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等方面.结果 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整,无包膜,内部多呈低回声,有砂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1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中肿块的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120例,诊断符合率为96.0%。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具有外形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回声,后方回声衰减,纵横径比值> 1,砂粒样钙化等特征;小乳腺癌无上述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乳腺癌经超声诊断46例,诊断符合率为92%。典型乳腺癌的声像特征:纵横径比值〉1、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模糊、肿块周边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灶等,但部分乳腺癌缺乏典型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3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乳腺癌在边界、形态、回声分布、后方衰减、钙化灶及肿块内血流回声增多等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 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熟悉其特征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以及其临床病理特性与超声影像学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超声影像诊断技术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探讨100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和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为纵横比大于1,不规则的形态,边缘多有毛刺征,内部回声较低,可见后方回声衰减,伴有微钙化。浸润性乳腺癌中肿块纵横比>1、毛刺征、周围晕环征、微钙化均与ER阳性表达相关,毛刺征、周围晕环征与PR阳性表达相关;肿块纵横比>1、微钙化与 H ER-2阳性表达相关,肿块形态、后方回声变化、血流均与ER、PR、H ER-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相关的病理学基础,某些超声特征与ER、PR和 H ER-2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经彩超诊断的乳腺癌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乳腺癌特征声像图表现:低回声,纵横比〉1,小分叶,毛刺,强回声晕,边缘成角,后方衰减,内部微小钙化,导管结构紊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反映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红  梅华  郑研 《四川医学》2010,31(7):1001-1002
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5例乳腺癌患者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并加以总结。结果典型乳腺癌声像特征为外形不规则,周围高回声环,砂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反映乳腺癌肿块的特征表现,是鉴别乳腺肿块性质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超声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48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内容包括:肿块部位、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粒钙化灶及血流特征。结果典型乳腺癌的二维声像特征: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伴有砂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径比值〉1,但小乳腺癌声像图不典型。彩色多普勒特征: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并具有一定形态特征,且呈高阻血流频谱。结论根据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可提高术前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二维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评价,以找出对乳腺肿瘤诊断过程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出现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并对其纵横比、边缘、后方回声、周围声晕、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肿瘤的二维超声征象有:纵横比〉1、边缘呈毛刺样、后方回声衰减、周围强回声晕、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等。而良性肿瘤则有形态较规则、包膜以及边缘较水滑、清晰等。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超声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的诊断与鉴别性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肿块特征对BI-RADS 3~5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5个乳腺癌与92个乳腺良性肿块超声表现,比较两组肿块间8个超声特征包括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非平行方位、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高回声晕、肿块内部血流、动脉血流频谱RI≥0.7,分析各超声特征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两组间所有8个超声特征包括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非平行方位、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高回声晕、肿块内部血流、动脉血流频谱RI≥0.7在良、恶性鉴别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癌敏感度较高(93.7%),其余7个超声特征敏感度较低,而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癌特异度较低,其余7个超声特征特异度较高,尤以微小钙化、高回声晕,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5.5%、96.8%。结论超声特征边缘不光整诊断乳腺癌敏感度较高,是筛查、随访乳腺结节鉴别其良恶性最重要的征象;形态不规则、非平行方位、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高回声晕、肿块内部血流、动脉血流频谱RI≥0.7诊断乳腺癌特异度较高,是选择活检或手术的重要超声特征。当出现上述8个超声征象之一时,乳腺肿块倾向于BI-RADS 4B级,出现微小钙化、高回声晕或其余六项中两项征象时,应考虑BI-RADS 4C级,两项以上则考虑BI-RADS 5级。  相似文献   

11.
陈菲  李玉宏  吴凤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2,(5):28-29,31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为临床乳腺癌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85例乳腺肿块的超声改变,总结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将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ER、PR及C-erbB-2因子表达结果相对照,分析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及C-erbB-2因子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块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有毛刺、后方衰减的乳腺癌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的乳腺癌有更高的C-erbB-2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性改变,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图像表现,旨在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206例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图像表现(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包膜、纵横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的二维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二维超声对声像表现典型的乳腺癌大多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其诊断符合率为86%,误诊率为4%,未定性率为10%。结论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4月芜湖市中医医院 接受乳腺彩超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66例,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 型(13例)、Luminal B型(29例)、HER-2过表达型(11例)、三阴性(13例)4种分子分型,分析总结4种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分级情况及超声征象,包括形态、边缘毛刺、纵横比、微钙化、后方回声 衰减、血供情况。结果 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转移构成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征象构成比的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三阴性乳腺癌与Luminal A型在形态方面比较,与Luminal B型在形 态、纵横比、后方回声衰减方面比较,与HER-2 过表达型在微钙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在微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4种分子分 型的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超声征象,且有一定的差异性,临床医师可借助超声征象来对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进行预 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35例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乳腺癌中超声显示为形态不规则30例,低回声不均匀31例,低回声均匀3例,混合回声1例,内部出现钙化5例,后方回声衰减23例,肿块内血流信号密度分级Ⅱ~Ⅲ级15例,阻力指数0.7以上10例.结论 二维灰阶声像图结合彩色血流成像检查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超声检查经济、简便、患者无痛苦、无放射损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患有乳腺癌的25例女性患者和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7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乳腺癌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其乳房肿块的形态、边缘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作出描述及诊断。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乳房肿块较规则,基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清晰、光滑,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较少;乳腺癌组患者肿块较不规则,边缘较不光滑,内部回声较不均匀,后方回声不改变和增强较纤维腺瘤组无明显差异,但回声衰减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个别直径较小的肿块外,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王露  陈剑琼  张超学 《安徽医学》2011,32(12):2052-20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或呈毛刺征,内部多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信号。②肿块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分级在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多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0.6%,髓样癌和小叶原位癌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导管内癌中仅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对其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总结其声像特征。结果37例甲状腺癌肿块大小形态不一,大部分呈不均匀低回声,小部分呈等或混合回声;肿块边界多数不清,不规整,个别边界清楚;40.54%显示点状强回声微钙化,10%伴弧形或斑块状粗钙化。结论边界不清、不规整,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并见点状强回声钙化是甲状腺癌较典型的二维声像特征,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特征不全者必须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综合分析,才能提高甲状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三维超声声像特征、三维能量重建及各常见恶性征象的出现频率.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超声声像图,分别在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分布、钙化征、纵横比、后方回声、血流密度、血管走形、汇聚征等方面有着特征性的表现,但这些征象出现频率各不相同,对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有着不同的敏感性.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在三维超声成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