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母乳是新生儿营养的"金标准",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母乳性黄疸(BMJ)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成为黄疸住院患儿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收治的65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iaundiee,BMJ)由美国人Arias及Gartner等于1960年首先报道,近年来由于大力推广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疽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我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因皮肤黄染就诊的患儿536例,由于其他疾病就诊的黄疸患儿未在此列,其中172例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占32.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颖 《吉林医学》2008,29(11):939-940
目的: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诊断标准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只能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鉴别,逐一排除后做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也可以进行试验性诊断。结果:对轻度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3d,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的50%,占85.7%。中重度母乳性黄疸:对于胆红素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中重度患儿,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乳并进行光疗,配合药物治疗,血胆红素降至原来安全范围。结论:母乳性黄疸其主要特点是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临床分早发型与迟发型。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茵栀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爱婴医院创建 ,母乳喂养的普及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如何治疗母乳性黄疸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院于 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8月试用茵栀黄与妈咪爱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 1 1 6例 ,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6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系我院儿科门诊、住院患儿 ,其中男 6 2例 ,女 5 4例。生后 2~d 35例 ,1 1~d 6 9例 ,2 1~ 2 8d 1 2例。早产儿 4例 ,足月儿 94例 ,过期产儿 1 8例。完全性母乳喂养 1 0 8例 ,母乳为主偶加牛奶 8例。早发型 (生后 2~ 5d出现黄疸 ) 71例 ,迟发型 (…  相似文献   

5.
母乳性黄疸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太航医院儿科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45例黄疸患儿,其中母乳性黄疸48例,占33.1%,48例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停母乳3d~5d结合辅助治疗1周黄疸消退:结果:4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预后良好,无1例发生核黄疸,不必特殊治疗。结论: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黄疸中比例较高,在提倡纯母乳喂养的当今社会,对于母乳性黄疸最重要的诊断、治疗措施是暂停母乳,若经治疗效果不满意尽早考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王炜 《吉林医学》2011,(7):1352-1353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选择2001年~2005年20例黄疸患儿,其中18例门诊患儿2,例住院患儿,进行诊断性试验,停喂母乳48 h,黄疸明显减退,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对门诊患儿停止母乳喂养,口服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住院患儿给予综合治疗,随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例患儿通过治疗后1,8例患儿平均治疗7 d2,例住院患儿,其中1例治疗4 d1,例治疗5 d,血清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为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减轻后继续母乳喂养)、蓝光照射,并辅之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病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但愈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由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院儿科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01例黄疸患儿中有98例为母乳性黄疸,几乎占50%。本研究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翠平 《医学文选》2003,22(3):351-351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和母乳喂养日益普及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我院 1 999年 4月~2 0 0 2年 4月诊治母乳性黄疸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母乳性黄疸 5 6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及分型 [1] ,其中男 35例 ,女 2 1例 ;足月儿 5 2例 ,早产儿 4例 ;出生体重2 4 0 0~ 360 0 g;就诊日龄 4~ 2 8d;5 1例纯母乳喂养 ,5例母乳为主 ,偶加少量奶粉。早发型 1 5例 ,占2 6.8% ;迟发型 41例 ,占 73.2 %。患儿的精神、反应、吃奶、活动、睡眠、哭声及大小便均正常。查体除皮肤、巩膜黄染外 ,无阳性…  相似文献   

9.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近年来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为 7.7%。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对本科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6月诊治的32例母乳性黄疸作一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1例。年龄 7~ 30d。孕周平均 38.9周 ,出生时体重平均 315 0g ,lminApgar评分平均 9.5分。顺产 2 9例 ,剖宫产 3例。7~ 14d 10例 ,15~ 2 8d 15例 ,>2 8d 7例。全部患儿生后均母婴同室 ,完全母乳喂养 ,早发型 (出生后2~ 4d内出现黄疸 ) 14…  相似文献   

