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经Epley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82例一次性Epley法复位成功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针刺晕听穴、太阳穴、风池穴为主,1次/天,6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在成功手法复位后不予任何额外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治疗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DHI评分在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缩短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法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石针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手法复位后仍存在残余症状的9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稳石针法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石针法能明显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患者的残余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完骨穴、风池穴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西药组及训练组,每组各24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完骨穴、风池穴治疗,西药组给予甲环酸倍他司汀(敏使朗)6mgtid口服,训练组给予前庭习服治疗,三组其余治疗相同,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眩晕残障量表(DHI)及眩晕病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测定,统计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后疗效。在3个月后,6个月后随访疗效及复发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治疗后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及眩晕病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温针灸组积分减少最明显,而训练组减少不明显。在远期疗效方面,温针灸组复发率低。结论:温针灸完骨穴、风池穴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组:定眩颗粒组、前庭康复组、倍他司汀组,每组40例,3组其余治疗相同,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候积分量表、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定眩颗粒组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结论:定眩颗粒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管石复位术治疗水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7例确诊为水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百会、风池、晕听区、太阳)。两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痊愈1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2.8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管石复位术治疗水平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张瀛  林蕙凝 《国医论坛》2021,36(4):32-34
目的:观察化痰通脑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管石复位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管石复位成功后出现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化痰通脑汤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物理及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管石复位术后行中文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问卷评估,经治2周后再行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快捻久留针刺法联合管石复位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根据不同半规管类型给予相应的管石复位术治疗,可治疗多次直至脱落耳石完全复位。治疗组62例在管石复位术治疗基础上采用快捻久留针刺治疗(取穴头部百会穴、双侧风池穴、双侧晕听区、双侧太阳穴),每日1次。两组均于治疗7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痊愈43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33%。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8.89%;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0.93%。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快捻久留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与单纯管石复位术相当,但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DHI评分,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减轻其心理及生理的不适,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脾虚痰湿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手法复位加中药,对照组分单独手法复位组与手法复位加西药组,治疗1周、2周后比较各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眩晕分级,并随访3月,比较各组间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眩晕分级与随访复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料组。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中医分期辩证治疗脾虚痰湿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化痰醒脑针法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塞耳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纳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塞耳方外治联合Epley法复位的为治疗组,单纯采用Epley法复位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0天、1个月及3个月后的有效率以及眩晕症状积分差异。结果:塞耳方联合Epley法复位治疗组在治疗10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10天、1月及3月眩晕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塞耳方外治能够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个体化手法复位、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2例HC-BPPV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Ba 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研究组则依据眼震特征采用个体化的手法复位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及前庭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激惹症状、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手法复位联合物理因子及前庭康复锻炼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使激惹症状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护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诊治的60例BPPV成功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穴压丸护理,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焦虑抑郁量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与HDRS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丸护理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头晕症状,缓解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茯苓饮加减干预手法复位后仍存在残余头晕(痰浊内蕴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应用手法复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将经手法复位后仍遗留残余头晕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茯苓饮加减汤剂煎服,对照组予自然恢复,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4 d的干预治疗,2组经眩晕障碍量表评分测评,治疗组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 0.05);对2组的中医症状、证候评分与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残余头晕联合中医经方茯苓饮加减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眩晕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53例口服倍他司汀,观察组52例口服倍他司汀合眩晕方,疗程1周,比较2组疗效、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积分及半年内头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23%,优于对照组的83.02%(P0.01);治疗后观察组DHI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半年内同部位BPPV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眩晕方能加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灯盏生脉胶囊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记录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并随访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80.3%,观察组以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1周后、1个月后的DHI量表的功能、情感、躯体单项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的单项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复发率12.8%显著低于对照组27.3%(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Epley复位法的基础上应用眩晕宁的效果方法:抽选医院确诊的12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以Epley复位法治疗,观察组经Epley复位法联合眩晕宁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平衡针疗法和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加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平衡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痊愈率治疗组为71.7%,对照组为6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随访,痊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评分、SF-36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平衡针疗法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针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6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予针灸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运用手法复位治疗,1次/d,10d为1疗程。治疗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手法复位联合习服法治疗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顽固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58例,按科学合理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手法复位和习服训练法联合手法复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这种差异有意义;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发作频数和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手法复位联合习服训练法的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和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