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通则规律及其管理对策。方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接诊的80例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中成药使用类型、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特点予以分析,为骨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成药包括:接骨丸、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其中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较其他药物使用率较高(P<0.05);男与女不良反应发生差异较小(P>0.05);60岁以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11~19岁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口服、外敷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累及消化系统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骨科中成药注射剂药物在使用期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骨科中成药使用期间需重视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中成药使用管理,兼顾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成药物使用现状,观察创伤骨科中成药强筋健骨胶囊临床疗效,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症处理.方法:选择63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强筋健骨胶囊干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式进行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强筋健骨胶囊使用合理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溶媒选择、适应证、药物用量、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疗程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成药物的使用进行普及,加强用药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经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具有较为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增加疾病治疗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骨科中成药组分复杂,多含药性峻烈及毒性饮片,药物安全窗口较窄,临床禁忌较多,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为探索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的通则规律,提炼用药教育关键点,以保障临床合理用药,以近80种本院常用骨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检索策略,收集汇总来自164篇不良反应文献的237例案例,采用多维度的文献分析和个案荟萃防范,尝试确定骨科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风险共性因素,建立不良反应/事件防范通则。包括1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方面,无论内服或外用,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循环、消化等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与药品所含毒性成分密切相关;部分药品存在隐匿而累积的肝肾损伤。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存在3个重要时间节点,用药30 min与患者特异体质相关、用药数月至半年与药源性肝肾损伤相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节点为7 d,且呈现与药理作用相关的可预测型不良反应特征。3毒性因素对于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频度、广度、难易度)具有极端重要性。4特殊用药因素如联合西药、中药汤剂,超剂量超疗程用药、自我药疗等也需重点关注。综上,总结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防范的通则规律,为临床医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支持,为临床药师用药教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研究关节外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与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医院骨科关节组2020年1月—2022年10月的130例关节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关节疾病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案及管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中成药安全用药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医护人员通过临床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指南中的相关标准进行不良反应的诊断和统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相关等,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由科室管理人员使用关节疾病中成药处方不规范调查统计表进行调查及统计,处方不规范包括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宜、未辨证用药等方面,分别计算和统计中成药处方不规范发生情况。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用药管理效果评价指标,指标主要包括用药指导、用药审核、不良反应干预、中成药医嘱维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疾病患者配伍禁忌发生率、用法用量不宜发生率、未辨证用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指导维度评分、用好审核维度评分、不良反应干预维度评分、中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用于肠胃外科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2018年肠胃外科的中成药实行信息化管理,将2017年设为实施前,采取常规管理,2018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的医疗费用。结果:实施后的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中成药费用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肠胃外科中成药实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成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现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管理对策。方法:2018年8~12月医院妇科中成药常规管理,为实施前。2019年1~5月通过总结实施前中成药管理存在问题,并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妇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使用的中成药平均种数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成药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妇科在中成药使用期间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且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与患者医疗负担,通过采取中成药管理对策能够规范中成药使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充分发挥中成药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8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性创伤救治方法(对照组,105例)与损伤控制救治方法(观察组,113例)的临床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上述治疗措施后,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7.35%,与对照组的8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时,可采用损伤控制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20—2022年某市心血管科中成药临床应用安全警示进行分析,总结管理对策,以保障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对中成药实验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全警示制定管理对策,观察两组中成药使用质量、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管理前两组用药剂量、用药时机、用药途径、用药禁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的用药剂量、用药时机、用药途径和用药禁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成药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中成药说明书安全警示信息缺失,中成药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临床应用时需及时归纳安全警示,及时制定临床应用管理对策,提高中成药使用管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应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医院内科病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预防对策,以降低中成药用药风险。方法:统计2017年医院内科病区5 000例患者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原因,2018年针对5 000例中成药使用患者制定预防对策。分析2017年和2018年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预防管理效果。结果: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为:不良发生的用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12岁患者与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中成药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系统。采取管理措施后,2018年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2017年(P0.05)。