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7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采用手法复位、外展皮牵引6例,切开复位1例。术后经3年随访,5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术后并发多发性脑梗塞,患侧臀中肌无力,反复出现脱位而放弃治疗;1例患者牵引治疗出院后再次出现脱位,入院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3年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全髋关节术后脱位主要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其中术中假体安装位置不当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过程中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 0 .5 %~ 12 % [1 ]。我院 1990~ 2 0 0 0年8月共行 THR手术 76例。术后髋关节脱位 4例。发生率为5 .3% ;本文对 4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探讨与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有关的护理原因及预防措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4个关节 )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46~ 76岁 ,平均 6 2岁。 4例患者均为初次行 THR,其中国产关节 3例 ,进口关节 1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 ,骨水泥内固定。术后髋…  相似文献   

3.
刘锋  王文修  张志峰  侯海涛  李桂莲  高红  翟秀英  李平 《中外医疗》2011,30(16):59+61-59,6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统计228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脱位发生在术后1~28d,由假体位置不当、髋部肌肉松弛和康复锻炼不当造成。结论正确安放假体,适当修复软组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防止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闫峰  沈洪涛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79-88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科1999-10—2006-10 13例THA术后髋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HA术后脱位与不良活动密切相关,脱位后分别采用床头手法复位、麻醉下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床头手法复位13例,成功8例,失败5例,其中2例麻醉下复位成功,3例切开复位成功。所有复位患者无2次脱位发生。结论 髓着人工髓关节技术的发展,术后不良活动逐渐成为目前脱位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能有效地防止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程晓雷 《中外医疗》2010,29(32):74-7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髋关节疾病。结果 3例病人出现脱位。结论熟练掌握全髋置换术手术要领,选择好合适的人工关节是防止术后脱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病例180例,出现人工关节脱位6例,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子云 《重庆医学》2008,37(11):1167-116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7年10月18例人工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本情况及脱位因素。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多由于假体位置安置不当、髋部软组织松弛和康复锻炼不当造成。结论术中注意手术技巧、正确安放假体、重视髋部软组织修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地防止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任伟民   《中国医学工程》2013,(9):123-12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容易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选取本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脱位的患者34例,对脱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防治方法。结果本组34例全部复位成功;20例患者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全部复位成功;4例患者给予单纯切开复位治疗,同期进行内收肌松解;2例患者进行大粗隆骨折钢丝内固定股骨柄松动治疗,并重新安装、调换人工颈,同期进行内收肌松解治疗。复位后进行疗效评价,优20例(占58.82%),良8例(占23.53%),中6例(占17.65%),差0例(占0%),优良率82.34%。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外展肌力缺乏、髋臼位置不良、软组织张力不足等,复位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情况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提高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笔者对163例采取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月~9年,发现共有5例患者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结论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不当,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肌力不平衡,是本组病例发生早期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原因。一旦发生早期脱位,应及早复位,对于反复出现的脱位,明确病因,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习惯性脱位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习惯性脱位的原因、处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991年9月~2000年1月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习惯性脱位患者的病因以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平均随访6年2个月.结果经过平均6年2个月的随访,11例患者的假体均保持稳定,未出现再脱位.关节总活动度平均197°.Harris评分平均89分,其中优5例,良4例,可2例.1例患者术后3年因髋臼后缘骨赘形成压迫坐骨神经而行手术治疗.结论髋部多次手术史、外展肌力弱及假体位置不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习惯性脱位的高危因素.对习惯性脱位早期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髋功能,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仲飙  蒋垚  翟伟韬  张先龙 《上海医学》2002,25(Z1):11-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1996年4月~2001年10月完成的87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脱位发生在术后1~25 d,由髋臼假体安置不当、股骨粗隆骨折、髋部肌肉松弛和康复锻炼不当造成.结论术中选择适当入路、正确安放假体、适当修复软组织,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地防止早期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第4代陶瓷界面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和临床随访(平均10个月)的结果。方法 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第4代Delta大直径陶瓷 陶瓷股骨头假体系统行人工THA,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对35例实施第4代陶瓷界面THA手术的患者进行疗效随访,21例获随访,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3±21.4)岁(28~77岁),平均随访时间(9.7±7.2)个月(2~22个月),平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87.9分。结论 在THA中应用第4代陶瓷界面平均10个月以上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9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再次脱位采取的措施.结果 术后经6个月至8年随访,其中7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伴有偏瘫患者反复出现脱位,另1例在6个月内再次出现脱位后经限制患髋活动,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假体脱位23例,对该23例病人做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是否松动及假体位置,分析脱住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做稳定试验。手法复住成功且稳定者,胫骨结节牵引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原入路切开,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调整offset值及部分假体组件,对已稳定者行关节囊修补,胫骨结节牵引4—6周,对仍不稳定及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结果:23例脱位患者,1例假体松动,其余22例中10例手法复住治疗成功。12例手法复住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7例行切开复住关节囊修补,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offset值,2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1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置。1例假体松动及2例切开复住后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最佳对策。方法:对我科在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中,脱位距手术时间最短1天。最长20天,平均10天,脱位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4例,骨水泥型假体2例。脱位原因,髋臼假体角度不良4例,骨水泥技术不良1例。运送不当1例,脱位后治疗方法,徒手复位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例,下肢皮牵引1例,切开髋臼翻修4例,随访6个月-7年,平均3.5年。根据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距离及X线片特征,进行功能评价,优良率83.33%。结论:最佳对策是正确安放髋臼假体的位置和角度,采用现代骨水泥技术和运送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髋置换(THA)术后早期康复对患者出院时功能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9例。康复治疗组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手术侧髋主动活动范围(AROM)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并对影响AROM和FIM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康复治疗组出院时AROM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FIM中生活自理、转移、运动三项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的新方法。结果:300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中有3例发生术后早期脱位,无因假体位置不良行翻修术者,脱位病例经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3周未再发生脱位。结论:术后早期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第二大并发症。若假体位置安放正确,采用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髋关节是一种好方法,假体位置不正确,反复脱位是早期翻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2月先后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功能康复护理要求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功能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心理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反应,不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自理能力下降;干预后观察组在应对心理反应,降低焦虑和抑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自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干预相结合,对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髋关节功能康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4年6月运用后外侧小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并与同期运用传统后外侧切口45例在切口大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出血总量(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6 h自体血回输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5);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易接受及易于临床开展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2年10月,共12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评估,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2例患者中,假体位置不良3例,软组织张力异常5例,假体位置异常伴软组织张力异常3例,患者活动超过安全范围1例。5例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患者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假体调整后未再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脱位的主要原因。对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患者,关节囊修补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