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塞相关动脉(IRA)达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3级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探讨ST段回落与心肌损伤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后TIMI血流达到3级的STEMI患者115例,PCI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段回落情况,术前、后测定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术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ST段回落幅度(∑STR)不同,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STR〈50%,21例,为心肌灌注不良组,B组:∑STD≥50%,94例,为心肌灌注良好组;分析两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与CK、CK-MB、cTnT及LVEF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IRA部位、病变血管支数,PCI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cTnT水平,发病到PCI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后CK、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术后A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B组[(1.30±0.43)μg/L∶(1.0±0.45)μg/L,P〈0.05];(4)术后A组LVEF明显低于B组[(44.13±4.83)%∶(47.93±5.23)%,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ST段回落良好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程度较好,心肌损伤程度轻,左心收缩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既往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病人发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帧数(CTFC)等变化情况,并分析与STEMI的PCI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140例STEMI病人,且既往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急诊PCI术后7 d内初发心房颤动病人67例为观察组,PCI急诊术后7 d内无新发心房颤动病人73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心脏彩色超声指标、hs-CRP及NT-proBNP等结果,进行两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入院心率、hs-CRP、NT-proBNP、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平均动脉压/心率(MAP/HR)降低、平均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结果显示,年龄、PCI术后校正的CTFC、入院心率、hs-CRP、NT-proBNP、P波离散度(Pd)、LAD是STEMI新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病人,当发生STEMI时,由于在心脏病理生理改变方面有累计及叠加效应作用,此类病人易发生心房颤动;PCI术后CTFC、hs-CRP和NT-proBNP可用于心房颤动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与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在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回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CI术后60 min与术前相比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50%组(回落良好组)及ST段回落50%组(回落不良组)。比较2组术前f QRS波发生率、血清c Tn I水平,使用Kappa系数分析术前f QRS波与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前血清c Tn I水平对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预测价值;并记录术后TIMI血流分级、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124例患者回落良好组85例(68.55%),回落不良组39例(31.45%),2组性别、年龄、责任血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情况及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回落不良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高于回落良好组(P 0.05),左室射血分数则低于回落良好组(P 0.05)。回落不良组术前f QRS波发生率及血清c Tn I水平均高于回落良好组(P 0.05)。术前f QRS波与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系数为0.541。经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前血清c Tn I水平对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909,P 0.05),其cut-off值为2.375 ng/ml。回落不良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及术后3个月MACE总发生率均高于回落良好组(P 0.05)。结论术前血清c Tn I水平与f QRS情况对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有利,临床可在术前联合监测上述2项指标,以尽早判断疗效及预后,为STEMI患者制定更为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术前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与心电图碎裂QRS(fQRS)波在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ST段回落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CI术后60 min与术前相比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50%组(回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EREG)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接受救治的18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EMI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和预后不良组(n=25)。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TEMI患者血清EREG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EREG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EREG评估STEMI患者1年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931、100. 00%和84. 71%。EREG高水平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EREG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EREG与STEMI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STEMI患者血清EREG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血清EREG水平较高提示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明确诊断为STEMI后行PCI手术成功病人98例,采取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各49例。检测PCI术前、术后梗死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及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低氧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氧饱和度;接受低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结束低氧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于低氧治疗前、治疗结束后6个月分别行M型心脏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低氧组接受间歇低氧治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接受低氧治疗4周及治疗后1个月心功能改善明显(P<0.01),低氧治疗对远期心室重构改善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治疗可改善STEMI PCI术后病人心功能水平,但对心室重构改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细胞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局部心肌坏死的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其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溶栓或介入治疗来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达到血运重建,使心肌再灌注。然而溶栓与PCI在治疗时机和成功率各具优劣势,因此溶栓与PCI的结合成为了可能。但随之而来的高出血风险使得溶栓后PCI饱受争议。于是,研究能够有效降低出血风险的同时克服PCI时间窗使更多患者收益的治疗方式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来行PCI介入治疗的2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相关临床指标、既往病史,分析造成病人死亡的原因。结果死亡组病人的年龄、有明确发病原因、入院心率、入院血糖、入院血肌酐、入院白细胞(WBC)、入院1d~3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高Killip分级、接受冠脉造影、PCI手术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成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年龄、入院心率、入院血糖、入院WBC、PCI手术时间、入院高Killip分级(P0.05)。结论年龄、入院心率、入院血糖、入院WBC、PCI手术时间、入院高Killip分级是造成病人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早期对病人进行及时的干预,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但对于有明确发病、入院血肌酐、入院1d~3d的LVEF、接受冠脉造影等指标仍然要进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10.
