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对8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随用药品种、剂量及病程变化而变化。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健康人,并呈现稳定的状态,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不同年龄组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液变学改变及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符合CCMDD-2-R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按年龄分组比较,并与16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正常人,脑血流量则显著低于正常人;且与同年龄组正常人比较,结果相仿。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高粘滞现象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提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有助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有无家族史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家族史血液流变学特征。方法:对150例精神分裂症按一级亲属家族史阳性,二、三级亲属家族史阳性,家族史阴性分为三组,比较其血液流变学差异,并与70名健康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呈显著的高粘滞血症,阴性家族史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质显著高于一级亲属家族史阳性患者(P<0.05,P<0.01);全血粘度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家族史阳性患者(P<0.01),一级与二、三级亲属家属史阳性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其与血脂及皮质醇之间可能的联系。方法:对42例抑郁症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表观粘度(b)、血浆粘度(p)及红细胞压积(Hct)等,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皮质醇(Cor)进行测定。结果:抑郁症患者p、Hct及Co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b及Tc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且p与Tch及Cor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综合征,但Tch及Cor对p的升高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汉两民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1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146例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组)和1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BrainMaster脑诱发电位系统进行视觉P300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组P300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除P2潜伏期外、焦虑症组除N1潜伏期外,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汉两民族P300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P300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亦可用于维族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水平与自杀的关系。方法:对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61例抑郁症患者和26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小板5-HT水平并作5年的随访。结果:精神分裂症自杀组血小板5-H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HT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在入组后的5年间有26例再次发生自杀,再次自杀组的血小板5-HT水平显著低于未再自杀组。结论:低血小板5-HT水平可能对预测精神疾病患者未来的自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防脑卒中复发的作用。方法:持续5年用川芎嗪治疗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171例(治疗组),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脑卒中的复发率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与周期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脑卒中复发率、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脑血液循环而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及研究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资料,行血液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行血脂及皮质醇检测,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资料,行相同指标检测,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差异显著,其中10.1/s切变速率血液表观粘度偏高,307.2/s切变速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性指数Tk值、血沉方程K值等则偏低(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液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液表观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流流变指标与正常人相比均偏高,而且血脂及皮质醇指标也存在异常,提示该群体易患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某些化学物质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金属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浆N0、NOS及SOD浓度。结果:患者组血浆CuZnSO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NO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NOS与大体评定量表(GAS)呈负相关;两组N0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N0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而NOS和SOD可间接反映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0.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Ⅰ型(以阳性症状为主)、Ⅱ型(以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其中Ⅰ型组17例,Ⅱ型组10例,混合型3例;健康对照者2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LA)对血浆IL-6、sIL-6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及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Ⅱ型组患者的IL-6及sIL-6R水平均比Ⅰ型组高,其中Ⅱ型组患者IL-6显著高于Ⅰ型组,Ⅱ型组患者血浆IL-13水平显著低于Ⅰ型组;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IL-6、IL-13水平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期抑郁症的血液流变学变异。方法对52例女性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组)和4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12例患者于治疗后进行了复测。结果患者组在全血比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还原比粘度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次,患者组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着血液变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核-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患临床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血浆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首发抑郁症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及差异。方法:入组首次发作且未经治疗的男性抑郁症患者50例(抑郁症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者45名(对照组)。使用听觉Oddball诱发模式测量P300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抑郁症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与精神分裂症组的P300电位均表现为N2、P3潜伏期延长(P0.01),P3波幅减低(P0.01),但两病例组间N2、P3潜伏期及P3波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HAMD评分、精神分裂症组BPRS评分与P300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男性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但尚未发现两种疾病之间存在认知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中强迫症状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伴有的强迫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96年1月~1997年1月住我院的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1例有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34例,用强迫症状调查表及Yale-Brown强迫量表进行调查评定。结果:两组在强迫行为的发生率、强迫行为分及强迫症状总分上有显著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伴有的强迫症状临床特征上有差异,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分别于治疗前,使用奥氮平治疗4、8及12周对80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在治疗第4、8及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治疗第8、12周显著下降(P<0.01),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检验项目,也可用作评价其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1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查,并对其部分血流变学指标测定,以探讨其在诊断老年早期脑梗塞方面的价值。结果:脑梗塞组D-二聚体含量及血流变学中的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认为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同样对老年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抑郁症患者及正常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评价其意义. 方法:收集46例抑郁症(抑郁症组)及38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抑郁症组血浆Hcy水平(13.2±6.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6±2.4)μmol/L.抑郁症组平均血浆维生素B12水平为(334.0±5.7)ng/L,血浆叶酸水平为(5.9±4.0)μg/L;而对照组分别为(344.0±7.5)ng/L和(7.8±3.0)μg/L,均以抑郁症组显著较低(P<0.05). 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从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角度探讨抑郁症的生化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15例抑郁症患者和27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含量及血浆催乳素(PRL)含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DST)皮质醇含量。结果:抑郁症组血小板5-H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基础皮质醇及服地塞米松后皮质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ST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抑制症的5-HT能假说能解释其某些内分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10例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查,并对其部分血流变学指标测定,以探讨其在诊断老年早期脑梗塞方面的价值。结果:脑梗塞组D-二聚体含量及血流变学中的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认为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学同样对老年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