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扰素同源序列结合蛋白 (interferonconsensussequencebindingprotein ,ICSBP)是干扰素调节因子 (IRFs)家族成员之一 ,是一重要转录因子[1] ,主要表达于造血起源的细胞系[2 ] ,在免疫系统和干扰素介导的信号传导中起平衡调节作用[2 ,3 ] ,在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调节作用[4 ] 。Schmidt等[5] 报道ICSBPmRNA在人类髓系白血病尤其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中多呈低表达 ,而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却呈高表达 ,此与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是否有关 ,国内尚未…  相似文献   

2.
最近大量资料显示 ,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 (CDKI)家族成员之一P16蛋白竞争性地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4(CDK4)结合 ,在细胞周期中起着重要的负调节作用[1 ] 。许多研究显示p16外显子纯合缺失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淋巴细胞急变患者中阳性率为 5 0 % [2 ] 。我们对p16基因敲除(p16 - - )小鼠骨髓细胞所建立的细胞系进行了细胞增殖特性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p16 - -小鼠 p16 - -和野生型 (WT ,p16 + +)小鼠由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动物研究中心提供。p16 - -小鼠由Ser rano实验室[3 ] 提供…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累及造血组织中的粒细胞系统。其自然病程是由慢性期发展成急变期,70%患者1-4年内发展至急变期,一旦急变往往3-5个月内死亡[1]。其血液学的主要表现是髓系细胞质和量的改变,但在血小板、凝血、纤溶等方面随着病情的变化,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们通过对正常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患者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相似文献   

4.
P16基因为肿瘤抑制基因 ,它的缺失可见于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 ,P16基因的失活主要发生在淋巴细胞来源的肿瘤[1] 。本文收集了淋巴细胞白血病42例 ,用免疫组化、双重对照PCR、银染PCR -SSCP的方法 ,检测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表达的缺陷。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42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1996年至 1998年本院门诊与住院病人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30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12例 ;男性 2 5例 ,女性 17例。均经形态学、免疫组化确诊。1.2 DNA提取 :取ALL ,CLL病人骨髓或外周…  相似文献   

5.
王丽春  吕晓菊 《华西医学》2002,17(4):582-58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是指没有胃肠穿孔等感染原因而发生的腹膜急性弥漫性细菌炎症 ,又称原发性腹膜炎。SBP通常发生于合并有腹水形成的疾病 ,尤其是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报道SBP在慢性肝病患者的所有医院感染发生中占 59 46 % [1 ] ,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达 2 7 8%~ 38 9% ,病死率约为 50 % [2 ]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 ,对SBP要积极预防其发生 ,早诊断、早治疗 ,降低SBP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而治疗SBP的关键是抗菌治疗。本文对近年来SBP的抗菌治疗进展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类特异的p53单克隆抗体pAB1801,用ABC免疫组化法即生物素-抗生物素法对36例白血病骨髓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突变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56%。p53突变与白血病的类型有重要关系: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p53有较高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53表达较低,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突变p53的表达很低,而急变期可出现类似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突变p53基因表达。研究结果提示p53蛋白表达有可能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P物质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及L615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已发现多种神经肽参与正常和异常细胞的增殖调节,神经多肽P物质(SP)即是其中一种,它主要分布在人的神经系统,已发现SP对小细胞肺癌、类癌瘤有促生长作用[1]。但SP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尚属起始阶段,其对肿瘤细胞生长是否有直接影响,作用方式和特点又是如何则所知甚少。为此,我们以人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小鼠T淋巴细胞白血病L615细胞为模型,探讨了SP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材料和方法1 细胞系、实验动物及有关试剂 HL60、L615细胞由本所实验病理研究室提供,BALBc裸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15近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后骨髓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显带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服用格列卫前后骨髓标本中Ph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用药后9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7例分别在用药3~24个月后染色体检查为Ph染色体阴性,1例用药1个月后其Ph染色体仍为阳性,后失访;1例用药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30%;1例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6个月后其Ph染色体阳性率为70%;1例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1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60%。服用格列卫的CML病人Ph染色体转阴后仍能检测到bcr/abl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77、5.13,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格列卫能有效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并且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人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基因蛋折表达以及它们的表达与化疗的关系,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蛋白。结果表明,52例患白血病细胞Bcl-2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和41%,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P53蛋白表达较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低(P〈0.05),Bcl-2蛋白表达在二间无差异(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随着向急性期转化Bcl-2和P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根据其临床进展,可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加速期和急变期表现为分化受阻,不受髓细胞生成调节因子的调节。研究CML急变的分子机制一直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正>白血病并发假性高血钾症现象,临床上偶有报道[1-2]。现发现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血清钾浓度异常增高,但临床上无高血钾的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检查也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的研究王顺清洪文德彭爱华罗绍凯戴木水戴丽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其急变发生的机制不清楚。近来有人报道人类降钙素基因(Calcitoningene,CT基因)的高度甲基化与不少肿瘤性疾...  相似文献   

