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个月血清PSA。结果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血清PSA下降明显。治疗后6个月达到PSA谷值。结论血清PSA可作为判断PCa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标准,血清PSA再次升高(〉4ng/ml)提示肿瘤发展为非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是预测生存率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我科于 1 997年 9月~ 2 0 0 0年 9月对 2 1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行睾丸切除加抗雄激素制剂 (氟他胺 )治疗 ,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年龄 5 5~ 85岁 ,平均 72岁。所有患者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病理检查证实。临床分期 (美国分期体系 ) :C期 6例 ,D1 期 8例 ,D2 期 7例 (其中 6例为骨转移 ,1例为肺转移 )。 3例就诊时有严重排尿困难且剩余尿超过 60ml,4例有尿潴留且已留置导尿管 ,5例并发骨痛。1 .…  相似文献   

4.
抗炎治疗后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方法:对经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PSA增高(≥4 μg/L)、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NIH-Ⅳ型前列腺炎患者,予左氧氟沙星(0.5,口服,1/d)+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1.0,口服,2/d)治疗2周,治疗后复查PSA和前列腺液(EPS).分析PSA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EPS中WBC≤10/HP为有效,WBC>10/HP为无效)的关系.结果:68例患者治疗前PSA值为(9.76±4.26)μg/L,治疗后为(4.32±2.92)μg/L(P<0.01),其中治疗有效28例(P<0.01).治疗后PSA<4 μg/L的患者26例,其中治疗有效23(P<0.01);治疗后仍PSA≥4 μg/L的患者42例,其中治疗有效5例.结论:抗炎治疗2周后患有NIH-Ⅳ型前列腺炎、PSA≥4 μg/L患者,血清PSA值明显下降,超过1/3患者血清PSA下降至正常而免于前列腺穿刺活检;PSA的下降与抗炎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水平及游离PSA比值 (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0 3例PCa患者及 810例BPH患者T PSA及F/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BPH患者血清T PSA <4、4~及 >10ng/ml者分别占 71.7%、2 2 .1%、6 .2 % ,PCa患者分别为 10 .7%、17.5 %和 71.8% ,两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当F/T值 <0 .16时 ,两组患者血清T PSA <4及 4~ 10ng/ml的例数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但T PSA >10ng/ml的患者 ,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0 .1

