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菌株侵袭力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IEC)生物学特性酷似志贺菌 ,传统的主要鉴定依据是细菌生化反应特征和血清型 ,并用动物实验确证其毒力。但细菌血清型结果并不足以鉴定EIEC[1 ] ,而Sereny实验需饲养实验动物 ,应用不便。检测与菌株侵袭力有关的基因则是鉴定EIEC侵袭力的简便方法[2 ] 。本研究对杭州地区分离的属EIEC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株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与侵袭力有关的ipaH基因 ,同时进行菌株生化特性分析和Sereny实验 ,并与志贺菌株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以探讨分子技术检测侵袭力基因、Sereny实验检测侵袭力表型、菌株特…  相似文献   

2.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产肠毒素葡萄球菌快速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疫层析技术是近 10年来在免疫渗滤技术[1,2 ] 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国内周继文等[3 ] 、曾章新等[4] 用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用胶体金标记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价抗体 ,先制成胶体金探针 ,进而制成检测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层析法 (GICA)检测试纸条 ,用该法检测产肠毒素葡萄球菌 ,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无需仪器及细菌抗原无需进行特殊处理等优点。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试验菌株共 4 7株。其中金葡菌 19株 (其中产肠毒素 5株 ,不产肠毒素 14株 ) ,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3.
8种细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引物筛选与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分型方法 ,可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基因分型并广泛应用于分子微生物学的追踪调查及医院感染的分析[1 ] 。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可对模板序列未知 ,而随机引物可以是任意 1 0个bp的单链寡聚核苷酸片段。本研究以临床常见的 8种细菌为对象 ,各筛选 2 0 0条随机引物 ,并应用反应曲面设计 (RSD)方案[2 ] 对反应体系中关键反应成分 (模板、引物及镁离子 )浓度进行了优化 ,旨在为相关细菌的RAPD反应体系标准化及分型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 .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 2 592 2和金…  相似文献   

4.
定量DNA DNA杂交技术在细菌基因鉴定和分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固相微孔板法 ,因其简便而被国内外微生物学工作者广泛应用[1 3 ] 。但因残留的多糖对DNA包板的影响 ,导致两种DNA杂交后同源性计算的误差 ,有碍细菌的鉴定和分类。液相杂交可避免这一不足。本研究应用一种新的荧光染料SYBRGreen1特异性结合双股DNA的特性 ,并借助偏振荧光技术的敏感性 ,对 10株临床分离菌进行了种间同源性测定 ,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 :5个标准菌株 ,分属于肠杆菌科 (鼠伤寒沙门菌ATCC 13311、普通变形杆菌ATCC 2 990 6、大肠埃希菌S…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细菌16 S rRNA基因特点设计常见病原菌的特异性探针,采用酶显色技术构建基因芯片,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8种细菌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的标准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2份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在16 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 PCR反应的通用引物及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通用探针,利用可变区的差异设计合成特异性探针,构建基因芯片。利用细菌16S rRNA基因设计的PCR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所有8种细菌均获得350 bp的扩增产物。以地高辛标记特异性探针,构建完成可用于8种常见病原菌检测的基因芯片,结果8种标准菌株基因芯片检测均取得了预期效果,对12份痰标本中常规培养阳性7份,其对应芯片检测结果均成阳性,5份常规培养阴性的标本中,芯片结果提示阳性的有3份,其中1份为嗜肺军团菌,2份为使用抗生素后的患者标本。结论设计合成的 PCR通用引物对扩增细菌的16 S rRNA基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构建的基因芯片可用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病原菌的检测鉴定,且对抗生素使用后的临床标本及苛养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所获得基因芯片对于细菌性肺炎的检测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及敏感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0种病原菌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根据细菌 16SrRNA基因的特点[1],设计了一套保守的通用引物 ,并针对每种细菌各设计了两条特异性探针 ,建立了膜芯片技术平行检测病原菌DNA的方法。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和标本来源 :大肠埃希菌EC (ATCC3 52 18和2 592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A (ATCC2 92 13和 2 592 3 )、变形杆菌PM ( 1152 7)、绿脓假单胞菌PSE( 2 7853 )、醋酸钙不动杆菌AC( 12 0 0 4)、肺炎链球菌SPN( 1152 6)由济南市立四院细菌室和济南军区总医院菌种保存中心提供 ,结核分枝杆菌MT(HV3 7R)由山东省胸科医院检验科提供 ,脑膜炎球菌NM( 2 90 19)、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而简便的鉴定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及烟曲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应用通用引物ITS1与ITS4,PCR扩增真菌的内转录间隔区(包含5.8SrDNA),然后将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的单条种特异性异物与引物ITS1结合,对通用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多重PCR扩增,达到鉴定上述菌株的目的。[结果]实验所采用的所有致病真菌,经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均能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而非真菌菌株扩增为阴性;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的3种种特异性引物与ITS1结合进行的多重PCR扩增,只对目的菌株进行了有效扩增,其他菌株扩增为阴性。应用此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菌株,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进行鉴定,也得到特异性扩增条带。[结论]改进的多重PCR技术,更加经济,简单,快速,为致病真菌菌种的鉴定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对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 (依R菌 )研究中发现 ,依R菌在有R条件下生长旺盛 ,在无R条件下的普通L J培养基中出现细菌L型样改变[1]。为此 ,对其进行了动态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4株菌均分离于原确诊为依R菌肺结核患者的痰中 ,重复鉴定均为依R菌。2 .菌株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 :按《结核病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2 ]。3 .培养观察方法 :痰标本经消化离心 ,取其沉淀接种于12B液体培养瓶 (美国BD公司产品 ) ,3 7℃培养 1周后 ,取其菌液 0 1ml接种于中性L J培养管 10支 ;3 7℃培养 ,每周取 1管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不…  相似文献   

