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指标的特征及长间歇可能的机制。方法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70例,根据房颤发作终止后是否出现≥2 s的RR长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间歇组)70例和无长RR间歇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基础疾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心脏超声学指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指标,包括24 h窦性平均心率、静息心率、Ⅱ导联P波时限和振幅、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QTc间期、ST段形态、T波形态、有无传导异常、有无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无Brugada波和J波。结果两组患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窦性24 h平均心率、窦性静息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QTc间期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终止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者有出现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 根据ST段改变情况将17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疑患者分为缺血性ST段改变组(观察组,105例)和无缺血性ST段改变组(对照组,65例),分析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 结果 (1)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81.91%,对照组24.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1%和72.06%,精确度79.41%;(3)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高于单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与精确度较高.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16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93例)和阴性组(70例)。对所有病人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和动态心电图相关指标,分析动态心电图预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基线时,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严重降低时,阳性组QT及QT间期明显长于阴性组(P0.01)。联合检测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单一数据分析,且与金标准结果接近。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较准确,最终检测结果接近于金标准,适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QT间期、QTc、Tp-e间期和Tp-e/Q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人100例作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V2导联QT间期、RR间期、Tp-e间期,计算QTc和Tp-e/QT。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QTc、Tp-e间期和Tp-e/QT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Tc、Tp-e间期和Tp-e/QT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QT间期缩短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共86例,收集每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资料、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和不发作时的12导联心电图,计算发作时和不发作时的校正QT间期,与不发作时的校正QT间期对比,发作时的校正QT间期缩短的患者列入QT缩短组,其余患者列入对照组,并随访1年,对比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脂紊乱比例、冠脉病变比例的差异,对比两组在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比例、晕厥或猝死发生比例的差异。结果:QT缩短组吸烟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比例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脂紊乱比例、冠状动脉病变比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晕厥或猝死发生比例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QT缩短组有1例患者合并继发性短QT间期综合征,并发生猝死。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QT间期缩短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病例,将PAC前PR段和ST段压低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RAC前无PR段和ST段压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心、肺脑器质性疾病比例、心动周期不稳定比率及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P’波电压较高,P’波时限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和P波的电压及时限在窦性心率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波增宽较高,P波高大或切迹比较高,P波电压高、心率快、时限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段和ST段压低与房性早搏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需依据临床和心电图特征,对疾病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对中青年甲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门诊就诊且初次诊断为甲亢的75例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且选择75例来我院体检,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的心电图资料作为对照。结果 甲亢组患者心电图改变37例(49.33%),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改变23例(30.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T波的改变。甲亢组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甲亢组心率(77.72±12.98)次/min,正常对照组心率(71.29±10.14)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率女性患者(61.7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2.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亢组相对于对照组QT间期缩短、QTc间期延长、P波振幅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亢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心电图对甲亢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静息状态下冠心病病人心电图ST-T的水平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电图ST—T、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评价心电图ST-T、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病人心电图有无持续性ST—T改变分为ST-T正常组与ST-T异常组,观察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心电图ST-T的变化及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心电图ST-T无变化。QT间期离散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持续性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QT间期离散度与冠状动脉是否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成功溶栓前后不同时期校正QT间期(QTc)、校正Tp-e间期(Tp-ec)、Tp-e/QT比值等指标的变化,分析这些指标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STEMI患者213例,其中瑞替普酶溶栓76例(36%),临床判断再通57例(75%)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在2周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算溶栓前、溶栓后(7±1)d和(30±3)d梗死相关和非梗死相关导联QTc、Tp-ec、Tp-e/QT比值,并进行比较;随访1个月内MAE情况。另以6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1溶栓前试验组梗死相关和非梗死相关导联QTc、Tp-ec和Tp-e/QT较对照组均增大(均P0.05),且在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导联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后1周QTc在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导联即回落至正常水平,溶栓后1周、1个月时Tp-ec和Tp-e/QT较前一期相同导联显著减小(P0.05),且在梗死和非梗死相关导联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Tp-ec溶栓后1个月时在非梗死相关导联回复正常。2试验组以溶栓前梗死相关导联QTc 440ms作为节点分组,1个月内组间MAE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以溶栓前梗死相关导联Tp-ec 100ms和Tp-e/QT比值0.25作为节点分组,1个月组间MAE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EMI患者溶栓前Tp-ec、Tp-e/QT比值的变化与1个月MAE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判定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心电图a VR导联ST段变化将病例分为A组(ST抬高组)、B组(ST下移组)和C组(ST无偏移组)。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ST抬高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下移组和ST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下移组左回旋支病变及右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抬高组和ST无偏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抬高组和ST下移组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T无偏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 VR导联ST段抬高组、下移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T无偏移组(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如果伴有a VR导联ST段抬高或下移可能提示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或严重的多支病变,且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a 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梗死相关血管的判定及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小娟  卢翀  丁进 《心电与循环》2023,(6):546-550+555
