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占永立教授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机以肺脾肾亏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确立了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基本思路,主要分为三型论治:肺气亏虚,血瘀水停证,治宜益肺固表,活血利水,方以防己黄芪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脾阳不足,血瘀水停者,宜健脾温阳,活血利水,方以实脾饮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肾阳虚衰,血瘀水停,当温肾助阳,活血利水,方以真武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相似文献   

2.
陈建明  张琪 《四川中医》2008,26(1):23-24
心衰主脏在心,涉及他脏,心衰辨证总属本虚标实,其本虽有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但临床以心阳气虚为主,其标乃为血瘀水停,治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法,临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方法: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应立足于标本兼治,提出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以培补肾阳之温煦,健脾土之运化,扶肝脏之调节,并佐以行气、活血、利水等方法,以达到保护肝脏,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恢复肝脏的生理功能。结果:肝硬化腹水,总以水邪停留为患,但治水当以温补脾肾为主,利水为辅,阳气充足,蒸腾气化有权,水邪自消。结论:肝硬化腹水的病机特点是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气滞、血瘀、水蓄互结腹中,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阳虚,尤其以肾阳虚衰才是疾病的根本,气滞、瘀血、水停又是因虚致实之标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匮要略》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方的证治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认识到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水"等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心阳虚为本,血瘀、水停、痰饮为标;治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分为以本虚为主证型、以标实为主证型和以本虚标实为主证型;桂枝、茯苓、白芍、地黄、防己和甘草是《金匮要略》治心衰方中的主要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要紧握病因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5.
苏钊 《陕西中医》2013,(11):1529-1530
名中医岳良明认为,心肾阳虚是导致心衰发生的直接原因,气(阳)、血、水病变构成了心衰病理实质的内涵,气(阳)虚→血瘀→水停的演变则是其病变规律。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宜温阳利水、益气活血并治,以金贵肾气丸和栝楼薤白半夏汤为基础,随证化裁。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祝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病多与气、血、水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上当以益气温阳、化瘀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诸脏同调,兼顾它证,方能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田 《河北中医》2006,28(3):194-194
肾病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病程长,证候错杂.现将笔者临证心得试述于下. 1分清标本,提纲挈领 肾病综合征总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故在辨证时首先要分清是本虚为主还是标实为主.本虚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后期可见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多为水湿、湿热、气滞、血瘀、风热、浊毒等.病之初期水肿较甚,以标实为主,治以健脾利湿法,方选实脾饮、五苓散、五皮饮等.有外感征象则应宣肺利水,随风寒、风热之异分别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病之中期,标实已去,本虚渐显,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多见,治以补肾健脾之法,或以补气为主,或以温阳为主.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水饮、血瘀、痰浊,应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病久伤正者,给予白术、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配伍当归、川芎等行气养血活血。水肿明显者,应脾肾双补,温阳化气利水,常用附子、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配伍白术健脾补气;痰瘀互结者,予半夏、白芥子等温肺暖脾化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桔梗、枳壳行气化瘀。脾胃在本病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平素注意顾护脾胃,可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和感染的次数。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心衰的最常见发病原因,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且以心气亏虚为本,瘀血内阻为标,气虚血瘀贯穿疾病始终。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总结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的中医证候,结果发现主要以复合证候为主,包括阳虚水泛、瘀血内停,气阴亏虚,瘀血内停,阴阳两虚、水瘀内停等。  相似文献   

10.
刘东方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从本质上说是本虚标实之证,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本虚的基本病理改变。治疗上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治疗大法,且善于应用虫类药,随症加减,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振涛 《四川中医》2005,23(6):9-10
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标实为血瘀、水阻、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心衰的病理特点。临床辨治主要分为4个证型即气虚血瘀、水湿停滞证,气阴两虚、血瘀水停证,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阳虚欲脱证,并举验案2则以佐证之。  相似文献   

12.
李德新教授认为鼓胀为本虚标实之病证,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他病继发、六淫侵袭等侵袭人体,引起脾虚与肝郁,根本病理变化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气、血、水相因为患,气滞、血瘀、水停腹中,属病之标;脏腑亏虚,正气不足乃发病之本,互为因果,由虚致瘀,因瘀益虚。根据结阴阳偏盛不同,提出"温补脾肾、滋养肝肾"之法,标本兼顾,既要祛邪,更要扶助正气,补益脏腑,增强抗病能力,寓祛邪于扶正之中;同时活血行气利水,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组方用药健脾益气,行气利水,滋养肝肾,注重既病防变,标本兼顾,增强抗病能力,寓祛邪于扶正之中。  相似文献   

13.
张培影教授认为,心衰的发病原因主要责之于心之阳气不足,血瘀、水停为标,强调治疗上要权衡标本之轻重程度而有所侧重,阳(气)虚则以补阳气为主,适用兼顾其相关脏腑,并宜配合活血利水及其它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献多将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虚责之气血,实责之外感风寒,内生湿热,久则化瘀,治疗多以养血、益气为主;现代文献该病多责之于脾虚生湿,其为本虚标实之证,湿邪为盛兼血瘀、血虚,治疗常以健脾利湿或活血化瘀或滋阴养血为主。认为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的辨证应以气血亏虚为主,血虚、血瘀并重,应治以养血活血、疏肝健脾。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优势互补,疗效独特。晋献春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心阳亏虚,血瘀水停,临床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主要治则,结合患者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瞳神络病”理论为指导,探讨络病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发病中的作用。提出络脉闭阻、血瘀水停的发病机制。在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针对本虚标实,病位在络,络阻水停的病机特点,以通络活血利水为治法,临证重视辛味和虫类药物的应用以及破血行血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所引起的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共同表现.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饮、水湿内停为标,且气、血、水三者又可相互为病,相互转化.心气虚是慢性心衰的病理基础,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血瘀是重要病理环节,水停是必然结果.目前此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西医治疗短期效果尚可,而中医能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也避免了输液增加心脏负荷的弊端.中医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真武汤为主方,配用治水三法,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18.
舒盼  崔丽安 《中医杂志》2012,53(22):1963-1964
介绍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而致气滞、血瘀、水停,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健脾、疏肝、利湿、活血的基础上,佐以宣肺或泄热.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朝敏教授运用健脾化浊法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肥胖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其立法关键在于扶正祛邪,遣方用药上主要以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治其本,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化痰治其标;再据虚实、标本之偏重,酌情予苍术、厚朴、泽泻、决明子以增燥湿化痰、利水泄浊之力,或白术、山药等味以增健脾之效;更因兼夹邪气不同,加入活血祛瘀、芳香化浊、消食化积等药随症治之.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霍根红 《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学心悸、血瘀、水肿等证范畴。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心衰病机为“阳虚及阴、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其中正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发生的部位虽在心,但关联五脏;心气不足,发病关键;瘀血阻滞,必然过程;水饮为患,最终结果;气血阴阳之虚与瘀血、水饮之实的标本虚实之间,表现为因果错杂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