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自发性脑出血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抚顺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4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成2组: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ND)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组; 患者病情程度依据NIHSS评分量表和GCS评分量表来评定; 脑出血90 d后预后评估由医师通过电话来完成,且依MRS评分分为2组:预后良好组(0~3分)和预后不良(4~6分); 分析END与90 d预后的关系。结果 246例患者中发生END有38例(15.4%),其中30例(78.9%)功能结局不良; 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破入脑室、入院血肿体积、即刻末梢血糖、入院首次NIHSS及GCS评分、END、血肿扩大是与不良功能预后(P均<0.05)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D(OR=30.80,95%CI=5.51~172.28,P<0.001)、较高的入院后首次NIHSS评分(OR=1.56,95%CI=1.27~1.91,P<0.001)是脑出血90 d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较高的入院首次NIHSS评分、脑出血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生提示脑出血90 d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7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血肿扩大的99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首次CT距发病时间、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入院时及发病次日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空腹血糖(FBG)、呕吐情况、意识障碍情况、NIHSS评分,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早期(入院6h内)应用甘露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首次CT距发病时间、血肿形态、发病次日SBP和DBP水平、HDL水平、FBG水平、入院时意识障碍、入院时NHISS评分、饮酒史、早期应用甘露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血肿形态(OR=6.367)、发病次日SBP(OR=4.688)、入院时HDL水平(OR=2.057)、入院时NIHSS评分(OR=1.452)、饮酒史(OR=1.363)、早期应用甘露醇(OR=1.208)与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应全面把握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血肿扩大、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2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血肿扩大,对照组166例均未发生血肿扩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影响血肿扩大和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血高密度脂蛋白、血肿形态和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有关(P0.01);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列,血肿形态、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平均收缩压、出血部位和血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血肿扩大、首次CT血肿体积、早期应用甘露醇和平均收缩压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实施临床干预,可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血肿扩大者与血肿未扩大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0例出现血肿扩大,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发病距首次行头部CT检查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血糖及胱抑素C(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短的发病距首次行头部CT检查时间(OR=1.374,95%CI=1.044~7.666,P0.05)、低入院GCS评分(OR=0.222,95%CI=0.092~0.533,P0.01)、高入院NIHSS评分(OR=1.735,95%CI=1.762~2.624,P0.01)、血清高水平HDL-C(OR=1.726,95%CI=1.546~2.313,P0.05)及血糖(OR=1.410,95%CI=1.027~1.934,P0.05)与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独立相关。结论低入院GCS评分、高入院NIHSS评分、血清高水平HDL-C及高血糖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病后尽早行头部CT检查可提高血肿扩大发现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01月至2019年05月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并入院时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有完整临床数据的患者共346人。按准入及排除标准,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101人)及血肿未扩大组(245人),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是否有糖尿病史、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头颅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心粒细胞(ANC)、淋巴细胞(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血糖值(GLU)、血清钙(CA)、血清镁(M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凝血功能(PT、APTT、FIB)、入院血压(SBP、DBP)等相关指标。根据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血肿量、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肿未扩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结果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结论 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根据入院后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扩大组(29例)及未扩大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入院时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部位、入院时舒张压及长期吸烟史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肿形态及长期饮酒史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入院时GCS评分、高入院时收缩压、高空腹血糖、血肿不规则及存在长期饮酒史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入院时GCS评分、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和0. 819,明显低于两者联合预测时的AUC(0. 886,P 0. 05)。结论低入院时GCS评分、高入院时收缩压、高空腹血糖、血肿不规则及存在长期饮酒史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01月至2019年05月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并入院时行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有完整临床数据的患者共346人。按准入及排除标准,将其分为血肿扩大组(101人)及血肿未扩大组(245人),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是否有糖尿病史、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量、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首次头颅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心粒细胞(ANC)、淋巴细胞(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A)、血糖值(GLU)、血清钙(CA)、血清镁(Mg)、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凝血功能(PT、APTT、FIB)、入院血压(SBP、DBP)等相关指标。