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晨峰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2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对比分析2组间AASI及BPV的差异。结果晨峰组AASI、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水平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收缩压、舒张压、24hDSD、dDSD和nDS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SI、d SSD和n SSD为血压晨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晨峰与AASI及BPV有关,存在血压晨峰病人体内的AASI及BPV均较高,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靶器官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微量白蛋白尿(MAU)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1例老年EH患者作为EH组,另选择24例血压正常,年龄≥65岁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24 h、昼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以标准差代表BPV的值。检测MAU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研究BPV与MAU的相关性。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的第50百分位数分为低BPV组和高BPV组,比较2组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组24h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昼间收缩变异性(dSBPV)明显增大(P<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EH组的24hSBPV、24h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与MAU呈正相关(r=0.264~0.492,P<0.05)。高24hSBPV组MAU和年龄较低24hSBPV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SBPV、24hDBPV、nSBPV、nDBPV与MAU显著相关,降低BPV对预防早期肾功能损害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倍博特)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晨峰血压(MBPS)控制和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给予倍博特治疗8周,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对入选病人治疗前、治疗后8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晨峰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 60例病人,经倍博特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血压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晨峰血压升高比值显著下降(P0.05);血压变异性方面优势显著,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DBPV)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倍博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对晨峰血压和血压变异性均能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就诊的65~80岁老年患者220例,按照ABI数值将所有老年人分为正常ABI组(ABI0.9)和异常ABI组(ABI≤0.9或ABI1.3),其中正常ABI组121例,异常ABI组119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和BPV参数。按照血压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95例)和非高血压组(125例),分析比较两组BPV参数及ABI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24 h收缩压BPV、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ABI组24 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收缩压BPV明显低于正常ABI组,夜间收缩压BPV明显高于正常A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AB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BPV是影响ABI的独立危险因素,BPV与ABI明显相关,平稳控制血压对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入选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单纯高血压组97例与高血压伴MS组86例,进行24h动态血压,分析两组的BPV和血压晨峰指标。结果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血压晨峰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结论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BPV以及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62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出BPV各项指标,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各径线大小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MI将病人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32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30例),比较两组BPV及左室舒张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LVMI、BPV、左室舒张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动态血压参数方面,LVH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脉压(nP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PV方面,LVH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均高于NLVH组(P0.05);两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与NLVH组比较,LVH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E/A)、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m)减小,E/Em、Tei指数显著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与dSSD、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dSSD与E/Em、Tei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BPV对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降低BPV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早期预防靶器官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11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A组)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7例(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 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及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组患者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A组(P0.05)。3组受试者24 h舒张压和白天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高于对照组,B组患者夜间舒张压高于对照组(P0.05)。3组受试者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标准差、白天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及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24 h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及血压晨峰高于对照组,B组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血压晨峰低于A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血压变异性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比,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血压晨峰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晨峰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5例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3例,每晨给予厄贝沙坦150mg和氨氯地平5mg;对照组102例,每晨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50mg/12.5mg。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24h平均收缩压(SBP)、24h平均舒张压(DBP)、清晨、白天、夜间SBP和DBP、24h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24h舒张压变异性(DBPV)。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24h、清晨、白天、夜间SBP和DBP、SBPV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DBPV下降(P0.05),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及晨峰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具有更佳的血压达标率、更优的晨峰控制率和更低的血压变异率,更适合于老年晨峰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0.448,r=0.492,r=0.435,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血压变异率(CV)的临床特征及与临床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68例老年EH病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变异率值代表血压变异性(BPV)的值。根据24h收缩压变异率(24hSBPV)的第50百分位数将老年EH分为24h血压变异率低值组(24hSBPV低值组,34例)和24h血压变异率高值组(24hSBPV高值组,3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24h、昼间、夜间收缩压变异率和舒张压的变异率,及两组的临床特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老年人EH病人高24h SBPV高值组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明显高于24hSBPV低值组(P0.05);高24hSBPV高值组总胆固醇(TC)偏高。