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腰椎间盘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和退变腰椎间盘的超微结构,扫描电镜下,正常椎间盘的纤维环胶原呈整刘紧密的分层状平行排列,髓核纤维呈无序状排列;退变椎间盘纤维环乃可见平行排列的规律,但结构较松散,髓核纤维粗细不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正常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of intervertebraldiSC)II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及番红“O”染色进行比较。方法对正常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进行番红“O”染色及细胞内II型胶原蛋白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轻度染色,呈类圆形,染色模糊,细胞内仅有极少量荧光颗粒;(2)番红“O”染色:退变盘髓核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染色较淡,形态不规则,细胞突起及胞浆染色不均匀,部分细胞组织结构分解,完整性消失,细胞稀疏,排列混乱,有的可见少量细胞坏死区。结论正常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比较,在退变的椎间盘中髓核细胞数量减少、部分凋亡,髓核细胞内的Ⅱ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陈德胜  李燕  张焱  黄凌燕  金群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9):776-778,I000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影响的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退变组和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各12只,应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病理改变,在电镜下对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正常对照组较多的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增殖活跃,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的细胞减少,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髓核细胞减少较椎间盘退变组程度轻;电镜下正常对照组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不显著,而椎间盘退变组表现为髓核细胞减少,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坏死,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中退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通过光镜、电镜下观察白藜芦醇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有延缓或抑制作用,可为白藜芦醇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Wang WM  Jin DD  Lu JM  Wang B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22-626
目的制备双后足大鼠增龄颈椎间退变的动物模型并研究颈椎间盘自然老化及退变过程中髓核中软骨样细胞的来源及其规律。方法4周龄SD大鼠76只,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0只大鼠通过截除前肢制备双后肢大鼠颈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按术后3、6、9、12个月4个时间段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36只大鼠未予处置,按实验开始后4、8、12、16个月分4组,每组9只。每组大鼠处死后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并制备C4~5、C5~6和C6~7椎间盘中矢状面组织学切片,行HE、番红.0染色,研究观察颈椎间盘退变情况及终板软骨细胞向髓核迁移的规律。结果截除双前肢后,双后肢大鼠全部存活,实验组大鼠术后9、12个月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均出现颈椎间盘退变的典型征象。颈椎间盘老化的过程中,终板的软骨细胞向髓核不断迁移,在髓核、终板与内纤维环的交界区,软骨细胞沿胶原纤维排列的方向向髓核边缘迁移;在髓核的中央区域,软骨细胞平行或垂直于终板向髓核迁移,脊索性髓核向心性皱缩并最终完全被纤维软骨性髓核取代。在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完成得更快、更早。结论双后足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不损伤动物靶器官正常的解剖结构,成功率高、重复性好,符合人类颈椎间盘退变规律;髓核中的软骨样细胞由终板软骨细胞迁移而来,在髓核的不同部位及椎间盘老化和退变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5.
猴异体椎间盘移植--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勇  阮狄克  周勇  隋延仿 《医学争鸣》2000,21(8):957-960
目的:探索治疗椎间盘病变的较好方法。方法选用恒河猴12只进行腰椎间盘两两配对移植,观察术后不同时期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间盘高度术后1-5mo呈下降趋势,6-12mo基本保持稳定,光镜下纤维环和软骨终板形态结构基本完好,有较度退变表现,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及骨坏死现象,透射电镜观察到移植组间盘髓核退变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多,髓核基质中胶原原纤维数量较对照组增多,结论猴异体移植间盘在受体能够存活,移  相似文献   

6.