13.
P16(MTS1CDKN2)蛋白是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的主要抑制因子,许多白血病细胞p16基因缺失,尤其是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缺失率可达83%[1]。提示p16基因与TALL的发生、发展有关。我们构建了p16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导缺失p16的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以探讨p16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材料和方法1 细胞培养 Jurkat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吴宁华教授惠赠,文献报道和实验均证明其p16基因纯合性缺失,Rb基因正常表达[2]。双嗜性包装细胞PT67购自Clontech公司…  相似文献   

14.
以往研究表明Wilms瘤中WT1基因在体内具有抑癌基因的特性,它在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粒急变期病人的白血病细胞中高度表达,其表达的程度与预后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检测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系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p15^INK4B基因在CpG岛高甲基化对白血病发病机制的重要作用,应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的MSP-PCR的测定方法,测定了p15^INK4B基因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甲基化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p15^INK4B基因操纵区在AML和CML中的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3.9%(26/31)和0%(0/28)。结论提示:甲基化是p15^INK4B基因在AML中主要的失活方式之一,并可在病程进展中出现甲基化,使病情加重,在CML中无基化的发生,说明p15^INK4B基因的功能在CML中可能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与多种基因异常以及白血病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密切相关,其急变的机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骨髓(BM)或外周血(PB)细胞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与共表达及意义.在正常人BM和PB细胞中未检测到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GATA-2检出率分别为91.3%,75%和83.3%,而IgH胚系基因Cμ检出率分别为47.8%,41.6%和5.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AP)和急变期(BC)全部表达GATA-2,其中部分病例表达IgH胚系基因Cμ.47.8%的AML,41.6%的ALL,5.6%的CML-CP和33.3%的CML-AP及40%的CML-BC患者共表达GATA-2和IgH胚系基因Cμ.GATA-2+IgH胚系基因Cμ+AML和ALL细胞表面标志以HLA-DR的表达为主.GATA-2作为造血系统的转录调节因子在白血病中的异常高表达是一个常见现象,胚系基因的活化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白血病发生机制中的另一重要环节.GATA-2与IgH胚系基因Cμ的共表达提示白血病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GATA-2+IgH胚系基因Cμ+白血病(包括AML,ALL,CLL)以HLA-DR的表达占优势,推测其起源在早期造血干/祖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与多种基因异常以及白血病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密切相关,其急变的机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背景:免疫表型为Flk1+CD31-CD34-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外实验研究均证实在单细胞水平可以向造血及内皮细胞分化。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分析其细胞周期及免疫表型,使用RT-PCR和FISH的方法检测其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的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生长,大部分细胞处于G0/G1期,并且高表达Flk1,CD13,CD29,CD44,用RT-PCR和FISH的方法能够检测出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提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基因转化可能发生在比造血干细胞更高的血液血管干细胞水平上。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变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的结论,因此研究急变的发生,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①抑癌基因的缺失、重排和突变;②癌基因的活化、扩增和高表达;③其它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