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烁烁  胡小英  许华 《新中医》2014,46(5):33-35
许华教授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中医学湿温范畴,邪阻气机、湿遏热伏、邪漫三焦、邪盛毒瘀是该病病机特点。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要法,谨守病机,注重化湿,宣畅三焦,透邪达外,清热凉血,软坚散结,视湿热之轻重、病位之浅深、正邪之盛衰辨治。  相似文献   

2.
张炳立 《中医杂志》2004,45(11):803-805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相似文献   

3.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4.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舍"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遵陈潮祖“膜腠三焦”理论运用解痉法治疗皮肤瘙痒症。膜腠三焦在生理上是津、气升降出入之通道,在病理上是病邪入侵之道路,在治疗过程中是祛邪外出之路径。笔者认为皮肤瘙痒症的核心病机为风挟它邪客于腠理,致膜腠挛急,津气不利,血运为其阻。外邪以风邪为主,风邪郁滞肌腠,不得升散发越,则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筋膜腠理挛急不舒,以致气滞、血郁、湿阻,显现为红斑、风团、瘙痒等症。临证运用解痉法分型辨治皮肤瘙痒症,可获良效。具体包括:寒郁肌表证,治以调和营卫、柔肝缓急,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合葛根汤加减;风热郁表证,治以疏风散邪、利气行津,方以简化消风散加减;湿热蕴肤证,治以清热祛湿、祛风解毒,方以马齿苋汤加减;火热血热证,治以清热凉血、凉肝息风,方以凉血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以养血补血、补虚止痒,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相似文献   

6.
刘爱民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师从中医名家傅贞亮教授和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皮肤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对中医药防治慢性皮肤病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围绕刘爱民教授辨论湿疹的临证经验,形成“理-法-方-药”完整的刘爱民湿疹辨证论治体系,基于学术交流和经验传承这一目的,通过文献的学习及对刘爱民教授有关湿疹的医案、课件、著作、论文等资料的整理挖掘,运用领悟式分析法,对刘爱民教授辨治湿疹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刘爱民教授认为,湿疹的核心病机为湿热蕴肤,湿热的来源途径主要有外湿、内湿、不内外湿和内外合邪4个方面,以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的辨证模式探究病机来源。刘爱民教授基于审湿求机的辨证论治体系,提出湿疹的治疗方案:病因病机属风寒束表、湿热蕴肤者,治宜宣肺散寒、除湿清热,方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病因病机属阳虚外寒者,治宜温阳宣肺化湿,方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病因病机属湿热蕴肤者,治宜除湿清热,方药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病因病机属脾虚湿蕴者,治宜健脾除湿或除湿健脾,方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或除湿胃苓汤加减;病因病机属风热夹湿、侵犯肌肤者,治宜祛风清热、凉血除湿,方药用消...  相似文献   

7.
《河北中医》2021,43(7)
目的 湿热之邪是当代中医皮肤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湿热之邪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多表现为气分湿热和血分湿热;三焦辨证是将湿热侵入人体从上到下的具体部位来划分,可有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应用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辨治皮肤科湿热证,其中舌象改变在临证辨证中尤为关键,明辨清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是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一类疾病。随着对风湿病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人体质和疾病谱不断变化,很多风湿免疫疾病常见湿热痹阻之证。湿聚热蒸,邪郁病久,病程缠绵,流注四肢关节发为湿热痹。单纯使用清热利湿之法,难以将湿热尽除。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探索,发现分消走泄法可以因势利导、事半功倍将湿热之邪祛除。本文分析风湿病之湿热痹的病因病机及分消走泄法的治疗特点,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痹的临床思路。湿热致痹,蒙上流下,易弥漫三焦,易波及脏腑,分消走泄法最擅其功。在临证中根据病位不同、病邪盛衰,分别以开上、畅中、渗下、利三焦进行治疗,采用三焦分治或合治的方法,因势利导,清利三焦,促邪外出。  相似文献   

9.
白文成 《新中医》2001,33(12):57-58
中医学认为,湿热之邪缠绵难愈,日久易发变证,若素体阳虚者可寒化而伤阳气;素体阴虚或湿热伤津,形成阴虚湿热证。此证多见于一些久病、慢性病患者,若单用清热除湿法会更伤阴津,加重病情。笔者采用养阴清热除湿法治疗,收效满意,现举验案5则,介绍如下。1过敏性湿疹刘某,女,62岁,1999年6月初诊。患者每年5月即周身起红斑,剧烈瘙痒,抓之有渗出液,直至出血方快。西医诊断:过敏性湿疹,用抗过敏药治疗未效。诊见:患者口干口渴喜凉饮,夜热汗出,舌红绛、苔黄腻,脉沉滑数。证属阴虚湿热,治宜养阴清热。处方:生地黄、…  相似文献   

10.
总结李明权教授治疗蛋白尿经验。李教授认为蛋白尿的病机为邪实和正虚,邪实有外邪侵袭、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正虚以肺脾肾亏虚为主,临床将其分为湿热壅盛证、湿热夹瘀证、瘀水互阻证、阴虚湿热证,分别采用清热利湿法、清热利湿加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加利水除湿法、滋阴清热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盛夏感受外邪,多见高热之候,发病急,病势凶,病情重,且多兼时气致病,故时病为多。若感受风热病邪致病,多见邪袭肺卫,郁遏卫气,开阖失司,肺气失宣之候,治宜疏风泄热,透邪外达。病邪入里,则应注意病位及病势轻重,对症施治。若感受暑热病邪,多见暑热燔炽阳明,或伤津耗气,甚则津气两脱,则应清暑泄热、益气生津或予固脱。若感受湿热病邪致病,湿热多蕴蒸三焦,则应清热化湿、疏利三焦。  相似文献   

