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近虽有多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洋地黄中毒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因此类药物仅属对症治疗,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故临床上寻找更有效的洋地黄的解毒剂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成功研制了“抗地高辛球蛋白”(Anti-Digoxin globulin,以下简称“ADG”),质量指标符合“生物制品法规”规程。我国地高辛免疫学的研究,目前只限于血清地高辛放射免疫测定法,尚无ADG 制剂和应用的报道。现将 ADG 初步动物解毒和保护能力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体会王子超(武城县人民医院253300)关键词洋地黄;中毒;心律失常;治疗洋地黄中毒多以心律失常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形式,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或神经精神症状。笔者统计本院1990年以来445例接受洋地黄治疗的住院患者,发生中毒性心律...  相似文献   

3.
2001-2007年本文作者对22例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镁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①超剂量应用洋地黄史.②病史中较少或没有心律失常.③用洋地黄后心电图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或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当前,洋地黄类药物在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地高辛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2.6nmol/L的168例次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大多数中毒患者的全身症状与心律失常并存;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多样性,且特征性患者的平均血浓显著高于无特征的心律失常患者.分析与地高辛中毒的有关因素,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根据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及肾功能改变,合理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治疗,抢救的目的 .结果 表明:达到潜在中毒、中毒血药浓度的患者,中毒、可疑中毒合并发生率分别为47%和74%.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中毒病死率为4.7%.对洋地黄反应的个体差异大,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临床动态观察结合血药浓度测定,特征性、多样性心律失常有助于中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地高辛——特异抗体具有逆转非免疫地高辛中毒狗的洋地黄毒性作用。Smith报告用净化地高辛——特异碎片治疗一例口服地高辛90片导致严重中毒患者获得成功。近年来,临床上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仍在20%左右,目前赖以治疗洋地黄中毒的药物都是对症性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抗地高辛——球蛋白实  相似文献   

6.
孙利 《吉林医学》2006,27(11):1419-1419
地高辛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具有吸收快,但作用消失也快的特点。维持量地高辛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在一些诱因下仍可发生中毒,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洋地黄中毒原因,不仅能降低中毒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现将笔者近几年遇到的6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26 ̄73岁,平均53岁,其中50岁以上40例;冠心病29例,肺心病28例,风心病11例,伴心房纤颤32例;Ⅱ度心衰43例,Ⅲ度心衰25例。1.2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后均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致洋地黄中毒的原因,提高地高辛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BCB1基因突变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及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洋地黄中毒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达危急值且ABCB1基因检测提示为慢代谢型,在停用地高辛并及时解救25 d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结论:地高辛治疗窗窄且个体差异较大,长期应用地高辛患者应基于药物基因检测及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用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老年人心衰洋地黄中毒的一些特点,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科1984~1988年老年人洋地黄中毒20例,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对象:在100例应用洋地黄者中有20例洋地黄中毒,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6.5岁。冠心病10例,风心病7例,高心病3例,其中Ⅱ°心衰3例、Ⅲ°心衰15例,急性右心衰2例。二、用法:15例先用西地兰0.2~0.4mg 静注,症状稳定后服地高辛片0.125~0.25mg/d,5例入院后即给予上述剂量的地高辛口服。其中合用胺碘酮4例。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洋地黄中毒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洋地黄中毒的原因。方法:观察充血性心衰的老年患者77例临床表现、心电图,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分析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常见原因。结果:老年洋地黄中毒有临床症状者54例(70.13%),心律失常68例(88.31%)。常见原因有低血钾16例,肾功能不全16例,肺功能不全12例,药物影响14例,心肌本身病变8例,7例原因不明,在年龄大、地高辛维持量为0.25mg/d者易发生。结论:老年洋地黄中毒大部分可找到原因,在治疗中应及时处理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原因,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周有华 《海南医学》2002,13(11):38-38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伴快室率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洋地黄是首选药物 ,但单用洋地黄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并不满意 ,地高辛加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CHF伴快室率房颤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科 1998年至 2 0 0 1年 ,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经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物及洋地黄 ;入院后均给予地高辛 0 .2 5mg 日 ,口服 5个半减期 ,静息心率仍超过 90次 分的CHF伴房颤患者 32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4例 ,平均年龄 4 3± 11岁 ,心功能Ⅱ~Ⅳ级 ,风湿性心瓣…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由于对洋地黄中毒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在应用洋地黄的住院病人中,中毒现象高达20~25%,中毒病人的病死率高达5~10%,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洋地黄中毒的易患因素(一)、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地高辛的相互作用奎尼丁在其血清浓度≥2ug/ml 时可使血清地高辛浓度(SDC)提高2~3倍,主要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9岁,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扩大、心房纤颤(Af)、心衰Ⅲ入院。入院时ECG:Af、左室肥大伴劳损、ST-T改变。UCG、X光示左房室、右室均明显增大。血常规、抗O、血沉、肝肾功、电解质正常。住院期间,经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治疗后心衰减轻,以地高辛0.25mg/天维持,间以西地兰静脉推注(静注)。入院后50天全心衰突然加重,ECG示Af伴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PVC)、短阵室性心动过速(PVT,频率180~220次/分,QRS:0.14″),血清地高辛浓度2.9mg/ml,示洋地黄中毒,立即停用地高辛,用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静脉满注钾、镁盐、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并使用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等后心衰减轻,但PVC、PVT仍然存在。7天后因心率增快至130次/分,遂用西地兰0.2mg静注,5分钟后心室率增至180次/  相似文献   