兔纤维环损伤椎间盘退变模型观察神经长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2种不同方法损伤纤维环诱发椎间盘退变,观察椎间盘退变及神经纤维长入退变间盘的病理过程.方法:分别用11号刀片(刀片损伤组)和16号针刺(针刺组)5 mm深度损伤纤维环,致髓核突出椎间盘退变;在不同时间点采用X线、MRI和组织学方法进行椎间盘退变的评价,免疫组化方法PGP 9.5和GAP 43特异性神经抗体染色观察退变椎间盘神经纤维长入的过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刀片损伤组和针刺组术后2周,受损椎间盘高度和T2信号强度开始逐渐下降(P<0.01),与此同时其组织结构也发生退变,其中刀片损伤组椎间盘退变过程和程度较针刺组快.术后12周纤维环损伤处髓核突出瘢痕组织形成.免疫组化:正常椎间盘仅在纤维环最外层有神经纤维分布且与纤维环相平行;刀片损伤组瘢痕组织表面及深部散在分布神经纤维,深度>1 mm;针刺组仅在瘢痕组织外层及浅部区域有神经纤维分布,且刀片损伤组较针刺组有更广泛的神经长入.结论:5 mm深度11号刀片损伤、16号针刺兔纤维环退变模型在损伤后发生一种进展的逐渐退变过程,而且刀片损伤纤维环退变快,神经纤维分布广而深.这种进展的病理过程可能与源性腰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间盘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型的基于CT图像的CAD建模方法精确建立L4-L5运动节段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椎间盘材料特性和椎间盘高度等参数,建立正常椎间盘模型和轻、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对4种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4种模型之间刚度、髓核内压、后部结构力、纤维环基质最大应力的差异,并比较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变化.结果 各种载荷条件下,退变椎间盘模型刚度均与正常椎间盘模型不同,其中轻度退变模型刚度小于正常模型,而中度退变模型和重度退变模型刚度大于正常模型,且重度退变模型刚度大于中度退变模型;与正常模型比较,轻度退变模型的后部结构力略有增大,而中度退变和重度退变模型的后部结构力逐渐减小;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增加,髓核内压逐渐减小,纤维环基质最大von Mises应力渐行性增大,各指标在5种载荷下表现一致;随着椎间盘退变的加重,椎间盘承载向纤维环分散,椎体、终板外缘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结论 椎间盘退变可导致腰椎活动节段刚度改变,轻度椎间盘退变引起腰椎刚度下降,而中、重度椎间盘退变时腰椎刚度增加;椎间盘退变时腰椎间盘承载与腰椎后部结构力呈现负相关变化;退变椎间盘的承载模式发生改变,椎间盘、椎体、终板应力分布存在向外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腰腿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在细胞水平的主要表现包括髓核细胞退变、髓核细胞外基质退变、软骨终板和纤维环退变.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是保守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微创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其治疗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而致力于生物学功能恢复的方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环穿刺法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经右侧腹膜外入路用弯血管钳夹持16G穿刺针准确刺入L3-4、L4-5、L5-6椎间盘的纤维环,深度控制在5 mm。于术前及术后4、8、12周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组的椎间盘(以L1-2、L2-3、L6-7为对照)行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MRI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从手术后第4~12周,造模后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呈递减趋势,MRI T2WI信号呈现持续减弱趋势(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4、8周造模组髓核细胞逐渐减少,12周组髓核细胞几乎被纤维软骨组织替代,纤维环排列不整齐,与髓核界限不清。结论纤维环穿刺法可以诱导兔椎间盘的缓慢退变,为临床深入研究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SD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的预防效果。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术中透视引导下用27G针头对L4-5,L5-6椎间盘后侧针刺后以微量注射器向椎间盘内注射bFGF 50 μL, 对照组椎间盘穿刺后注射生理盐水50 μL,空白组椎间盘不予穿刺,术后8周3组SD大鼠统一行MRI检查,观察T2加权像腰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改变,以Pfirrmann分级法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取出椎间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MRI结果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及空白组髓核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Pfirrmann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及空白组髓核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髓核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bFGF注射对于后侧纤维环针刺术后SD大鼠椎间盘的退变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athological basis of right atrial fibrillation i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ethods: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of RHD were divided into AF group (n=13) and sinus rhythm group (SN group) (n=16).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linical factors between the 2 group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valve replace-ment, the samples of right atrial appendages were taken an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were made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1) Light microscope: The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the arrangement of myocardium was more disordered in AF group than that in SN group. However, no statistic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cellar hypertrophy degree between the 2 groups. (2) Electron microscope: Mitochondrial crosta broke and dissolved obviously in AF group. The mitochondrial volume in AF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SN group. Volume density, average area and average perimeter in AF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in SN group ; specific surface in AF group was bigger than that in SN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bove factors between the 2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urface density and numerical density on area in the 2 groups. Volume density of myofibril in AF group and S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in SN group. (3)Split of Intercalated disc(ID) gap was found in AF group, and there was marrowing and floccular substance in ID gap. Conclusion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ight atrial myocardium between AF and SN with RHD, these changes may be the im-portant pathological basis for RA fibrillation of AF patients with RHD.  相似文献   

12.
13.