10.
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很多,其中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自提倡纯母乳喂养以来,母乳性黄疸逐渐成为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1],因此,我们对五家渠地区2008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150例发生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妈咪爱联合苯巴比妥能有效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母要同室已经开展了5年,母要同室母乳喂养后黄疸患儿明显增加,其中对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也逐渐提高,总结近2年黄疸患儿中的母乳性黄疸26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根据不同的血胆红素值进行不同方案的疗效分析.方法:对34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分为A、B、C3组,分别以中药、中西药、中西药加蓝光照射治疗.结果:三组治疗5天后复查,血胆红素均下降30%~50%,无1例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母乳性黄疸,可根据血胆红素的不同值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开展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3.
汤明旭  ;王凤东 《医学综述》2014,(16):2968-2970
随着母乳喂养日益受到重视,母乳喂养得到普遍的推广,母乳性黄疸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跃居为新生儿黄疸的首要原因。虽然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严重者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由于人们对母乳喂养产生的错误认识,引起临床医师及社会的重视。该文对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防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杨丽敏 《吉林医学》2011,(7):1325-1326
目的:总结了98例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经验,探讨药物促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2010年6月收治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其中56例单纯服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9例同时停喂母乳。对照组33例,继续给予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未予特殊治疗。结果:治疗组65例患儿均治疗有效,平均起效时间1~3 d,黄疸消退时间5~10 d。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母乳性黄疸的消退,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配合停喂母乳可加速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 ,现提倡母乳喂养和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其发病率较前有所上升。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易与生理性黄疸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黄疸相混淆。我院自 1997年至今 ,共收治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3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占同期住院新生儿人数的 5 .6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男女比例为 1.7∶1;早产儿 4例 ,足月儿 2 5例 ,过期产儿 1例 ;日龄为 3~ 6d,平均为 3.8d;所有病例均为母乳喂养 ,平均住院天数为 7.5d。1.2 临床表现  30例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皮肤、巩膜均有不同程度黄染 ,其…  相似文献   

16.
母乳性黄疸1960年由Arias及Gartner首先报告,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无其他原因以血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欧美发病为O.5%~2.6%,日本10%~15%,近年来国内由于对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BMJ)认识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母乳性黄疸是美国Arias于 196 0年首先报道 ,其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 ,母乳喂养越来越普及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有文献报道达 82 .7% ,以往的方法是暂停母乳喂养 3~5天 ,或者采用蓝光进行光疗[1] ,但这些方法均会对母婴带来不便 ,探讨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因此 ,我们于 2 0 0 0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应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整肠生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取 35例母乳性黄疸为整肠生治疗组 ,并以 35例母乳性黄疸光疗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  相似文献   

18.
王丽艳 《中国医刊》2012,47(10):88-89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BMJ)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8例BMJ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至1岁.结果 128例BMJ患儿中,轻度黄疸36例,中度黄疸82例,重度黄疸10例.暂停母乳喂养3天后胆红素水平下降50%以上.随访至1岁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1例听力异常.结论 BMJ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母乳性黄疸有增高的趋势 ,同时也被人们逐渐认识。我科自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收住母乳性黄疸 6 1例 ,经思密达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母乳性黄疸患儿 6 1例中 ,男 36例 ,女 2 5例。汉族 40例 ,维吾尔族 2 1例 ,孕 38~ 40周 ,自然分娩 ,无窒息史。出生后纯母乳喂养 ,乳量充足 ,于生后 3~ 6 d皮肤出现黄疸 ,持续 2周以上不消退。出生后体重增长 ,平均为 (1.11± 0 .44 )kg。精神反应好 ,吃奶好。就诊时日龄 17~ 6 0 d,平均 (32 .96± 10 .80 ) d。入院后查血培养、母子血型、肝胆 B超 ,除外…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2000年我院共收治4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其中男28例,女20例;均为足月新生儿生后即母乳喂养。早发型38例,晚发型10例。入院时仅有20例为新生儿,其余28例已超过新生儿期,年龄最小7d,最大56d。29例为生理性黄疽持续不退,19例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或减轻后又加重,无明显诱因。1.2 诊断依据①生后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②生长发育正常,除外其它疾病所致的间接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正常,HB-sAg(-)。③停喂母乳48~72h后胆红素即可明显降低,如再喂母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