11.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有条件医院治疗发病12h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首诊无介入治疗条件医院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地院间转运;以及如何优化有介入治疗条件医院院内流程,以进一步缩短就诊-球囊扩张时间(D2B)及改善患者预后等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时的转运策略(包括院外和院内)的各项研究作一回顾,旨在推动我国的STEMI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有条件医院治疗发病12h以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首诊无介入治疗条件医院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地院间转运;以及如何优化有介入治疗条件医院院内流程,以进一步缩短就诊-球囊扩张时间(D2B)及改善患者预后等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急性STEMI患者行直接PCI时的转运策略(包括院外和院内)的各项研究作一回顾,旨在推动我国的STEMI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T 波幅度值的改变对微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PCI 术前后106 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T 波幅度动态变化.结果 T波幅度改变和术后ST段恢复延迟有关,T波幅度值的动态变化能更早的反应微冠状动脉再灌注情况.结论 在PCI 术前后,倒置T波以及T波幅度的动态变化与早期微冠状动脉再灌注有关,是预测微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早期独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高淳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STEMI组205例,NSTEMI组275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AMI患者中发生NSTEM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女性、既往合并心纹痛、心肌梗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三支病变、侧支循环的患者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侧支循环、心纹痛是发生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49,95%CI:2.081~31.130,P=0.003;OR=3.327,95%CI:1.387~7.981,P=0.007;OR=2.435,95%CI:1.418~4.181,P=0.00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侧支循环建立、心纹痛病史可能是AMI患者中发生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将160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根据胸痛发作到开始介入治疗的时间分为三组:A组(<4h)40例,B组(4~6h)53例,C组(>6~12h)67例.比较三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率、ST段无回落率、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TIMI血流3级率和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ST段无回落率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以上四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认为STEMI 4h内介入治疗开始可显著提高术后TIMI血流3级率,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4h后介入治疗则无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救治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5年7月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CI的STEMI病人232例。绕过急诊室、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普通心脏病房直接将病人送入导管室行急诊PCI者72例纳入绕行急诊PCI组,其余通过急诊室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或普通心脏病房然后再送入心导管室行急诊PCI者1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症状发作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O-to-FMC),首次医疗接触(FMC)至确诊时间(FMC-to-Dn),Dn至球囊扩张时间(Dn-to-B)。结果绕行急诊PCI组SO-to-FMC、Dn-to-B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C-to-Dn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结论 SO-to-FMC时间短者更易接受急诊PCI,选择绕行急诊PCI者在Dn-to-B方面大大节约救治时间,对STEMI病人早期改善再灌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体温升高对其近期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所测体温的峰值分为两组:体温37.5℃(体温升高组)和体温≤37.5℃(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血管化重建)。结果体温升高组占总人数37.6%(106/282)。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水平体温升高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既往心肌梗死发生频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体温升高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体温升高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升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预后的不良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早期康复运动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35例,其中介入后病情严重的20例患者未进行康复治疗,因此将其余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度分为研究组(80例)、2019-2020年对照组(135例)。前者实施术后早期康复运动,后者实施常规康复运动,对比组间心功能、运动情况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MACE)发生率。结果 其余215例患者性别比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2019共行支架植入术58个,男46个,其中病情严重5个,女12个;2020年支架植入术92个,其中男72个,病情严重7个,女20个,病情严重3个;2021年共85例,其中男74例,病情严重4例,女11例,病情严重1个。康复前后两组患者射血分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前后两组患...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116例急性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n=34)和非糖尿病组(n=72)。结果糖尿病组FPG及GHbA1c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P<0.05);糖尿病组心肌梗死后36h及PCI术后6个月的LVESV、WM SI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P<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b)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STEMI患者1941例,依据护理过程中第一次检测到的Hb水平,分为:非贫血组(Hb≥120g/L,1638例),轻度贫血组(90g/L≤Hb120g/L,221例)和中度贫血组(60g/L≤Hb90g/L,82例)。观察患者在住院期和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再梗、卒中)发生率。结果:随着贫血程度的减轻,平均年龄逐渐下降(P0.01);随访期间,随着贫血程度的减轻,死亡率(42.7%比24.4%比7.5%),充血性心衰发生率(20.7%比10.9%比5.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0.0%比27.1%比8.4%)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在STEMI患者中,贫血患者在随访期间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