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失神经支配腺体的病理变化,探讨其分泌机制.方法:在摘除泪腺建立家兔角结膜干燥症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于移植术后分别对不同时间失神经支配腺体组织切片行HE染色、S-100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制做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移植后早期可见腺实质部份轻度萎缩变性样改变,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不同程度变性.长期观察腺体结构正常,腺体内可见健康的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电镜观察见腺泡细胞内较多分泌颗粒.结论:移植腺体能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失神经支配腺体未见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黏多糖化学交换饱和转移(glycosaminoglycan 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gagCEST)磁共振成像在腰椎间盘退变早期、定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7例年龄18 ~ 74岁有或无腰椎间盘退变的受试者,观察其L1/2~L5/S1五个椎间盘,共185个椎间盘.将185个椎间盘的T2WI按Pfirrmann分级标准,半定量地分为5级,检测其髓核与纤维环的T2*与gagCEST两个定量磁共振参数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的T2*与gagCEST在不同退变程度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组间差异性,尤其是gagCEST在正常组与早期退变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gagCEST与Pfirrmann分级显示出比T2*有更好的等级相关性(髓核:r=-0.951,P<0.001;纤维环:r=-0.938,P<0.001).结论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技术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可用于对腰椎间盘退变的早期、定量诊断,也可评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椎体软骨终板钙化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 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与对照组 2组 ,每组再分 3个月和 8个月 2个观察亚组。切除造模组动物颈棘上、棘间韧带及分离颈椎后旁两侧肌肉 ,造成颈椎力学上的失衡而诱导兔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术后 3个月和 8个月时分别处死动物 ,取颈椎间盘组织 ,行病理学检查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 ,测定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 退变程度较轻或基本正常的颈椎间盘 ,软骨终板结构良好 ,潮标清晰 ;退变程度较重的颈椎间盘 ,软骨终板发生明显纤维化 ,潮标前移 ,钙化软骨和软骨下骨板增厚。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非常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颈椎软骨终板的不断钙化和骨化导致颈椎间盘营养发生障碍可能是启动颈椎间盘退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兔防御素对耐药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绿脓杆菌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柠檬酸抽提法 ,从家兔中性粒细胞溶酶体中提出防御素粗制品 ,经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U- PAGE)分离纯化。体外采用微量琼脂糖扩散实验 ,观察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 NP2 对绿脓杆菌 ATCC2 785 3及其多重耐药株的抗菌活性 ,透射电镜观察防御素作用后绿脓杆菌各株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采用柠檬酸抽提法和酸性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功地分离纯化出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 NP2 。 NP2 对绿脓杆菌 ATCC2 785 3及其多重耐药株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随防御素浓度升高而增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防御素作用后的菌株细胞膜不连续 ,胞内成分固缩 ,伴空泡形成 ,胞间有大量漏出物。结论 家兔中性粒细胞防御素 NP2 对绿脓杆菌多重耐药株具有杀菌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提示了防御素对靶细胞膜损伤的杀菌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在兔退变椎间盘模型中的作用。方法:用针刺法制作兔退变椎间盘模型,磁共振检查鉴定模型的建立,HE染色计数髓核细胞,TUNEL法染色标记凋亡髓核细胞,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计数凋亡细胞比例,RT-PCR检测Bax和Bcl-2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兔退变模型建立成功,退变组髓核细胞计数低于正常组,凋亡细胞比例高于正常组,退变组抗凋亡基因表达低于正常组,凋亡基因水平高于正常组。结论:凋亡在椎间盘退变模型中存在,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病人的腭咽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20例施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患者手术切除的腭咽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光镜下OSAHS患者腭咽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鳞状上皮肿胀,过度角化,基底层细胞液化性变性;粘膜下层血管扩张,管壁增厚,平滑肌细胞退变;粘液腺增生,腺管扩张,内有分泌物积聚;在透射电镜下横纹肌纤维肿胀,肌丝排列紊乱,Z线疏松,浅染,线粒体肿胀,空化。结论 OSAHS组腭咽组织学改变明显,这可能是神经源性炎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关节软骨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正常及关节炎时关节软骨是否发生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软骨细胞特异DNA的梯形带,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i动脉变化。结果 骨性关节炎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培养3d后,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处于正常分化期的软骨细胞,而未经培养直接分离的部分软骨细胞可见细胞凋亡早期形态学改变。此外,体外培养的牛正常软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不同转移习性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1-5-8F、SUNE-1-6-10B、SUNE-1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细胞外泌体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新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用Exosome提取试剂盒从SUNE-1-5-8F、SUNE-1-6-10B、SUNE-1和NP69培养上清液分离出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验证外泌体形态,BCA试剂盒测定外泌体蛋白的浓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外泌体特异性抗原分子CD63及筏蛋白-1的检测。 结果 3种鼻咽癌细胞系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上清液中均分离出泡状物,在透射电镜下呈椭圆形或者圆形的泡状物。SUNE-1-5-8F、SUNE-1-6-10B、SUNE-1和NP69细胞系外泌体蛋白浓度分别为0.778、0.635、0.788、0.576μg/μL;且所有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经检测均表达特异性抗原分子CD63及筏蛋白-1。 结论 3种鼻咽癌细胞株SUNE-1-5-8F、SUNE-1-6-10B、SUNE-1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P69细胞均产生外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