目的 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电图QT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85例IBD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2例,另择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对象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ESR)、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分析QT间期变化与炎症因子及IBD疾病活动度指数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心电图特征参数预测3个月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MA)的效能。结果 重度组CRP、降钙素原、ESR水平及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IBD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与CRP、降钙素原、ESR水平均与疾病活动度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IBD患者MA发生率为14.12%,MA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和QTc离散度高于无M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3项指标均为IBD患者发生MA的影响因素(均P<0.05)。QT间期、QT离散度和QTc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校正后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与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现象的相关性,寻找预测CS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的指标。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怀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CSF的老年患者,随机选择71例为实验组,在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中随机选择65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及心肌电活动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心率、糖尿病、体重指数(BMI)、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利钠肽(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QTc、QTd、Tp-Te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体表心电图提示QTc、QTd、Tp-Te延长时,表明CSF患者可能存在心室肌复极化不均一性和更明显的电不稳定性,早期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CSF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电图Tp-Tec、QTc及Tp-Te/Q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儿急性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7例AMI患儿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急性期有无心室颤动或过速情况分为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组,20例)与对照组(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7例),整理所有患儿急性期(入院后24h内第一份)与恢复期(出院前最后一份)心电图,对Tp-Tec、QTc及Tp-Te/QT指标作出分析。结果就患儿心电图Tp-Tec、QTc及Tp-Te/QT指标而言,组内比较,两组急性期各项指标数值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组间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Tp-Tec、QTc及Tp-Te/QT指标对AMI患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均具有预测价值,并且有益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发作时合并心电图ST段压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并对PSVT合并ST段压低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组比较两种心动过速发作时合并ST段压低程度的差异,以及两种心动过速合并ST段压低时心肌缺血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AVRT与AVNRT组合并ST段压低者分别占46.4%和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ST段压低时冠心病检出率分别为34.6%和36.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合并冠心病者冠状动脉危险因素积分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结论 PSVT合并ST段压低对诊断冠心病的预测价值较低,AVRT比AVNRT更容易合并心电图ST段压低,且前者合并ST段压低程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心电图模式对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DCG)及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G、ECG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80例CHD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肌缺血发作69例(86.25%),非心肌缺血发作11例(13.75%),缺血部位分别为侧壁8例(11.59%)、下壁19例(27.54%)、前间壁/前壁42例(60.87%);DCG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G诊断CHD心肌缺血发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8),ECG诊断CHD心肌缺血发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237);DCG诊断的心肌缺血发作67例患者缺血部位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943),准确率97.01%。结论 相较于心电图,DCG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诊断效能更高,可有效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直接PCI,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0 d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 d内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前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 LVESD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和T波峰末与QT间期比值(Tp-e/QTc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研究组患者Tp-e间期短于对照组,Tp-e/QTc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和心脏收缩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且未增加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监测对急性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AHF)住院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AH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就诊72 h后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水平为短期预后评估依据,将受试患者分成预后优良组(A组,n=51)、预后不良组(B组,n=40)和死亡组(C组,n=13)三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即刻(T1)、就诊24 h(T2)、72 h(T3)时间点NT-Pro BNP水平及心电图QRS波时限、QTc间期差异,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QTc间期与NT-Pro 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①T1-T3时,三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及QRS波时限、QTc间期监测结果均显示B、C组>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监测结果较T1时明显降低(P<0.05),其中B、C组患者降幅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1-T3时段内,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与NT-Pro BNP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临床上可将心电图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监测作为AHF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以此提高后续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8例冠心病患者联合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CAG) 资料.根据CAG确定病变范围,通过分析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如aVR 导联ST 段抬高>0.05 mV,且合并≥6个导联ST段压低(幅度越大预测性越高)或aVR导联ST 抬高大于V1导联ST 段抬高,联合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测,提示外周动脉硬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积分呈正相关.结果 ①多支病变组心电图改变特点与非多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颈股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颈股动脉斑块形成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心电图和外周血管超声检测预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准确性高,临床检测方便,适合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校正 QT间期 (Q Tc)在踏车运动试验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析 16 5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 (CHD)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亚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前后 QTc的动态变化 ,计算以运动后即刻 QTc≥430 ms作为运动试验阳性判断标准的临床价值 ,并与传统 ST段下移标准的临床价值进行对照。结果 :CHD组运动后即刻 ,2、4m in QTc较运动前均显著延长 (均 P <0 .0 1) ,而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后即刻 QTc较运动前仅轻度延长 (P <0 .0 5 ) ;以运动后即刻 QTc≥ 430 ms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 ,其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0 .886 (P <0 .0 2 )、0 .884(P >0 .0 5 )、0 .885 (P <0 .0 2 )、0 .913(P <0 .0 5 )、0 .849(P>0 .0 5 ) ,显著优于传统的 ST段下移标准。结论 :运动后即刻 QTc≥ 430 ms可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判断标准 ,它有利于克服 ST段下移标准误诊率高、假阳性率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电图QRS波时限联合血清铁蛋白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2月本院单纯T2DM(T2DM组)79例,同期T2DM合并CHD患者(T2DM+CHD组)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超检查结果,T2DM+CHD组又分为心功能不全组(47例)和心功能正常组(32例),检测各组患者QRS波时限、校正QT间期(QTc)、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联合血清铁蛋白检测对T2DM合并CH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结果:与T2DM组相比,T2DM+CHD组QRS波时限、QTc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01)。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不全组QRS波时限、QTc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QRS波时限联合血清铁蛋白水平诊断T2DM合并CHD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灵敏度(80.85%),特异性(96.88%),准确度(87.34%)要高于单独QRS波时限诊断(65.96%,84.38%,73.42%)、单独血清铁蛋白水平诊断(74.47%,71.88%,73.42%);QRS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