根据患者发病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来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血肿量、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肿未扩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结果显示血肿扩大组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结论患者性别、血型、血肿形态、首次CT距离发病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行首次头颅CT平扫(发病时间≤8 h),并于24 h后复查头颅CT,将复查时血肿量增加≥33%或增加≥12.5 ml定义为血肿扩大,并分为血肿扩大组(n=70)与血肿未扩大组(n=154)。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初始血肿量、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等临床资料。判读首次头颅CT平扫时是否存在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CT显示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71例,黑洞征56例,漩涡征51例,分叶征53例,混杂征58例。血肿未扩大组与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初始血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有糖尿病史者和凝血功能异常者占比均高,入院时GCS低、收缩压高以及头颅CT显示有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者占比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入院时GCS低、入院时收缩压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头颅CT显示有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均为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时GCS低、收缩压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有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对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量、入院时血压、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饮酒史等逐一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存在早期血肿扩大的现象,发生率为15.7%,病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因素与血肿扩大存在因果关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出血后24h内,高血压、出血部位靠近中线、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6 h及48 h时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5点分级标准,规则血肿48例(49.48%),不规则血肿49例(50.52%);均质血肿62例(63.92%),不均质血肿35例(36.08%)。27例(27.84%)患者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组),70例(72.16%)患者血肿无进展(血肿未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年龄、血肿量、入院时及入院3 h的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抗凝治疗史、吸烟史、不规则血肿、不均质血肿的比率均显著增高,GCS显著降低(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不均质血肿和入院3 h收缩压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377,95%CI:7.827~286.789,P0.001;OR=20.969,95%CI:3.826~114.923,P0.001)。结论不均质血肿和入院3 h SBP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用凝血功能综合评分法(CFCS)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男90例、女62例;年龄平均(54.7±11.3)岁。应用头颅CT观察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情况。参照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制定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设计CFCS进行评分;对包括CFCS在内的多个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52例患者,血肿体积平均(26.2±12.1)mL;入院时GCS评分平均(9.8±3.7)分。入选病例在急性期出现血肿扩大57例(37.5%)。χ2检验发现起病时血肿部位、入院时血压情况、CFCS评分等是血肿扩大的候选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前进法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早期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F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血肿扩大因素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与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血清钙水平分为3组,血清钙<2.15 mmol/L为A组,血清钙2.15~2.50 mmol/L为B组,血清钙>2.50 mmol/L为C组,比较3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后对症治疗,头部影像学检查患者出血病灶的体积,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检测血清钙及血肌酐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3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钙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组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 A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出血病灶体积、NIHSS评分、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 A组m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m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随访1年后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病死率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钙水平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血清钙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钙水平低的患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更高,监测患者的血清钙水平对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继续出血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HICH患者53例,根据头颅CT所示血肿体积是否继续扩大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CH存在继续出血情况,其发生率为32.5%,血肿增大者均发生在24h内,发病时的舒张压升高,血肿体积大小,GCS,NIH评分,血肿形态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继续出血患者的因素;(1)舒张压增高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2)血肿形态不规则,血肿体积大于20ml以上及内囊出血易发生血肿扩大;(3)入院时昏迷越重,越易发生继续出血,早期患者症状加重,早期死亡与继续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需在发病12 h之内完成首次头部CT且48 h内复查头部CT。应用Image J软件计算两次的血肿体积,采用Van Swieten量表评价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比较早期血肿扩大组与未扩大组在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脑白质疏松程度等临床、影像、实验室资料等的差异;判断脑白质疏松是否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4例(33.3%)发生早期血肿扩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SS评分(OR=1.358,95%CI 1.139~1.619,P=0.001)、吸烟程度(OR=1.286,95%CI 1.029~1.606,P=0.027)是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白质疏松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密切相关,即脑白质疏松程度越严重,早期血肿扩大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收治的17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入院48 h内复查CT示血肿体积较前增加6 ml或血肿体积较前增加30%以上为血肿扩大。结果 175例中,发生血肿扩大62例(血肿扩大组),未发生血肿扩大113例(血肿未扩大组)。