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木桶原理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建设、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医院监护室自2018年起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用木桶理论,将2017年7~12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后。以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每一护理事件作为一个木桶,护理人员为木板,针对护理人员个人及团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短板进行针对性强化管理,补短板,固长板,充分发挥护理团队优势,优化护理队伍,形成良性的护理结构。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职业认同和自我效能感情况,调查护士的满意度。结果: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的评分显著提高,护士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木桶理论用于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共情理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100例,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共情理论,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的评分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都较护理前得到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共情理论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衢州市第三医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实施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属投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6±3.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8.7±2.8)分(P0.05),对照组突发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分别为11.67%、8.33%和16.67%,观察组分别为1.67%、0%和5.0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分级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在精神科护士中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实行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的管理行为.结果 :护士热情增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人性化管理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能,增强了护士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老年精神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血管性痴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方面,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施半年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MMSE和ADL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结果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护理管理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医院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4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的40例为观察组,采用OEC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情感支持、护理服务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P0.05);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OEC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5~2016年的5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未实行PDCA循环法设为对照组,2016年实行PDCA法循环法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基础理论、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效率,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2017年3~9月进行精神科护理管理方案调整,以细节思维管理理念为核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流程,做好护理专业培训,从入院、住院、出院三个不同阶段入手加强控制,重视细节调整,加强质量控制,统计研究期间内精神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与实施前(2016年9月~2017年2月)进行比较,并比较实施前后精神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后精神科的病区管理、分级管理、物品及环境管理、夜班管理、护理记录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精神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细节思维管理法应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精神科护理管理奠定基础。方法:将医院精神科2017年7~12月实施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设为实施后,2017年1~6月未实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设为实施前。结果:实施不良事件汇报系统后,精神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不良事件汇报系统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安全管理实现护理安全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风险评估管理;分析护理风险的不安全因素;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护士身心压力;重视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结果:护士的法律意识、安全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应急能力、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断增强;护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满意率达97%以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是保障医疗护理安今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病历书写存在的问题,应用管理工具对存在问题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为提高护理病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宁波市康宁医院4个精神科病房2013年1~12月的2540份护理病历进行质控,运用各种管理工具,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对运行病历和出院病历的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护理病历的改善情况。结果:管理前的运行病历平均得分97.48分,管理后的出院病历平均得分99.22分,护理病历质量提高率为98.24%;2540份护理病历中,发现问题病历801份,缺陷率占31.54%;按统一评价标准,环节管理前后对护理病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环节管理能提高精神科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提示在实践中应善于运用管理工具,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应用闭环反馈控制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12~2017年所收治的精神科疾病患者100例,在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闭环反馈控制模式的效果,总结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问题,针对护理不足进行改正,对改正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跟踪和巩固,通过一系列完整步骤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一年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明显低于未实施管理之前,且护理人员的能力得到提升,患者对改善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闭环反馈控制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追踪管理法的应用时间为界,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各80例。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在护理管理中引入追踪管理法,通过成立安全追踪小组,制定追踪管理的流程和内容,采用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精神科的护理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风险寻找原因并展开专项调查,根据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处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法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的应用可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护理工作缺陷和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对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保证患者的安全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探究责任分组护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实行责任分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69例和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投诉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责任分组护理,可显著改善护理效果,不仅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投诉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木桶理论在管理学中运用非常普遍,在护理管理中恰当地运用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找出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短板进行加长,强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护理安全。将木桶理论运用到护理管理中,护理管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3模式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1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1+3模式。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3模式用于精神科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良事件汇报系统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精神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运用不良事件汇报系统后的78例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护理工作中未采用该系统的78例则为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自杀、跌倒、外走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且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中运用不良事件汇报系统效果显著,在强化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方面作用明显,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金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精神患者作为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下加以人文护理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BPRS评分对比,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人文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有益行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巡回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2017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疾病常规治疗和基本入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巡回护理。以护理工作质量、精神科患者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率和纠纷事件发生率为标准,对巡回护理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开展巡回护理工作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意外突发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积极推进实施巡回护理工作,强化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