老年EH病人血压变异率越高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越大,且其增高与病人T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EH病人高BPV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且与高T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既往未治疗或已停止降压药物治疗4周以上,且同时完善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的160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其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根据晨峰血压水平是否超过28.67 mmHg(所有患者晨峰血压水平的最高四分位水平)分为晨峰血压增高组(44例)和非晨峰血压增高组(116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非晨峰血压增高组相比,晨峰血压增高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增大,这4个血压变异性指标与晨峰血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5、0.315、0.316和0.286(均为P0.001);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校正了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血压节律等影响晨峰血压的因素后,除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消失外,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仍显著存在,OR值分别为2.43(1.06~5.59)、2.23(1.16~4.30)、1.32(1.06~1.64)。结论对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下降程度、24 h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变异性均与晨峰血压明显相关。与舒张压变异性相比,收缩压变异性与晨峰血压的相关性更强。24 h收缩压水平、日间收缩压水平和晨峰心率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晨峰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时间给药护理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难治性高血压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联合贝那普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情况、血压变异性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4)。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 BPV)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9%)低于对照组(13.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相比较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临床效果更佳,控制血压更好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234例进行动脉僵硬度检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表示血压变异性,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实测值超过标准值的百分比分为动脉正常组(n=44)、动脉轻度硬化组(n=72)、动脉中度硬化组(n=78)、动脉重度硬化组(n=40),比较四组血压监测数据、血压变异性、血生化指标并分析与ba PWV的相关性。结果:1四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baP WV增高的百分比与患者年龄、24小时收缩压的标准差、24小时舒张压的标准差、昼间收缩压的标准差、昼间及夜间舒张压的标准差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0.210、0.373、0.315、0.306和0.184;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178;P0.01)。3患者年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24小时平均舒张压的标准差、昼间平均收缩压的标准差为baP W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 年8 月至201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 组;再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 h 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无LVH 组相比,LVH 组24 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 小时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 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高于无LVH 组,P<0.05,但两组24 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无差别;与无LVH 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 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5;血压晨峰组LVH 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 h SBP、dSBP 和nSBP 均增高,P<0.05,但两组24 h DBP、dDBP 和nDBP 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 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 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 均降低,P<0.01;而两组24 hSBP、24 h DBP、dSBP、d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 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CAS)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分为CAS组81组、非CAS(NCAS)组45例.患者均行血生化、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①CAS组的高血压病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平均收缩压(24 h、白昼、夜间)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NCAS组(P<0.05或<0.01);两组非杓型血压节律者分别占58.0%、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舒张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密切相关(P<0.01或<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效控制白昼和夜间的收缩压,降低收缩压变异性,可能对改善CAS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脂异常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总胆固醇(TC)水平分为两组:高胆固醇组34例和非高胆固醇组33例,进行24hABP监测,对两组患者的ABP及BP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高胆固醇组相比,高胆固醇组的24h收缩压(24hSBP)、日间收缩压(dSBP)、24h脉压均值(24hPP)、日间脉压均值(dPP)均增高(P〈0.05)。高胆固醇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高于非高胆固醇组(P〈0.01),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非高胆固醇组(P〈0.05)。而两组之间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PV与血脂异常具有正相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失眠病人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老年高血压失眠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平均有效变异差异、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2,P=0.021)。治疗后观察组24 h动态血压、血压晨峰和平均有效变异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变异性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疼、气短、乏力等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和睡眠质量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基础上,养血清脑颗粒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老年高血压失眠病人的血压变异性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子午流注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及内皮功能。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和白天舒张压变异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及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晨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针刺法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血压变异性和晨峰,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以800例合并T2DM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0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研究对象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合并T2DM组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T2DM组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均P0.05);高血压合并T2DM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标准差、血压晨峰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经相关分析发现,患者血糖水平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收缩压标准差、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日间舒张标准差、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标准差、血压晨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增大,提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昼夜血压调节损害较大并可能与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