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后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手术治疗指标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侧入路的治疗方式应用在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创伤机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创伤机制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选用成人离体膝关节标本,在屈曲90。的情况下给予加载速率为40mm·min^-1的垂直载荷,绘制时间-载荷曲线,记录造成后内侧骨折的最大载荷及伴随损伤情况。结果:在膝关节屈曲90°予以轴向载荷可致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且多伴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膝关节屈曲90°轴向载荷是导致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一种创伤机制,ACL损伤在此创伤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临床较少见,专门论述此类骨折的文献不多,Khan RM于2000年在他的《胫骨平台骨折--一种新的分类表》中将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列为第三型第二种-P2型,并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自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院采用后侧人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罗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单纯或者复杂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胫骨平台内或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4~69岁,中位数45岁。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例合并半月板破裂。采用经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在4个月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15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至随访结束时未发生感染、骨折移位、关节面塌陷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85~96分,中位数92分。结论:经劈开腓肠肌内侧头的改良后内侧入路,可完成胫骨平台后方全部解剖结构的暴露与固定,而且不会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能量损伤可以引起关节内的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软组织严重损伤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其治疗效果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目前在临床上对骨折的分类主要根据骨折的形态,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以此为依据,临床报道的方法比较多,但疗效不尽相同。综述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接骨板改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应用内、外侧入路辅助后内侧入路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3例,治疗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22~56岁。左侧5例,右侧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者2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者1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4例,Ⅵ型  相似文献   

9.
1 解剖特点胫骨平台位于胫骨近端,又称胫骨髁。平台关节面呈鞍形,周边是纵向排列的皮质骨骨板,下面是横向排列的骨小梁,两者相互交叉。其骨质较疏松,密度小于股骨髁,而外髁较内髁的密度更低,支撑力亦弱。胫骨长轴偏向股骨长轴的外侧,形成8±3°的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31~62岁,中位数45岁。单纯胫骨平台后内侧柱骨折4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10例,胫骨平台后内和后外侧柱骨折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0 d,中位数8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参照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1例切口出现血肿,经清创后切口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0.18±8.74)分,优11例、良8例、可3例。结论:采用后内和/或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11例为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固定,B组为12例为前后联合入路(膝前内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后进行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术后1年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6个月。1)Rasmussen复位评分:A组术后即刻评分(16.1±2.3)分,B组(17.2±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A组平均(78.2±3.4)分,B组平均(88.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PA)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发生皮肤坏死、深部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较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有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取我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研究时段: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分组依据:入院时间奇偶性,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30例样本。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2组治疗优良率、膝关节活动度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既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又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侧支撑钢板结合内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近中期疗效。方法对2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外侧支撑钢板结合内侧锁定钢板的方法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和随访期间胫骨平台变化和膝关节力线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摄片提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现二期塌陷和膝关节力线不良。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Ⅵ型骨折应用外侧支撑钢板结合内侧锁定钢板治疗骨性愈合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14.
后Pilon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然而目前尚无最佳的手术入路。近年来,后内侧入路在后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概述了后Pilon骨折的分型方法和手术入路,对后Pilon骨折后内侧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由内、外翻应力及垂直压力所致的胫骨内外髁劈裂或塌陷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较困难,处理不当常导致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2005~2007年,我们用闭合复位胫骨平台骨折52例效果较好,现将康复训练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60例(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作为了观察对象。使得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占30例,对照组占30例。对照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使用了较为常规手术来稳定治疗,观察组老年胫骨侧平台骨折患者是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HSS)加以评分以及并发症状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72.24±16.34)min、住院时间(6.74±2.56)d均低于对照组,且手术中出血量(63.64±17.42)m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状情况的发生概率是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胫骨内测评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更乐观,安全性效率极高,值得该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3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韧带、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术后采取综合康复疗法,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膝关节功能优19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杜泽坤  田鸿来 《中医正骨》2023,(12):50-52+68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但单独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却并不多见。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结构特殊,暴露较为困难,导致发生在该部位的骨折治疗较为棘手。为了更好地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手术入路来增加手术暴露范围,并通过改良现有内固定物或设计新的内固定物来增强固定效果。本文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内固定物及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此类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连平 《河南中医》2011,31(1):61-62
目的:观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手术治疗条件者行手术治疗,符合非手术治疗条件者行非手术治疗。结果:优34例,良22例,可8例,差3例。其中1例发生感染,再次冲洗引流后愈合,3例出现切口皮缘坏死,经转移皮瓣后治愈。结论:分清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0.
胫骨平台骨折较多见,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但后期患者易出现膝关节肿胀、活动范围受限、膝关节稳定性差等功能障碍,应强化肌力训练等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