%、0.25%、0.50%氟虫腈粉剂的毒性传递级数分别为1、1、2、2、3;选择性接触时,喷粉处理白蚁的数量占群体的比例≥4%,且氟虫腈粉剂浓度为0.1%~0.5%时,毒性能有效传递到2 m外的个体。结论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毒性传递性,强制性接触时,浓度越高,毒性传递的级数越高;选择性接触时,氟虫腈粉剂的最佳浓度在0.1%~0.5%之间,且喷粉处理的白蚁数量不宜低于群体数量的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优化检测条件:用乙腈进行样品提取,选择C18固相萃取小柱和无水硫酸镁对提取样品净化后进行液质联用检测。结果经过优化后液相条件:流动相由2mmol/L的甲酸铵水溶液和甲醇组成,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在C18反相色谱柱中进行分离,进样量为4μL。质谱条件:离子源采用ESI负离子,通过SRM模式对样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进行定量检测。优化后,氟虫腈及其代谢物在0~20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0.9993,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0.2~0.4μg/kg和0.66~1.32μg/kg。实际样品中添加4.0、20.0、40.0μg/kg 3个质量浓度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76.60%~98.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3%~3.41%,符合定量检测要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满足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滞留喷洒杀虫剂多以含氰基菊酯类杀虫剂为有效成分,其活性高,但一般刺激性气味较大,同时由于类似药物长期反复使用,其抗性水平不断增高。为此,研发新型杀虫剂交替应用很有必要。近年,氟虫腈制剂的开发具有代表意义,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与菊酯类杀虫剂作用机制不同,现将氟虫腈理化性质及其喷射制剂对蟑螂的药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