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薄荷冰棉棒咽部冷刺激加舌咽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薄荷冰棉棒咽部冷刺激联合舌咽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荷冰棉棒咽部冷刺激加舌咽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吞咽困难是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等后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常采用针刺手法治疗,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咽部冰刺激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咽部敏感性、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的活动,二者联合应用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冰刺激和普通针刺,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救治成本.基于不同针刺手段联合多样化咽部冰刺激探讨,试图找到更为规范且有效治疗手段,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薄荷黄芪冰棉棒刺激咽部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护理干预、吞咽相关口腔肌肉自主锻练及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咽部薄荷黄芪冰棉棒刺激治疗。疗程28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1%(95%CI=71.66%~93.56%),对照组为69.57%(95%CI=56.27%~82.8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61 8,P=0.003 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自主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薄荷黄芪冰棉棒咽部冷刺激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优于自主训练的证据符合第二类随机对照试验的条件,其收益为OR=0.48(95%CI=0.18~1.29),NNT=8(95%CI=3.28~30.4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简易气脉冲感觉刺激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给予简易气脉冲感觉刺激治疗,观察组加用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2.86%,对照组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USS吞咽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易气脉冲感觉刺激结合柠檬冰棉签咽部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予舌三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等级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等级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较常规针刺治疗能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脑卒中是目前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脑卒中后发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的几率为47%~73%.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呛咳,诱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可致窒息而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因此,尽早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冰棉棒刺激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72例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7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组74例在针刺组基础上加用冰棉棒刺激治疗,3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3个月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3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3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SS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针刺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60.81%(45/74),针刺组为58.11%(43/74),对照组为59.72%(43/72);治疗3个月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84%(65/74)、75.68%(56/74)、73.61%(53/72)。治疗4周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和对...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针刺廉泉穴配合清音利咽散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试验方法设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廉泉穴,煎服清音利咽散。针刺1次/d,中药每日2次,15 d为1疗程,观察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70%,对照组35.00%,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廉泉穴配合清音利咽散能显著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11.
深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深度对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深刺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分别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窍益咽针法配合咽部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咽部冰刺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窍益咽针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吞咽功能障...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舌咽针刺对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对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汤及舌咽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积分、藤岛-郎吞咽障碍积分及血清P物质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周和6周,治疗组吞咽功能障碍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积分及血清P物质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舌咽针刺疗法可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上调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可能与上述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针灸临床杂志》2016,(5)
目的:应用分期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与普通针刺法对比,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分期针刺组和常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辅以常规针灸治疗及分期针刺法进行康复治疗。在4周及3个月时,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时分期针刺组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65%;治疗3个月时分期针刺组治愈率为33.33%,有效率为95%,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针刺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可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在 30 %~ 5 0 % ,病人常有吞咽反射延迟 ,很容易发生误咽 ,导致异物吸入 ,引起呛咳、肺部感染 ,且吞咽障碍对患者营养的维持 ,疾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严重者甚至须终生依靠鼻饲维持生活 ,是脑卒中康复的不利因素之一。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效果并不满意。自 1999~ 2 0 0 1年我们采用舌针加冰刺激为主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吞咽障碍的诊断及分型 :经过详细了解病史 ,神经系统查体及螺旋CT确诊的急性脑卒中病人中 ,经饮水试验确定吞咽障碍的诊断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低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联合低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并在3个月后随访。观察PSQI量表、AIS量表、SDS量表、5-HT、DA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2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5-HT、DA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血浆5-HT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DA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患者血浆5-HT升高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5),DA浓度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5)。结论针刺联合低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5-HT和D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上海针灸杂志》2019,(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TMS)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TMS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检查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CD4~+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CD8~+、IL-2、IL-6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IL-2、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TM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