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评估2016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5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继续呈上升态势,可能达到全年最高峰。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份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进入高峰,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逐渐上升。结论 2016年5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达到全年的最高峰;需重点关注伊蚊媒介传染病(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和手足口病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2016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逐渐增多。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食物中毒事件将进一步增多。结论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全国6月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基本持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2016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仍可能呈散发态势。同时,需继续关注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动态和输入风险。各地应密切关注灾害可能导致的次生、衍生公共卫生风险。此外,高温中暑、食物中毒事件也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6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气象及自然灾害、高温中暑、食物中毒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2018年12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7种,涉及75个国家和地区。 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0个)、麻疹(15个)、寨卡病毒病(13个)、基孔肯雅热(10个)和疟疾(9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0.8%)、汉坦病毒肺综合征(37.5%)、中东呼吸综合征(35.4%)、拉沙热(25.4%)和黄热病(16.7%)。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霍乱、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和炭疽。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霍乱、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黄热病和脊髓灰质炎;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和基孔肯雅热;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和麻疹;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相似文献   

5.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20,35(6):464-466
2020年5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1种,涉及218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17个)、登革热(22个)、麻疹(16个)、寨卡病毒病(14个)和基孔肯雅热(13个)。 病死率位于前3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65.8%)、拉沙热(19.4%)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2%)。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麻疹、霍乱和拉沙热。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2016年4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 采用专家会商法, 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 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预计4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3月将有所增加。近期我国仍有可能出现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播传染病的输入性病例, 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广西和浙江等重点省(自治区)存在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或小规模聚集性病例的可能, 应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近期流感活动仍将处于高水平, 但随着气温升高, 暴发疫情数量会逐步回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仍将呈散发态势, 不排除继续出现其他亚型动物流感病例的可能。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将逐渐增强, 重症和死亡病例将陆续增多。我国持续存在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的输入风险, 但输入后导致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6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 较3月将有所增加;需关注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韩辉  伍波  李海山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20,35(12):1062-1064
2020年11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1种,涉及223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23个)、登革热(30个)、麻疹(13个)、寨卡病毒病(11个)和脊髓灰质炎(11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42.3%)、黄热病(41.0%)、裂谷热(33.3%)、拉沙热(20.7%)和西尼罗热(11.1%)。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分别为COVID-19、黄热病、登革热、霍乱和拉沙热。 亚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COVID-19、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裂谷热和拉沙热;美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西尼罗热。  相似文献   

8.
韩辉  伍波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2,37(10):1266-1268
2022年9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7种,涉及235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5个)、猴痘(106个)、登革热(32个)、麻疹(25个)和霍乱(15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裂谷热(69.2%)、马尔堡病毒病(66.7%)、埃博拉病毒病(63.9%)、拉沙热(18.5%)和西尼罗热(6.3%)。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登革热、麻疹和霍乱。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霍乱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鼠疫、黄热病、拉沙热、疟疾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猴痘;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猴痘和西尼罗热。  相似文献   

9.
韩辉  伍波  李海山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21,36(2):104-106
2021年1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7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25 个)、登革热(27个)、麻疹(17个)、脊髓灰质炎(10个)和基孔肯雅热(10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裂谷热(34.3%)、埃博拉病毒病(33.3%)、拉沙热(22.2%)、黄热病(10.1%)和西尼罗热(6.8%)。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COVID-19、霍乱、登革热、拉沙热和埃博拉病毒病。 亚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COVID-19、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裂谷热、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COVID-19。  相似文献   