9.
细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要求快速和准确的诊断。但是 ,目前对临床病原菌的检测 ,还是应用常规血培养的方法 ,一般需要 4~ 7d时间[1] ,延误了临床治疗。使用基因芯片可以大大缩短诊断时间 ,基因芯片是在PCR扩增基础上 ,利用多种探针对败血症的致病菌种类进行检测。研究证实用基因芯片法检测败血症病原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 ,而且 ,利用本基因芯片诊断败血症不仅可以诊断出此致病菌所属的科或属 ,而且可以诊断到种或亚种。基因芯片正在以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特点将成为一项现代化诊断新技术[2 ]一、材料和方法1.细菌…  相似文献   

1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 spectrumβ- lactamase,ES-BLs)是质粒介导的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一种酶。它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尤其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 [1 ] ,ESBLs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 ,从而造成严重的医院交叉感染和院外耐药菌的扩散。为了解本地区 ESBLs菌的传播和流行情况 ,我们对 1 76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做了 ESBLs检测 ,并分析其对 1 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以便合理的指导临床用药。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菌株 :所有菌株均为我院 2 0 0 1 - 0 1~ 2 0 0 1 - …  相似文献   

11.
痰塔特姆菌(T.ptyesos)隶属于塔特姆菌属(Tatumella)。以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曾命名为“EF-9”群,是根据1981年Hollis等提议而设立的肠杆菌科的一个新属,该属仅痰塔特姆菌一个种,为人类少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此菌所致的人类多种感染,国内已有报道[1-3]。为进一步了解痰塔特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临床分离到的本菌的12个菌株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12株痰塔特姆菌,其中分离自痰液10株、血液1株、脓计1株。二、方法1.细菌分高鉴定细菌分离培养按常规进行[4]。凡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2.
超广谱β-内酰胺 (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尤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代表 [1 ] 。为了解血液病医院 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 ,以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和有效控制 ESBLs的传播和流行 ,我们对 1 62株大肠埃希菌 ( E.coli)做了 ESBLs的检测 ,并分析其对 1 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 所有菌株分离于我院住院患者 ,2 0 0 0年 1月~ 7月送检的痰液、咽拭子、伤口分泌物、血液等标本 ,用法国梅里埃 VITEK-AMS鉴定到种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 592 2。1 .2 药敏纸片 北京天坛药物…  相似文献   

