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期隐匿的止、凝血异常,缺乏特异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新型早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对评估围手术期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TAT、t-PAIC、PIC、TM等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围手术期VT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 ,它的存在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形成和溶解 ,可作为反映体内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1 ] 。利用抗 D-二聚体 (不抗纤维蛋白和凝血因子 )的单克隆抗体包被乳胶颗粒进行凝集试验 ,是对血中 D-二聚体的定性检测 ,阳性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 ,有助于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 ,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有价值的指标 [2 ] 。目前 ,国内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病人急性发作期血浆 D-二聚体的定性检测报道很少 ,现将我院对6 8例肺心病人 D-二聚体的定…  相似文献   

3.
血栓前状态 (PTS ,prothromboticstate)是指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等所含的相关因子发生变化或血液流变学发生了改变所致的易于形成血栓的一种病理状状。它包括以前称的高凝状态和易栓症 ,血栓前状态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血栓形成。大量研究表明心房颤动存在血栓前状态 ,通过检测PTS分子标志变化就可以预测血栓高危患者。1 PTS常用的分子标志物及意义[1]1 1 表示高凝状态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有凝血酶片段 1+2 (F1+ 2 ) ,凝血酶 -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TAT) ,纤维蛋白肽A(FPA)和抗凝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对10 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4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 :Ag、血浆GMP 14 0、D 二聚体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t PA活性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及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Ⅻ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因此血浆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是筛查与诊断血栓性疾病最常用的指标,凡是疑为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均有必要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妊娠期女性血液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因此血浆D-二聚体随着临产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国产试剂盒检测D-二聚体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D-dimer)是经因子ⅩⅢa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可应用Lstex法和ELISA法检测血浆、血清和尿液中的D-二聚体浓度。D-二聚体的升高提示体内纤溶活性增强,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因此,在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病理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运用国产的试剂盒,就D-二聚体在脑血管意外、肝脏疾病、白血病和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状况下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对血栓与止血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血栓及出血性疾病中是最常用的指标,起到了筛查与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血栓性疾病;其中75%是由于心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等疾病的研究表明,作为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之一的纤溶系统活性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AI-1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联系愈来愈受到各学科学者的关注。1.PAI-1的分子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科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取下肢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需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1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管床护士负责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术后观察,A组病人有5例并发了深静脉栓塞,B组病人无一例发生深静脉栓塞.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糖尿病患者血栓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Ag、GMP-140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t-PA活性降低。结论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和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存在高凝倾向,病人容易在肾静脉、外周静脉甚至动脉形成血栓。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有价值的指标。为了解小儿NS患者血栓形成情况,我们检测了44例小儿NS患者血浆D-二聚体,并对其临床意义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折病人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折病人常有脂肪栓塞,因活动情况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可使病人凝血机能激活而呈高凝状态。D-二聚体检测近年来已被列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筛选检查项目。在临床上,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以使用小剂量肝素作为预防性处理。本文对145例骨折病人进行了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的检测,并对应用药物前后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创伤骨折后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致死性的肺栓塞。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及转归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临床上可通过一些检测手段进行检测,最敏感、最有价值的指标应该是血栓弹力图。干预它的形成理论上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干预的方法各有优势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 Ⅲ a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升高提示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和凝血酶增多,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含量检测,旨在进一步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及纤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D-二聚体反映着继发性纤溶的增强,是唯一反映凝血和纤溶的理想指标,在临床上已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D-二聚体是纤溶酶作用于交联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1]。其水平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特别是对静脉血栓形成(VTE)高度敏感,在VTE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孕期在胎盘产生的激素参与和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下,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为分娩做准备。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由于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后胎盘剥离面血管内迅速形成血栓,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机制。血浆D-二聚体是血浆交联纤维蛋白的特殊降解产物,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增高,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相关文献支持,孕期血浆D-二聚体指标检测有助于诊断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血流处于持续的病理性高凝状态,并有继发性纤溶的可能,形成血栓前状态,引起子宫局部组织和胎盘形成微血栓,子宫内膜及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胎盘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最终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反复流产、早产、死产、FGR、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产后大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妊娠期生理正常值及疾病的诊断不同于非孕期。积极预防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是高危妊娠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锋  张金莲  徐杰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4):296-296,298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儿222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74%、重症呼吸道疾病86%、肾脏疾病74%、川崎病71%、新生儿窒息70%、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脂膜炎均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及抗凝剂的使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栓前状态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