13.
洋地黄中毒与洋地黄用量不足的临床症状相似,准确诊断及时处理非常重要,然而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发展的血浆地高辛放射免疫测定,准确快速,为临床诊断洋地黄中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洋地黄中毒患者,其心电图无任何洋地黄效应的表现,地高辛血浆浓度达中毒标准,经及时处理,挽救了患者生命,特报道如下。患者男性,84岁,因纳差伴恶心呕吐两天于2003年9月13日入院。两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进食后即有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呕血、黑便、心悸乏力、头晕等。既往有高血…  相似文献   

14.
为扩大应用洋地黄中毒的免疫学治疗,运用高亲和力地高辛单克隆抗体IgG及其Fab片段对豚鼠严重洋地黄中毒做了活体毒力逆转试验。全部受试动物(23只)在接受地高辛0.4mg/kg静脉注射后都发生了严重中毒性心律失常。分别使用非特异性单抗IgG和Fab片级进行的阴性对照组动物于中毒发生后10.8±2.35min死亡,特异性地高辛单抗IgG及其Fab片段救治组全部获得成功,两大组各自抢救成功动物数比较,经确地概率法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01)。地高辛单抗IgG治疗组于注射抗体后12.0±2.0min恢  相似文献   

15.
识别及处理洋地黄中毒的几个问题探讨(附2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地黄中毒是各种心力衰竭(心衰)时运用洋地黄治疗中经常遇到的严重问题。国内外报告发生率为8~35%,死亡率为3~50%。本文通过分析29年来本院有病案记录的202例洋地黄中毒病例(其中有两例为正常心脏服地高辛自杀)的多种表现、诱因及三种不同治疗措施的初步比较,探讨如何识别及处理洋地黄中毒的几个问题。一、识别洋地黄中毒易被忽视的表现(一)心衰加重及尿少可能是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洋地黄引起中毒性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35例应用洋地黄出现中毒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适应症掌握不当是基层医院发生洋地黄中毒较多的重要原因,在应用维持量疗法而发生洋地黄中毒的症状多平缓,关键是早发现,早停药,预后大多取决于原发病的轻重.结论 对洋地黄适应症的准确掌握是预防中毒性心律失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伴快速房颤患者70例,其中有些病例用地高辛控制心室率效果不明显,而且很难掌握剂量,容易造成洋地黄中毒或剂量不足。本组选取45例以小剂量美托洛尔加地高辛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临床应用洋地黄治疗心衰过程中约有20%~37%出现中毒,约有3~21%因此致死。故如何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洋地黄中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最常见的洋地黄中毒反应 1.胃肠道反应:主要症状有厌食、流涎、恶心、呕吐、偶有腹泻。 2.心律失常:洋地黄中毒心脏方面的反应主要表现是心律失常,几乎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皆可出现。而且并不比胃肠道症状少见。心律失常可为  相似文献   

19.
国内文献报道小儿误服洋地黄制剂中毒病例甚少,临床上多见于洋地黄慢性蓄积中毒,最近我院遇到一例健康小儿误服地高辛片10片(每片0.25mg),中毒导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抢救迅速恢复健康,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患儿靳××,女性,2岁,因误服地高辛10片后呕吐6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7℃,神志清,烦躁不安,查体不合作,呼吸急促,头颅正常,五官端正、口唇干燥,轻度发绀,哭闹后紫绀明显加重,颈软,气管居中,两侧胸廓对称,两肺部清音,呼  相似文献   

20.
洋地黄在临床上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其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地高辛作为洋地黄类中的缓效类制剂,因其口服维持量可在体内蓄积达到治疗浓度水平,且较安全而被列为长期治疗老年人心功不全的首选药。但因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较小,在老年中应用时如用药剂量,给药方法掌握不当,就易发生中毒,且诱发心肌梗死嵋0。本文介绍了我院自1998~2005年因服用地高辛诱发心肌梗死的病例共32例,并对老年人在应用洋地黄的过程中需加注意的事项,发生洋地黄中毒的诊断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