12.
湿温病证治刍议河南473061南阳师范专科学校卫生所曲占河主题词湿温/中医药疗法湿温病是感受湿热病邪而引起的外感热病,湿热二邪合而为病。湿为阴邪,氤氢粘腻,热为阳邪,耗津伤液,湿与热合,湿包热外,热处湿中,以胃肠为薮,外连肌表,内连膜原,弥漫三焦,郁...  相似文献   

13.
奚九一老师认为糖尿病足筋疽病机为久消气阴两虚,气虚生湿,阴虚损筋;湿郁筋肿,郁而化热,筋腐成疽。辨证多为湿热、湿毒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深静脉血栓多为血热壅盛,腑实之证,治宜清营凉血泻瘀。痛风多为脾肾不足,津液代谢失常,湿热之邪流连于关节所致。治宜健脾补肾,祛湿降浊。丹毒急性期多为湿热下注型,慢性期多为脾肾两虚湿阻型。分别用中药内服、外用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分消走泄法由清代医家叶天士首次提出,主要用于治疗三焦气分湿热病证。痤疮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疾患之一,湿热是本病病机关键,湿热体质亦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内在影响因素。因此,临证治疗可运用分消走泄法以清除湿热邪气,改善湿热体质,并根据痤疮肺经风热、肠胃湿热、脾虚湿蕴等不同证型分别治以疏风清热、宣散湿邪,荡涤肠胃、畅清湿热,益气健脾、淡渗利湿,从宣上、畅中、渗下层面分消湿热病邪,同时兼顾脏腑虚实,以达标本兼治之功。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结合4则验案,分析甘肃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机和证治特点。认为其多因感受湿热毒邪所致,病位在肺,涉及三焦,极易传变,且病变常随着气候地域条件而变。初期邪在卫气,治以宣透清化;发病正值经期者,以化湿透邪解表为先,和解少阳,阻止热入血室、卫气同病;湿郁肺卫者,治以宣散寒湿、清热利咽。愈后续服健脾化湿清热汤剂以祛余邪。  相似文献   

16.
总结张宁教授从六经辨证论治肾性蛋白尿的经验。张宁教授认为治疗肾性蛋白尿应先辨归经,再确定治则治法,并根据兼证灵活加减药物。太阳证以邪犯太阳,肺宣降失职,营卫失和为病机特点,治宜调和营卫以宣解太阳;少阳证以邪犯少阳,胆火内郁,三焦不通为病机特点,治宜疏利胆火,通畅三焦以和解少阳;阳明证以阳明热盛腑实为病机特点,治宜通腑泄热以清利阳明;太阴证以邪入太阴,脾虚湿困为病机特点,治宜健脾温阳利湿以补益太阴;少阴证以少阴心肾俱虚,肾阳衰微为病机特点,治宜补肾养心以温助少阴;厥阴证以邪入厥阴,寒热错杂为病机特点,治宜寒热并调以温清厥阴。以六经辨证为出发点,依据病因病机分经论治肾性蛋白尿,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柴胡汤证病位在胁下膜原,病及肝胆脾胃,为少阳太阴所主,主要病邪为湿热及寒邪伤阳,相火内郁。无论寒邪伤阳,还是温邪内郁,均存在少阳三焦相火内郁,导致少阳三焦失司;太阴脾土失职,三焦不畅,气机不利,气化不行,脾气不运,湿聚饮停,水液代谢障碍。治宜调节阴阳之枢纽,既要领邪外出于阳分,又要防邪内入阴分。  相似文献   

18.
天疱疮病因病机为心火脾湿内蕴,复感热毒之邪;或因湿热内蕴,耗伤气血,出现气阴两伤;或病程日久,过用寒凉,阳气受损,致使脾肾阳虚。湿热毒炽证当以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为法;心火脾湿证重在清脾理脾、泻心凉血;湿邪为患,当责之于脾,详辨"脾为湿困"及"脾虚湿盛";病程日久,易致脾肾阳虚,当温补脾肾;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外治,调护并举。  相似文献   

19.
奚九一老师认为糖尿病足筋疽病机为久消气阴两虚,气虚生湿,阴虚损筋;湿郁筋肿,郁而化热,筋腐成疽。辨证多为湿热、湿毒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治则。深静脉血栓多为血热壅盛,腑实之证,治宜清营凉血泻瘀。痛风多为脾肾不足,津液代谢失常,湿热之邪流连于关节所致。治宜健脾补肾,祛湿降浊。丹毒急性期多为湿热下注型,慢性期多为脾肾两虚湿阻型。分别用中药内服、外用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荣  高云 《国医论坛》2001,16(6):15-15
湿温系湿、热二邪合而为病。湿为阴邪 ,氤氲粘腻 ,热为阳邪 ,耗津伤液 ,湿与热合 ,湿包热外 ,热处湿中 ,以胃肠为薮 ,外连肌表 ,内连膜原 ,弥漫三焦 ,郁遏蒸腾 ,难分难解。故本病的特点是热型稽留 ,缠绵多变 ,治难速效。但如能辨证准确 ,施法合理 ,用药入扣 ,亦未始不能减少其枝蔓 ,缩短其疗程。湿温既为湿、热两合而病 ,亦必两分而愈。故病情虽有卫气营血的传变 ,但治疗则要使湿、热分消。欲分消湿、热 ,不仅要有湿热兼顾、治湿不遗热、治热不远湿的全局观点 ,更要辨明湿之与热孰轻孰重 ,权衡治湿治热的侧重得宜。辨湿热之轻重 ,固宜四诊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