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心血管内科经冠脉造影结果证实的CSF患者73例,另选同期经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NCF)73例。两组入选者均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检查。结果:CSF组HAMA评分明显高于NCF组(17.59?±4.82 vs 10.67?±?3.79,P<0.05),CSF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NCF组(23.02?±?6.01 vs 11.68±?4.09,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CSF组Hcy水平明显高于NCF组(16. 91±4.78 vs10.53±3.71,P<0.05),CSF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NCF组(257.91?±5?7.94 vs 181.25±?45.06,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AMA与CSF的冠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5),HAMD与CSF的冠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关系(r=0.79,P<0.05)。结论:CSF现象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焦虑抑郁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中国循环杂志》2018,(1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并对其潜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入选我院非典型冠心病患者232例。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慢血流组(n=92)和对照组(n=14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焦虑症(HAMA评分≥14分)和抑郁症(HAMD评分≥20分)的患者比例以及血小板、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非典型冠心病是指排除由典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而又具有典型冠心病相关症状的冠心病。结果:慢血流组中焦虑症(42.39%vs 28.57%)及抑郁症(16.31%vs 4.29%)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血流组患者的血小板、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中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合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人群,提示焦虑或抑郁状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之间有一定关联,其机制可能与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血清五羟色胺功能及分泌水平异常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5)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等因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0例病人分为CSF组(100例)和非CSF组(100例),两组病人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收集两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CSF组与非CSF组的体质指数(BMI)分别为(25.58±2.94)kg/m~2与(24.54±3.06)kg/m~2、SAS评分为(48.87±13.88)分与(39.52±14.65)分、SDS评分为(50.02±13.17)分与(40.21±12.79)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SF组的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显著高于非CSF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113,95%CI(1.004,1.234),P=0.041]、焦虑[OR=2.119,95%CI(1.103, 4.071),P=0.024]、抑郁[OR=2.165,95%CI(1.122,4.179)P=0.021]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人群中焦虑、抑郁、BM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焦虑、抑郁、BMI水平可作为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的慢血流现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对于血流速度的判断是判断心脏血流灌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型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都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有些冠状动脉血流减慢还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结缔组织病有关,但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早在1972年Tambe等首先报道了部分有胸痛症状的病例,他们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没有上述病变但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此后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这种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症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形成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SF患者38例,CAG显示无管腔狭窄且无慢血流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CTFC)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两组均采用ELIA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比较两组间hs—CRP及IL-6的差异,分析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hs—CRP及IL-6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评价CS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SF组hs—CRP和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hs—CRP及IL-6浓度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和IL-6与CSF的发生相关(P=0.004,0.001)。结论炎症参与CSF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是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时的常见现象。心肌微循环障碍、冠脉循环前向阻力增加、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因子分泌失调、炎症和冠脉弹性改变等诸多因素与冠脉慢血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现象是指除外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瓣膜病等因素,且冠状动脉造影中没有发现明显病变,却发生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有人为了更好地区分X综合征而把这种现象称为Y综合征[1]。随着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是在冠脉造影过程中发现的冠脉血流灌注延迟现象,但没有结构性的冠脉疾病作为基础,因其预后的不确定性,近几年来越来越引起介入医生的关注,而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疾病预后等尚缺少大量研究的支持,本文将就该现象的相关研究现状作综述。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是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时的常见现象。心肌微循环障碍、冠脉循环前向阻力增加、内皮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因子分泌失调、炎症和冠脉弹性改变等诸多因素与冠脉慢血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5)
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可能与微血管病变、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功能及其他血液成分异常等有关。CSF患者心电图存在异常表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该文主要介绍CSF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及近期预后价值。方法:通过矫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价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和远端血流灌注。对37例正常血流者和35例无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而冠状动脉慢血流者行次级量平板运动试验及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并随访1年,观察近期预后。结果:冠状动脉慢血流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71.4%∶13.5%,P<0.01),而平板运动耐量时间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5.32±4.38)∶(10.58±5.67)min,P<0.01)];2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发现冠状动脉慢血流组中10例反复心绞痛发作、1例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无心脏性猝死发生。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运动耐量降低、心绞痛发作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密切相关,内皮功能损伤和炎性反应可能参与病理生理机制并发挥重要作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可引起心肌缺血,临床上可表现为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猝死。小样本随访研究也表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预后较差。现就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但却存在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其临床表现类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前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机制存在争议,治疗上也无明确指南。现主要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SF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作为慢血流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CAG证实血流正常且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畸形及血栓形成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患者的基础肱动脉内径(D0)、肱动脉内皮依赖血流量介导的舒张反应(FMD)及非内皮依赖的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反应(NID),以此反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比例、血脂、空腹血糖、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血流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舒张压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吸烟比例(63% vs. 25%)、收缩压水平〔(126±12)mmHg vs.(119±13)mmHg〕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血流组男性比例(78% vs. 3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D0、NID无统计学差异;慢血流组FMD显著低于对照组〔(6.3±1.3)% vs.(10.2±1.9)%,P<0.01〕,其平均血流帧数与FMD呈明显负相关(r=-0.70,P<0.01)。结论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内皮功能紊乱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MI记帧法记录各支冠状动脉的TMI帧数,冠状动脉平均TMI帧数>27为冠状动脉慢血流.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33例)和正常组(38例).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问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慢血流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射血分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1.06±0.25)mmol/L比(1.29±0.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3.46±0.54)mmol/L比(2.81±0.80)mmol/L]、体重指数[(26.71±1.78)kg/m<'2>比(24.82±2.53)kg/m<'2>]、吸烟量[(374.24±182.48)支年比(198.68±116.53)支年],慢血流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升高(OR 1.3624,95%CI 1.0172±1.8248,P=0.038)、大量吸烟(OR 1.0067,95% CO 1.0025~1.0109,P=0.0017)为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体重指数升高、大量吸烟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因怀疑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与同期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各50例,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所有患者均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取冠状动脉血,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A组,慢血流患者外周静脉血设为B组,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患者冠状动脉血设为C组。结果与B组、C组比较,A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反应和内皮损伤可能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60例因胸痛就诊,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慢血流但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患者为CSF组,另将60例同期行CAG未见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cy、hs-CRP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 CSF组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CTFC)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328,P0.05)。结论CSF患者Hcy呈较高水平,可能与CSF的发生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关系。方法采用TIMI帧计数(TFC)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CSF组及正常血流对照组,用OLYMPUS AU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UA水平,并分析平均TFC与UA之间关系。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相当,冠状CSF组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UA水平与冠状动脉平均TFC值呈正相关。结论血UA水平与CSF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