10ng/ml时 ,F/T值则无明显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核素骨显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放免法测定的5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和63例非骨转移患者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血清PSA≤10/μg/L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极低,发生率为0.PSA≥20 μg/L者有骨转移的可能,骨转移的发生率为50%.PSA≥40/μg/L者骨转移的可能性极大,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8%.结论:对于新诊断而未治疗的前列腺癌的患者,PSA<10μg/L者无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时不必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PSA≥20μg/L者应常规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查,以早期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手术及内科治疗前后各时间段PSA变化,了解PSA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激素治疗法及手术治疗中意义,是否可作为疗效观察及前列腺癌复发的指标.方法 149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108例,内科激素治疗组41例;正常人4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血清中PSA值.结果 手术组及治疗组在术后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同组对比及与正常人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9个月同其他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12个月同其他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前列腺癌治疗过程中,PSA可作疗效和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百分率在血清总PSA(totalPSA,t—PSA)介于4.0—20.0ng/mL时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4例t-PSA介于4.0-20.0ng/mL的未治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PSA(free PSA,f-PSA),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77例,Pca患者17例,并计算其f-PSA百分率(f/t-PSA)。结果 t-PSA介于4.0-20.0ng/mL时,Pca组f/t—PSA明显低于BPH组(P〈0.01)。以f/t—PSA为0.18、0.22为界值时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3.9%、94.1%,特异度为75.2%、63.7%,阳性预测值为42.5%、37.1%,阴性预测值为95.4%、98.3%。结论 t-PSA介于4.0-20.0ng/mL诊断盲区时,f/t-PSA对诊断Pca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以0.22为界值其敏感度达94.1%,阴性预测值达98.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前列腺癌患者18例,年龄60 ~ 81岁,平均74岁.术前PSA 0.38 ~ 8.73 μg/L,平均5.09 μg/L.均经前列腺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5~6分,临床分期T1c~T2a.采用直肠B超引导下经会阴植入125I粒子治疗. 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7~52 min,平均植入粒子54粒,术后住院时间3~4d.随访时间3~57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失访.随访17例血PSA无进展生存率为100% (17/17),7例随访超过18个月,血PSA水平长期低于0.20 μg/L,其中3例波动于0 ~0.08 μg/L,3例波动于0.02 ~0.12 μg/L,1例波动于0.12 ~ 0.20 μg/L.17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早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后PSA变化模式对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114例接受全雄激素阻断(MAB)联合近距离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PSA变化规律入手,初步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15~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78.07%和68.42%。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PSA倍增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均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分别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可能1.7、3.3和6.8倍。结论:局限高危PCa患者在接受MAB联合近距离治疗后,其PSA能否降至1μg/L以下、能否在3个月之内降至最低值,以及PSA最大缓解幅度能否达到96%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应用Prowess2.42治疗计划系统经直肠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5例,临床分期T2b 4例,T3 1例。Gleason评分7分3例,6分1例,9分1例。术前PSA5.3~8.7ng/ml。结果治疗后随访12—18个月。5例患者PSA明显下降,12个月后均低于0.5ng/ml;术后3个月开始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短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IPSS评分上升,尿流率下降,但3个月后逐渐好转。患者未出现血尿、血便、直肠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6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适用于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好,并发症少,并有较好的放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上皮型钙粘附素 (E cadherin)表达及与PSA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5 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E cadherin的表达 ,分析表达水平与总PSA(T PSA)、游离PSA(F PSA)及F/T值的关系。 结果 E cadherin正常表达 2 4例 ( 43 % ) ,异常表达3 2例 ( 5 7% ) ,E cadherin表达缺失与肿瘤恶性程度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1) ,与患者T PSA、F PSA无明显相关性 ,而与F/T值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E cadherin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发展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接受近距离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122例.年龄48~84岁,平均72岁.l临床分期为,T1c NoMo~T3aNoMo.治疗前PSA 0.9~65.0 ng/ml,Gleason评分5~9分,前列腺体积12~57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3~19分,平均12分.植入粒子30~86粒,活度11.1~19.6 MBq,总活度444 1591 MBq;植入针16~28根.术前2周至术后6个月常规使用α受体阻滞剂,术前1~6个月使用新辅助治疗106例(86.9%).观察治疗后下尿路症状的变化.结果 122例随访3~34个月,平均21个月.急性尿潴留8例(6.6%),保留尿管5~14 d后拔除均可自行排尿;轻度尿失禁10例(8.2%),均在术后2~4个月好转.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或加重107例(87.7%).术后0.5、1、2、3、6、9、12、15、18、21、24及30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或加重者分别为16.4%、80.3%、81.2%、74.6%、42.0%、25.2%、18.5%、11.5%、7.4%、2.5%、3.3%及0.下尿路症状持续时间与治疗前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成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2及0.003.结论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后下尿路症状常见,持续时间较长,但不严重,均可恢复.持续时间与治疗前IPSS评分及前列腺体积相关.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及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避免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4.
PSA,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20例前腺癌病人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以38例前列腺增生症作为对照,评价二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SA界限值定为4μg/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39.5%,准确度为55.2%。PSA界限值为10μg/L时,敏感度80.0%,特异度76.3%,准确度为77.6%。用PSAD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8.9%,准确度为81.0%。结果显示PSAD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PSA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而PSAD与临床分期成负相关。PSA与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血清PSAD与原位PS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与组织原位PSA表达的关系。方法 :参照Gleason标准对 2 5例前列腺腺癌组织进行分级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PSA ,术前 1周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血清PSA浓度及经腹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 ,二者之比为PSAD。结果 :5例高分化肿瘤全部呈强阳性 ;13例中分化肿瘤中 ,4例呈强阳性 ,9例呈弱阳性 ;7例低分化肿瘤中 ,1例呈强阳性 ,3例呈弱阳性 ,3例阴性。 2 5例腺癌PSAD为 0 .36~ 1.5 3(U =0 .75 )。不同分化的癌组织的PSA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高、中分化组的血PSAD与低分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不同PSA表达强度的患者血PSA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癌组织中蛋白酶的破坏造成PSA漏出增多 ,可能与血PSAD升高有关。癌组织PSA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强度不能用于解释血PSA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PSA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PSA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同位素全身骨扫描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了放免法测定的57例前列腺骨转移患者和14例非骨转移患者血清PSA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结果 PSA〈20μg/L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极低,PSA≥20μg/L者有骨转移可能;PSA≥40μg/L者骨转移的要能性极大,结论 对于新诊断而未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PSA〈20μg/L者密切随访PSA;PSA≥20μg/L  相似文献   

17.
PSA及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对无选择性201例无明显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45岁以上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定,并以慢性前列腺炎14例,BPH已作前列腺切除11例作为对照。结果发现:PSA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至70岁以后未再继续增高。PSA>4μg/L者22例,其中11例在B超引导下作前列腺穿刺活检,10例为BPH,1例为前列腺癌。PSA及PSAD对鉴别BPH与前列腺癌价值不大,BPH手术后PSA逐步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8.
对14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10ng/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BPH组)及12例前列腺癌(PC)患者(PC组)进行了术前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测定。结果BPH织PSA值为29.61±15.89ng/ml,DPSA值为0.60±0.36;PC组PSA值为85.89±53.76ng/ml,DPSA值为1.93±1.31,两组间PSA及DPSA。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认为当血清PSA力10ng/ml时.PSA几乎不能区分BPH和PC,而DPSA以0.7为标准值时,其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PSA。同时分析厂造成BPH者PSA值>10ng/ml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近距离照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近距离照射治疗的6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其中联合外放疗11例.患者年龄57~84岁,平均75.2岁.肿瘤临床分期:T1c 12例,T2a 18例,T2b 17例,T2c 14例.Gleason评分平均7分(范围5~9分).随访术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化无复发生存曲线,并以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术前PSA平均为(17.80±14.44) μg/L,术后PSA最低值平均为(1.16±1.15) μg/L.58例(95.1%)患者最低PSA<4.0μg/L,37例(60.7%)患者最低PSA<1.0μg/L,达最低PSA时间平均为术后11.6个月,术后短期不良反应少见(发热、血尿、便血等),长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平均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估计值为41.0个月.接受联合外放疗的11例患者治疗后PSA最低值平均为1.32 μg/L,平均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8个月.PSA所达最低值是否<1.0μg/L对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x2=4.445,P=0.035).结论 近距离照射治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肯定,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后PSA最低值是否<1.0μg/L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