13.
阑尾炎是临床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通常认为该病与细菌感染有关,但L型在其感染的情况报道甚少。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一种细胞壁缺陷型,其致临床各类感染的现象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1]。本研究采集30例阑尾炎新鲜组织标本,进行L型和细菌培养,以了解L型在阑尾炎中的检出情况及其致病性,为临床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1)标本来源:阑尾炎患者30例,年龄19~54岁,取阑尾炎新鲜组织立即送检;(2)培养基:L型培养基购于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细菌培养基及生化管购于浙江军区后勤部检验所。2.方法(1)L型和细菌分离培养:采…  相似文献   

14.
[英]/KolbertC.P…//JClinMicrobiol.-1995,33(8).-2179~2182金葡菌对甲氧西林[OX]的耐药性,取决于位于其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它编码青霉素连接蛋白(PBP2a或2’),该蛋白可降低细菌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合力。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检测mecA基因的液相DNA杂交法,可避免实验室常规技术和其它因素对OX耐药测定结果的干扰。方法如下:将经过24小时5%羊血琼脂培养的葡萄球菌,与一定量的NaOH和SDS混合高温孵育,使其裂解后再冷却后加入Tris—HCI进行中和;在聚苯乙烯试管中检测mecA基因,均以阳性、阴性标准菌株进行对照。本法…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质控工作需要保存各种质控菌株,保证质控菌株的稳定是做好质控工作的前提条件。保存菌种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保存方[1]。常见的有传代培养保存法、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冷冻保存法、冷冻干燥保存法等[2-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许多非苛养菌质控菌株都是生长条件要求不高的细菌,通常用斜面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细菌鉴定常用的试管法(IMViC)进行改良,为实验室鉴定肠杆菌科细菌提供方便、准确的鉴定方法。[方法]配制试剂,分装至安瓿管中,高压灭菌备用;对标准菌株、质控菌株、临床分离菌株共534株进行试验,与试管法进行对比,根据常规方法判断结果。[结果]安瓿法与试管法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用安瓿法进行IMViC试验,简单方便,结果准确,试剂用量小,且能室温长期保存,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细菌鉴定卡保存菌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实验室成功地进行细菌菌种保存 ,对于系统地分析流行菌株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耐药性的变迁 ,以及对医院感染病原学调查、新药临床研究都十分重要[1] 。我们通过对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5月两年多时间冰冻保存的VITEK GNI、GPI、YBC 3种生化鉴定卡共 470 0株常见的细菌 ,选择其中 2 5 8株常见进行复活再鉴定 ,以探讨一种操作简便而又实用可靠的保存临床标本分离细菌菌株的方法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 :2 5 8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5月从痰、血、尿、脓液等标本中分离、纯培养的细菌 ,用V…  相似文献   

18.
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临床感染的常见细菌 ,通常可引起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和重症监护室内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装置的患者的感染。本菌可通过多种机制对抗菌药物耐药[1] 。长期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也是导致本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为了了解近年来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 ,对我院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分离出的不动杆菌耐药状况进行了观察 ,结果显示 ,4年来 ,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我院送检的痰、咽…  相似文献   

19.
TEM-105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一种细菌可同时产生多种 β内酰胺酶 ,因此为了避免多种 β内酰胺酶的相互干扰 ,我们应用肉汤稀释法[1] 对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 4株肺炎克雷伯菌 (Kpn)的TEM型编码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一、材料和方法1 菌株来源和表型鉴定 :4株临床菌株№ 95、№ 96、№ 10 2和№ 10 6为浙江省台州第一医院内科患者痰标本分离的Kpn。经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1] 证实为阳性。2 细菌质粒DNA提取与PCR扩增 :采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根据TEM 1D编码基因序列设计的TEM引物序列为 5′ TTAGACGTCAGGTGGCACTT 3′ (76~ 95 )…  相似文献   

20.
<正>抗原修复技术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成功的重要技术因素,合理选择抗原修复方法可以提高抗原的检测率和染色强度[1]。实际工作中不同的检测抗原需要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寻找一种通用、可靠、稳定的修复方法尤为重要。据文献报道[2],柠康酸酐(一种解蛋白交连剂)作为抗原修复液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抗原修复要求。本文将柠康酸酐抗原修复液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常规应用的抗原修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