10.
韩辉  伍波  吴海磊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2,37(9):1140-1142
2022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9种,涉及234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4个)、猴痘(101个)、登革热(29个)、麻疹(24个)和霍乱(15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100.0%)、裂谷热(50.0%)、拉沙热(18.8%)、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12.6%)和西尼罗热(7.1%)。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登革热、麻疹和霍乱。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霍乱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猴痘;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猴痘和西尼罗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2017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9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较8月有所上升,主要与学校开学后常见传染病事件逐渐增加有关。国内多地暴发本地传播的登革热疫情,随着人员流动,有媒介伊蚊分布的省份本地传播风险也将上升;而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继续出现散发病例。9月仍然是食物中毒高发期,且毒蘑菇中毒往往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南方地区的季节性流感仍处于高位,北方地区流感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学校开学,暴发疫情将增多。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的可能,但大规模传播的风险极低。2017年夏季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有所升高,但目前疫情已经处于下降趋势。结论 预计2017年9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上升;需特别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一般关注食物中毒、季节性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了解乙脑疫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韩辉  伍波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1,36(12):1228-1230
2021年11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5种,涉及226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26个)、登革热(31个)、麻疹(21个)、脊髓灰质炎(11个)和霍乱(10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81.8%)、拉沙热(18.6%)、黄热病(15.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9%)和鼠疫(7.6%)。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COVID-19、疟疾、霍乱、登革热和黄热病。 亚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COVID-19、埃博拉病毒病、霍乱、黄热病、拉沙热、脊髓灰质炎、疟疾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COVID-19、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欧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西尼罗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16年10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0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9月相当。登革热仍将维持较高水平,部分南方重点省份将继续发生本地疫情。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加大,输入后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加。黄热病输入风险较前期有所下降。同时,需继续关注中东地区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疫情动态和输入风险。近期我国内地仍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病毒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仍较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结论 2016年10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与9月相当;需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媒介伊蚊传染病、以及人感染禽流感、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2017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7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6月下降,主要与学校放假、传染病暴发事件下降有关。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继续上升。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且毒蘑菇中毒往往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死因。洪涝灾区灾后发生的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7月将继续下降,但仍可能发现散发病例。7月持续高温潮湿天气,中暑病例易出现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相对较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霍乱和高温中暑。  相似文献   

15.
韩辉  伍波  贾琳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3,38(4):372-374
2023年3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2种,涉及23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5个)、猴痘(110个)、登革热(29个)、霍乱(21个)和麻疹(1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83.3%)、尼帕病毒病(71.4%)、裂谷热(23.8%)、拉沙热(18.1%)和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8.5%)。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疟疾、霍乱、登革热和麻疹。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韩辉  伍波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1,36(9):856-858
2021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9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25个)、登革热(27个)、麻疹(21个)、基孔肯雅热(10个)和霍乱(8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100.0%)、中东呼吸综合征(34.4%)、鼠疫(23.3%)、拉沙热(20.5%)和黄热病(16.7%)。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COVID-19、疟疾、麻疹、霍乱和登革热。 亚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COVID-19、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霍乱、鼠疫、黄热病、拉沙热、脊髓灰质炎、疟疾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COVID-19、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西尼罗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2016年8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8月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全年较低水平。近期我国的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输入可能性较年初有所下降,但蚊媒条件更加适宜,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逐渐升高;而登革热已开始在南方部分省份发生本地传播,进一步流行的风险加大。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容易出现暴发疫情。有毒野生菌、集体聚餐(如升学宴、农村喜丧宴)等导致的食物中毒风险较高。高温中暑事件将会持续高发。另外,8月份全国降水仍然较多,需要关注极端气象条件导致的洪涝灾害相关公共卫生风险。结论 2016年8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达到全年的最低水平,但仍需重点关注伊蚊媒介传染病(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黄热病)、洪涝灾害,一般关注感染性腹泻病、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2016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我国蚊媒条件更加适宜,一旦有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播疾病病例输入,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有所增加;登革热已在南方部分省份发生本地传播,进一步流行的风险加大。未来一段时间仍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需进一步加强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工作。结论 预计全国2016年9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略高于8月份,但仍处于全年较低水平。需重点关注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等媒介伊蚊传染病,手足口病、病毒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19,34(12):1045-1047
2019年11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1种,涉及70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3个)、麻疹(26个)、疟疾(18个)、基孔肯雅热(9个)和脊髓灰质炎(7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病毒病(66.5%)、中东呼吸综合征(34.3%)、鼠疫(21.1%)、拉沙热(20.9%)和西尼罗热(10.8%)。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麻疹、登革热、霍乱、疟疾和埃博拉病毒病。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埃博拉病毒病、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裂谷热;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相似文献   

20.
韩辉  伍波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2,37(7):866-868
2022年6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3种,涉及233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3个)、猴痘(59个)、登革热(29个)、麻疹(25个)和霍乱(12个)。 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100.0%)、马尔堡病毒病(100.0%)、拉沙热(19.4%)、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15.0%)和流行性乙型脑炎(12.5%)。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霍乱、登革热和麻疹。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和霍乱;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猴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