结论:根据内科病区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采取预防干预对策,能够降低中成药使用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临床急救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优良率为96.00%(48/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0%(3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创面感染,1例骨不连,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出现创面感染7例,3例骨不连,2例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应用于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救治工作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提供常规处理,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利用损伤控制理论行相应处理。结果研究组骨科下肢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27.2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实施对症救治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我院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患者5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临床特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结果:通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注射期间均可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等症状,可累及多系统,严重者则会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中,皮肤损害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差异显著(P0.05),余下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注射液时,应合理使用,密切注意患者治疗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中成药在肾内科的应用情况及管理措施。方法:调查2020年7月—2021年6月医院肾内科实施常规管理时患者使用中成药情况,分析肾内科患者对中成药使用情况,提出管理对策,设为管理前。于2021年7月—2022年6月医院肾内科开展临床规范化药学服务管理,设为管理后。纳入管理前后阶段患者各90例,比较中成药使用改善效果。结果:管理后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质量评分、中成药使用健康知识掌握评分、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评分、中成药应用满意率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的肾内科患者对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类型及所占比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调查发现,肾内科患者存在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开展临床规范化药学服务管理后,能够更有效避免肾内科患者出现中成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掌握中成药临床应用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让患者更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血管内科临床中成药使用期间存在的问题,为中成药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20年2月。2018年3月~2019年2月为管理前,2019年3月~2020年2月为管理后,总结管理前中成药使用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管理对策,从管理前与管理后收治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予以研究,总结管理前后用药合理性、用药不良反应及患者用药满意率。结果:心血管科在中成药使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违反辨证论治、忽视中成药用药毒副作用、中成药与西药的不合理使用。管理后同管理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下降、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患者用药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中成药在心血管科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同时容易忽视中成药毒副作用,通过加强中成药使用管理,可提升中成药管理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加强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对中药药学服务水平的作用效果。方法:自2022年1月起,医院骨科开展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强化学习培训,并以科室1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开展前(2021年)和开展后(2022年)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和安全用药能力变化;同时开展前后随机抽取84例和8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开展后科室中药药学服务的“人员管理、用药管理、管理制度、药物宣教”维度及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能力的“用药途径、用药禁忌、用药风险管控、风险处理能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科室“用药错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开展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及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从而降低临床中成药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促进中医妇科患者安全使用中成药中的价值。方法:医院从2021年4月开始正式推行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2021年1—3月为实施前,2021年4—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在中医妇科就诊的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中成药用药不适宜处方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事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中医妇科中成药使用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中成药的不合理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对于推动药学服务转型,提升药学服务能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国内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药期刊报道的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90例,对使用中成药制剂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整理,对给药途径、用药类型、患者的年龄等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中成药制剂治疗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的给药途径、用药类型以及患者的年龄有关。从用药类型来看,采用双黄连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达66.7%(60/90),喜炎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为33.3%(30/90),双黄连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喜炎平;患者年龄来看,年龄小于12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5.6%(32/9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口服中成药制剂的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和用药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使用中成药注射液的潜在风险和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400例行中药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4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患者使用中成药注射液配合全程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药剂科对医院中成药重复使用情况的干预管理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60例应用中成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的中成药处方均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的中成药处方则在常规管理基础上邀请药剂科参与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在用药指导、用药观察、药物咨询、药学支持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指导、用药观察、药物咨询、药学支持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成药重复使用率、医疗纠纷率、医疗投诉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中成药重复使用情况的干预管理中,药剂科参与干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减少中成药重复使用情况的发生,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医疗纠纷率及医疗投诉率,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有助于保障并提高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警讯药物观察表在心内科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心内科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心内科2017年7月~2018年6月的住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用药安全管理,观察组则在常规用药管理的基础上使用高警讯药物观察表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警讯药物观察表在心内科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心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