血肿扩大组初始血肿体积、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收缩压、INR、APTT均明显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而LMR和入院时GCS评分则明显低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单核细胞计数、LMR、初始血肿体积、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预测血肿扩大的临界值分别为0.55×109/L、1.62、28.41 ml、11分、195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始血肿体积≥28.41ml[比值比(OR)=3.78,95%可信区间(CI)为1.009~9.164;P=0.003)、LMR1.62(OR=0.283,95%CI为0.119~0.674;P=0.004)、入院时GCS评分11分(OR=0.249,95%CI为0.097~0.641;P=0.004)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与LM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不规则指数(R)量化评价不规则血肿形态,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数家医院发病6h内行第1次头部CT检查,48h内复查头部CT的非手术脑出血病例资料,共120例,分为两组:(1)血肿扩大组31例;(2)血肿无扩大组89例.计算出评价血肿不规则程度的不规则指数(R).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出血部位、纤维蛋白原浓度、不规则指数R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 12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就诊头部CT扫描(OR 0.342,95%CI 0.169~0.693,P=0.003)、入院时的高收缩压(OR 3.897.95%CI 1.458~10.416,P=0.007)、不规则指数R≥1.3(OR 2.974,95%CI 1.128~7.845,P=0.028)均是脑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就诊头部CT扫描、入院时的高收缩压(>175mmHg)、血肿不规则指数R≥1.3时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出现血肿持续扩大,将其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长期饮酒、糖尿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体重指数高、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高血糖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以及出血后大量使用甘露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高度警惕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冯皓  王鑫  王文娟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0):1016-1022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 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12 月-2016年9月连续纳入的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 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 脂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资料。以90 d 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分别比较男性和女性不同预后患者血 脂水平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水平对不同性别患者发病90 d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12例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73.4±6.5岁,男性126例(59.4%),女性86 例(4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患者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8)、入院时NIHSS评 分(P <0.001)、空腹血糖(P =0.014)、HDL-C水平(P =0.010)、血肿体积(P =0.003)及出血破入脑 室患者比例(P =0.015)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低于预后良好组;在女性患者 中,预后不良组年龄(P =0.031)、入院时NIHSS评分(P <0.001)及血肿体积(P =0.023)高于预后良好 组,入院时GCS评分(P <0.001)、TG(P =0.016)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水平(P =0.020)低于预后良好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患者, 高龄(OR 1.119,95%CI 1.027~1.219,P =0.010)、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373,95%CI 1.188~1.586, P <0.001)和出血破入脑室(OR 3.471,95%CI 1.112~10.832,P =0.032)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女性患者,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 1.254,95%CI 1.078~1.459,P =0.003)是90 d预后的独立危 险因素,高水平的non-HDL-C是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 0.978,95%CI 0.961~0.996,P =0.014)。 结论 血脂水平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存在性别差异。高水平的non-HDL-C是老年 女性脑出血患者90 d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血压波动对血肿扩大的影响,为控制性降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HICH患者,依据入院时及入院后24h内复查头颅CT血肿量有无增多分为血肿扩大组(29例)和血肿未扩大组(64例),分析2组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次头颅CT检查期间SBP分别超过150mmHg、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并以此作为血压波动评价指标。结果血肿扩大组SBP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分别为43.4±11.8、24.1±10.1,P0.01);SBP150 mmHg的频数百分比(分别为73.4±6.6、70.5±10.8,P=0.189)、入院SBP[分别为(188.9±15.5)mmHg、(187.8±14.5)mmHg,P=0.731]、入院DBP[分别为(122.0±12.1)mmHg、(121.0±13.3)mmHg,P=0.72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压升高,血肿扩大与高水平的血压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100蛋白(S100 protein,S100)水平联合Rotterdam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和预后不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分析血清S100水平与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 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分析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及三者联合应用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逐渐增高(P<0.01),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与GCS评分(r=0.396,P=0.001)、Rotterdam-CT评分(r=0.289,P=0.002)均呈正相关; 2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呼吸频率、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入院时昏迷占比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入院时昏迷占比、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均为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对TBI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项指标联合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值大于各单项指标预测。结论 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是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S100蛋白水平联合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在TBI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